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论文_刘萍

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论文_刘萍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检验科 337055

摘要:目的 探讨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未按照标准量采集的标本和按标准量采集的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未按标准采集组与标准采集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实验,对患者的术前准备、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用药疗效的评估与监测有直接指导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某些护士抽血时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量来采集标本,这是否会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准确性,为此本文对未按照标准量采集的标本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存在明显差别。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和采集方法

标本来源于28例排除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2~50岁。采用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采血管采用0.109mmol/L枸橼酸钠,1:9进行抗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试管外侧标有标准刻度,当标准刻度为2时,采血量即为1.8ml。当标本量高于标准刻度或低于标准刻度时,视为不准确。第一次为不准确采血组,第二次为准确采血组,第一次抽血与第二次抽血之间患者暂不进行临床治疗。

1.2仪器与试剂 使用日本CA50自动血凝仪,其试剂与质控血清为上海太阳公司生产。

1.3统计处理:所有数据用X±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将28例患者血凝血系统指标测定结果分为:未按标准采集与标准采集组。两组测定结果见表1。

表1显示,28例患者未按标准采集测定APTT水平高于纠正后的标准采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例患者未按标准采集测定PT水平高于纠正后的标准采集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无论血量是多于1.8ml还是少于1.8ml,血浆PT、APTT测定结果都会有变化,尤其APTT结果明显延长。

血液凝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钙离子参与凝固反应的每一个步骤,起到重要的作用。凝血项目常采用抗凝剂为0.109mmol/L的枸橼酸钠,枸橼酸钠能有效地阻止凝血因子Ⅴ、Ⅷ的降解,通过络合作用,降低血清钙离子浓度,阻断其作用,进而阻断了血液凝固过程,而这种作用是可逆的,只要再加入足量的离子钙或者钙离子相对过量,凝血功能则能立即恢复正常。

抗凝剂与血液要有一定比例,不能过多或过少,抗凝剂过多造成血液稀释,样品渗透压改变,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抗凝剂过少,血液凝固或出现肉眼不易发现的小凝块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当血量为1.8ml时,枸橼酸钠和钙离子比例恰当,钙离子完全被枸橼酸钠络合封闭,凝血过程被阻断。当血量超过2ml时,钙离子相对过量,没有被络合的钙离子仍能促进血浆凝固,而凝固过程中消耗了部分的凝血因子,此时再测定PT、APTT其结果明显延长。当血量不足1.8ml时,枸橼酸钠相对过量,而测定PT 、APTT加入的钙离子是定量的,测定时过量的枸橼酸钠络合了部分加入的钙离子,造成凝血过程中钙离子不足,PT、APTT结果同样延长。ISO15189文件将这整个过程划分为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2]。文件中又将“分析前质量管理”明确定义为按照时间的顺序,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启动。包括提出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的过程。这一环节实际上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因为这一环节如得不到保证,即使有最好的仪器,最好的方法,最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检验结果最“准确”,但它提供给临床医生的报告并不能真实地、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甚至还可能起误导作用。我们通过实验结果证实,要保证凝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标本采集的准确度是一个千万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冬娅,胡晓芳,秦海明等.采样不当与检验结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14(5):313~315.

[2]丛玉隆,张海朋,任珍群.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的采集及其控制[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1):52~55.

论文作者:刘萍

论文发表刊物:《西部医学》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论文_刘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