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理论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作用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中最稳定、最系统、最具有保障的教育渠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具有系统化作用、整合作用和导向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居于主导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核心内容和主题。《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1]明确提出了在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方面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课程教育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课程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有的作用,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理论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学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对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渠道十分丰富和多样,从其表现形态来看,可以划分为三类:[2]一是显性教育渠道和隐性教育渠道。显性教育渠道是指通过明确思想理论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渠道,隐性教育渠道是指通过非明确教育形式进行的各种教育影响的方式。二是理论性教育渠道和实践性教育渠道。理论性教育渠道是指通过课程教育或系统理论教育方式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渠道,而实践教育渠道是指通过社会实践或各种教育活动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渠道。三是直接教育渠道和间接教育渠道。直接教育渠道是指通过直接开设思想理论教育课程进行明确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渠道,而间接教育渠道是指在其他教育过程中间接渗透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渠道。但是无论是显性教育渠道还是隐性教育渠道,理论性教育渠道还是实践性教育渠道,直接教育渠道还是间接教育渠道,在所有各种思想理论教育渠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主导性教育渠道,在思想理论教育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化作用
在高校各种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活动是最基本、最系统、最稳定的教育活动,它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思维成果,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成果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理性的感召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课程方式明确开设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要教育任务、以系统理论性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在于,其他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都可以在旧的剥削阶级的土壤里自发地产生,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则需要同一切旧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及其他观念彻底决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地产生,而必须经历由外而内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需要通过集中系统的理论方式进行教育引导,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集中系统教育的课程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着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渠道中最集中、系统、全面的理论教育形式,发挥着把思想理论教育系统化的作用。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合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理论上进行系统、完整呈现,使大学生全面系统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以外,还具有把其他各种各样零星获得的教育内容进行整合的作用。在学校里,大学生获得思想理论教育的渠道是十分多样的,但是,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教育信息在没有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进行有意识地、合理地、系统地整合之前,它只是处于一种零星的、分散的、缺乏整体感的繁茂芜杂的状态。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所描述的那样,构成一个巨大的力的平行四边形,[3]各种影响因素相互抵消,最终使学生思想观念依然处于一种“自然生长状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无论课堂上所学的教材具有多么充实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总是把认识的目的放在第一位;知道它、学会它、记熟它。而且教师也是全力以赴地追求这一点。这个目的越是被置于首先地位,它就越是有力地占据了学生内在力量,而思想也就越来越远地退居次要地位,从而把知识转化为信念的有效系数就越来越低。”[4]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把零星获得的思想理论教育信息整合起来的作用,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学生获取的各种各样思想理论教育信息进行整合,使学生分散获得的思想政治理论信息得到了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提供了基础。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高校思想教育信息,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也突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合作用。
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作用
理论是具有先导作用的教育内容,理论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升华与提炼,因此与感性认识相比,更具有前瞻性,它可以引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才目标、内容、模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整个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价值指向和标准,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引导或带动各种类型和形态的教育活动,为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尺。二是对学生个体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理论教育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把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学生个体思想政治观念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充分发挥其导向性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过程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过程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理论体系的理解把握过程,虽然可以通过实践教育、隐性教育等教育形式间接、渗透进行,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需要通过理论教育的方式来实现。正如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说明理论掌握群众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理论来说服群众,通过理论的科学和彻底性来掌握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性要求需要在高校中通过课程方式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系统阐述,以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进行有系统把握,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着内在结构的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几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魂,居于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主体地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动力因素;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对社会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思想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及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作为一种整体的理论体系不可能通过仅仅间接、渗透的方式或零星教育形式能够完成,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化和整合的作用。
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层次性的结构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一个具有结构和层次性的层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内涵,在其中间层次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外围层次包含有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系统,这几个层次内容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从客观上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等教育过程中需要遵循层次性的原则,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过程中的立体化层次化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各种渠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最具主导性的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发挥着系统化、整合和导向的作用,而且担负着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过程,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过程的特殊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切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设立伊始,就是作为体现社会主义大学与旧大学的本质区别的课程而设立的,其课程体系基本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内容的整体性。据有关学者分析,[6]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从总体上包括三个层次: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的课程;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中心的课程;以初步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为重点的课程。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设置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设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具有高度的切合性,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奠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契合性。如前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理论课程方式直接开设的,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的方式,在其他思想理论教育渠道中,是最稳定、最系统和最规范的教育形式,从形式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过程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不断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积极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载体,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主导性作用。主导性是与多样性相对应的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主导性作用,并不排斥其他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渠道、教育影响因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但在所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渠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整合作用,对其他渠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示范引领作用,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具有主导性作用。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主导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性,用主导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文化建设,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
1.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地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具有主导地位的课程,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中居于主导性地位,要在高校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需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性。然而,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定位上存在着认识偏差,因此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性不能充分发挥:一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渠道,把其他渠道看成是次要渠道,把高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任务仅仅看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任务,缺乏其他教育渠道的有效支撑,无法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结构系统。二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看成是政治课程与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相脱节,出现一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7]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游离于素质教育之外;一方面通识教育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急速增长,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又不断受到削减、缩水等怪现象。种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缺乏客观认识。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结构金字塔中最顶端的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王冠”,它以其他课程所培养的学生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所有课程形成的综合思想政治因素进行提升,因而具有统领其他课程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排斥其他课程的积极成果,但所有课程教学必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和价值导向进行提升。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课程,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性质和方向,因此,要高举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性的旗帜。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领性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依托的马克思主义学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领头学科,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生命工程学科,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引领性学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发挥引领性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提供新的切入点。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引领作用,需要提升课程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一是提升自身课程的影响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二是提升课程对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他高等教育课程的影响力,使学生在其他课程中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得到整合、升华,进而指导其专业学习和发展;三是提升课程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日常成长的影响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成长的指导作用;四是提升课程对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力。社会思潮是以理论性观点呈现的思想观点潮流,而社会心理是以感性生活体验为基础的心理状态。社会心理与社会思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社会思潮左右社会心理,社会心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也上升成有某种理论观点诉求的社会思潮,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把握社会心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和社会心理,提升对社会思潮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
3.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控制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主导作用,首要任务是提升课堂的控制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堂讲授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矛盾是一对基本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矛盾来实现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任务。除了这对主要矛盾以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也还存在着各种各样力量的角逐,比如大学生在其他课堂上所学习到的一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一致的信息,学生在报刊网络和大众传媒所获得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不一致的信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获得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一致的信息,学生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观念的相互影响等等,所以,无数教育家都不无感叹地声称,教室决不是一个宁静的地方,甚至有的教育家还戏称教室是一个“闹鬼”的地方,其中教师不自觉地流露出的情感、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等等,都像“幽灵”一样存在于课堂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就要提高对课堂的控制力。教师传播主导的思想政治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与行为,就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所发生的显性的、隐性的矛盾和冲突有充分的了解,提升对课堂的控制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的整合,来提升课堂的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
4.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作用,教师是关键因素。列宁曾指出,在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讲课的思想政治方向,而这个方向并不是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也不是由其他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决定,而是由讲课人员决定的[8]。邓小平同志也明确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9]。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管理者、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引导者,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的关系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管理、控制、引导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就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和信息上,处于知识的高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教育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种积极活跃的因素,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政治论文; 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