(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甘肃白银730799)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以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需要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护理,不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间的妇科感染例数及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在临床常见的护理缺陷发生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妇科患者的感染率及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同时显著提升了计生指导站护理工作的效果,消除了医患纠纷的隐患。
关键词:妇科;护理安全; 围手术期
随着小康社会的逐步到来,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为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也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妇科疾病手术患者是护理安全事件的高发群体,因此应存有先觉意识,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规避护理事故的出现。我院于2012年7月起对妇科手术患者实施了围术期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护理事故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需要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患者。观察组年龄25-69岁,平均(53.2±3.9)岁;行子宫肌瘤剥离术19例,行输卵管切开术9例,行输卵管切除术8例,行子宫切除术5例,异位妊娠手术5例,行卵巢癌根治术1例;经传统开腹手术10例,余33例均行腹腔镜微创手术。而对照组年龄23-71岁,平均(54.8±5.5)岁;行子宫肌瘤剥离术17例,行输卵管切开术10例,行输卵管切除术6例,行子宫切除术4例,异位妊娠手术4例,行卵巢癌根治术2例;经传统开腹手术12例,余31例均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所有患者均无其他脏器严重疾患,且精神正常,能与他人正常沟通。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方式、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衡可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具体如下:(1)积极规避各项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因素: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相关的护理管理制度,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做出相应的评价及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等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实战演习,进行护理风险识别培训,以保障应急事件发生后能够准确判断和处理;注重对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积极对其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并加强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的管理,鼓励其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及课程,增强其对风险问题的解决能力;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优化工作流程,合理排班,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强度等,避免因其身心压力过大导致的离职及护理安全问题等。(2)对妇科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其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其不良情绪,针对其不良情绪原因,予以正确的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宣教,术前给予患者手术相关的知识指导,并通过视频动画等加强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了解,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及恐惧感;加强术中观察,做好患者的浅低温保护;术后疼痛患者,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诱导想象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疼痛,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及正确咳嗽方法,避免牵连术后伤口等,但若患者剧痛难忍者,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1.3 评价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患者护理满意度:为自制问卷,分3级,分别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按照著名的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以渐进性地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人类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心理健康直接成正比。作为住院患者的基本心理需要,安全问题与患者的疾病恢复与进展程度息息相关。一旦在护理工作中因护理措施制订不合理、执行不到位或处理不及时,都有可能不同程度地加重患者痛苦甚至导致意外,轻则违背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医德规范,重者会成为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严重者还会给医护人员带来法律责任。所谓护理安全,从定义上一般是指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未发生在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之外的心理以及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甚至死亡现象。而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则是指为了充分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规避一切围手术期可能的伤害或纠纷,针对所有不安全因素所进行的有效控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既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也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水平的关键环节。护理安全管理是控制或消灭临床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笔者通过对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患者与同期未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照组进行护理效果的回顾性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感染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护理缺陷的综合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也以16例次(6.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例次(14.2%)。
综上所述,对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应从完善管理体系、增加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合理进行人员调配等方面进行。充分认识前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护理缺陷与护理纠纷的发生消除在早期的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刘爱兰.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9):1379-1380.
[2]孙海英.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4,(24):137-138.
[3]胡桂杰.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5):65.
[4]郭兵.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B,2015,(4):212-212.
论文作者:柴碧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妇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发生率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