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药物配置不合理医嘱的药学干预对策及施行意义探究论文_丁美跃,陈欢欢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 探究对静脉药物配置不合理医嘱进行药学干预的措施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3月我院23192例未进行药学干预的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为未干预组,再选取2015年4月—2015年6月我院22301例进行药学干预的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为干预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医嘱中不合理的现象。结果 未干预组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率为0.93%,干预组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率为0.27%,统计学比较后,干预组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且干预组给药方法、多种药物配伍、给药剂量、溶媒选择以及其他不合理现象明显少于未干预组(P<0.05)。结论 加强培训、提高工作质量、加强责任心、加强药师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以及完善管理制度等干预措施有效减少了静脉药物配置中不合理的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很重要意义,但静脉药物配置不合理医嘱的现象仍然存在,须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干预措施。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医嘱;药学干预;临床意义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临床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临床医师在用药的时候通常是按照经验和习惯进行选择,使临床静脉药物配伍不合理的现象增加[1]。而静脉药物的配置是用药安全的保证,可以有效减少医患纠纷[2]。为了探究对静脉药物配置不合理医嘱进行药学干预的措施及临床意义,我院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静脉药物配置的医嘱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5年3月我院23192例未进行药学干预的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为未干预组,再选取2015年4月—2015年6月我院22301例进行药学干预的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为干预组。

1.2研究方法:药师根据《中国药典》、《注射药临床应用》、药品说明书以及相关文献对未干预组23192例药物静脉配置医嘱进行了回顾性分析[3],对配置不合理的医嘱进行详细的记录、统计。静脉药物配置不合理医嘱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给药方法不合理、多种药物配伍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等。

1.3药学干预措施:根据未干预组医嘱中不合理的现象,对干预组进行相应的药学干预:⑴加强培训:医院定期对临床医师进行药学信息、合理用药知识以及药品管理法规方面的培训,使临床医师熟练掌握临床新增药品的性质、适应症、用法用量、给药途径、配伍方法以及禁忌症,提升临床医师临床治疗的思维能力和用药水平;此外,医院还应鼓励药学知识丰富的药师走进临床,直接为患者服务,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⑵提高工作质量:由于工作量繁重且工作量较大,临床医师应该灵活、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用相对较长的时间研究患者的病情和给药方案,保证合理用药。药师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相应的文献,对医嘱进行认真的审核,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临床用药不合理的现象,还能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减少药品的浪费。⑶加强责任心[4]:临床医师和药师在临床工作中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加强工作的责任心,减少和控制用药不合理的现象。⑷加强药师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临床药师应全面了解每位患者的用药情况,便于医嘱审核过程中发现用药不合理的现象。一旦发现用药不合理的现象,药师应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说明原因;若医师或科室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反复出现,应上报行政部门,纳入个人和科室的绩效考核中。药师还可以将不合理的医嘱进行汇总和分析,通过药物简讯的形式下达各科室,以提醒医师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⑸完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执行力度较低是静脉药物配置不合理的关键性原因[5],因此,医院药房应从实际出发,对日常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且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强化落实,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若发生了,应做好处理和善后工作。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校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对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比较作相关数据分析后,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现象的情况:未干预组中给药方法不合理77例、多种药物配伍不合理52例、给药剂量不合理41例、溶媒选择不合理26例、其他20例,共216例,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率为0.93%;干预组中给药方法不合理23例、多种药物配伍不合理19例、给药剂量不合理14例、溶媒选择不合理3例、其他2例,共61例,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率为0.27%;统计学比较后,干预组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且干预组给药方法、多种药物配伍、给药剂量、溶媒选择以及其他不合理现象明显少于未干预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静脉给药是临床上一种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注射液的种类越来越多,药物间的配伍也越来越复杂,用药不合理的现象也呈上升趋势[6]。在临床上药品溶媒的选择、给药的方法、药物的用量及配伍中任何一项使用不合理,都会影响治疗效果,引起不良反应,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使得医患关系紧张。而有资料显示,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保证静脉药物配置的效果[7]。本次研究中,未干预组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率为0.93%,干预组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率为0.27%,统计学比较后,干预组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且干预组给药方法、多种药物配伍、给药剂量、溶媒选择以及其他不合理现象明显少于未干预组(P<0.05)。

综上所述,加强培训、提高工作质量、加强责任心、加强药师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以及完善管理制度等干预措施有效减少了静脉药物配置中不合理的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很重要意义,但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须进一步加强落实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品森.临床常见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分析及预防措施[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1):94-95.

[2]杨瑞玲.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5):44-45.

[3]王杏飞,张琴,包雯颖等.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不合理用药医嘱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4):63-64.

[4]倪美鑫,姚敏,顾海娟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用抗肿瘤药不合理应用及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9):821-823.

[5]许颖.静脉药物配置不合理医嘱的临床干预对策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16):75-76.

[6]国延泉.静脉药物配置不合理的临床干预对策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0):117-117.

[7]刘月玲,李小平,陈洋娣等.1846份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2):1090-1092.

论文作者:丁美跃,陈欢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静脉药物配置不合理医嘱的药学干预对策及施行意义探究论文_丁美跃,陈欢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