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新常态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完善论文_谢涛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完善论文_谢涛

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9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展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其被称之为经济新常态。在这个社会经济大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要从经济节约和注重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工程的建设,减少以往的铺张浪费。本文主要基于经济新常态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如何进行完善做出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新常态就是区别于以往经济的发展形态,在经济建设中不再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前提下,考虑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此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趋势理念下,水利水电工程浩大,与环境之间的影响相互性极大。在建设管理方面,一方面要尽可能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效能发挥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理念,减轻工程会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一、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和三峡大坝工程等无一不反映着祖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从侧面推动了社会经济增长的步伐,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水电能源做出保障。现阶段还有些许水利水电工程在计划施工阶段,投资量巨大。但是看到水利水电工程取得瞩目结果的同时,其建设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小问题。举个例子,以三峡大坝为例,在建设设想阶段就是以大坝建设能发挥双重效果的作用,即既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又能充分开发利用资源。即很多水利水电项目建设时就计划要求侧重经济发展空间潜力大的地区,从长远规划的角度出发做出相应的利民工作。但是这些规划前瞻性太强,短时期看不到明确的成效,因此很多地方建设并没有按照进化进行,搁置工程。同时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拦截了一部分水源,若是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在下游地区出现干旱情形,影响农业的发展。其次,水利水电工程量浩大,大兴土木,因此对周边的环境会带来一些影响。比如土壤层变薄,河水含沙量增加等,这些都是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后果。

一个工程在建设前到完工后,所有的环节都必须保证其质量过关。大坝建设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洪涝灾害后果不可想象。然而只要是工程建设,偷工减料现象常常发生。承建一个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多个施工队共同配合完成,这就在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不好有效管理人员。同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缩减施工原料。再加上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这些现象不加以制止,完工后的工程质量方面着实令人不放心。这也是目前水利水电建设中存在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前期设计中期建设后期维护这一系列的环节。从建设设计前期开始就会存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前期设计主要就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开展相应地理勘察,做出计量以便发现一些环境潜在的危险,工程建设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环节都是拨有经费的,很多企业在进行这一步时能省则省,工程规模较小的做出一些简单量测就开始进行施工了。这样一来地形环境土壤环境都在未来将影响的工程,而且这些地理因素会对工程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在建设中期,工程一味追求进度,施工期有时间限制,因此为了在规定时间完成项目的竣工,这些施工企业一是要求建设工人加班加点,二是跳过一些项目施工规定,打乱一些建设的先后顺序使原本应该一前一后进行的同时进行,在建设之中的一些环节完全就是脱离计划的。同时原材料的购进也存在很大的漏洞,原材料购进方面存在严重的管理性问题,即为了减少工程成本,购进低一等的材料投入到施工建设中,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工程质量堪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工程的进度,质量,人员管理都是管理人员应尽的责任,但是就目前的市场条件来看,很多在工程中扮演着管理角色的从业者其实并没有具备专业管理知识或者是缺乏相应的责任心,对整个项目前后期一整个流程认识不够,不能有效的进行管理工作。所以建设过程中管理问题频频发生,严重的造成工程工期延长,工程成本提高,工程建设出现问题等等。

二、经济新常态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完善的建议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上也要转变理念,告别追求速度和利润最大化,综合考虑环境效益和人文效益,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有效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效益。

1、水利水电建设地理位置的转变。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不均衡,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上应选择一些经济较为欠发达地区优先建设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将这些理念落实到位,通过相应的工程建设带动农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此外,在项目建设数量上也要转变,追求精而小。目前经济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能源补充,水电资源开发过度总有一天资源会枯竭,因此在建设水电站时要要将资源充分利用。结合所在地域的水域情况进行工程建设,不能盲目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大兴水利建设,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浪费了资源。同时在工程完工之后要注重对工程的维护,提高使用年限。若是已经废弃了的工程应该及时进行拆除,使用时长很久了的要进行护养,避免隐患问题。

2、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水利水电项目的大小。在以前的观念中认为一个水利水电工程越大,所带来的收益也就越大。水利水电工程主要依托当地的水利资源,收益大必然所耗用的水资源也就越大,工程上耗用的水资源越多其他地方的水资源利用率就会相应减少,再农业生产方面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项目工程建设时要结合当地的需求来设计工程项目的大小,使其发挥应有的经济作用。

3、项目建设要使人文地理融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惠民工程。这项工程因为其规模较大,因此会在环境上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所以从惠民角度出发,整个工程应该以当地百姓的利益为重,比如要确保当地生活用水的充足健康,工程项目的安全,改善当地的水资源环境等

4、落实管理,保证质量。政府在进行项目建设招标时,要对企业的要求提高,对中标的企业有详细的调查了解,并对整个招标过程进行监管,防止内部人员贪污受贿将信息泄露出去影响整个后期工程的建设。在水利水电工程正式建设期间,应该设置单独与招标企业之外的具有一定经验且专业素养过关的人员对整个工程进度和工程建设人员进行管理,使得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一旦发现建设原材料不满足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并建立问责制度,找出相应的人员对这些问题负责。

结语

经济新常态下水利水电建设管理必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要总结以往不足之处,结合如今经济发展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着手调整管理方面的问题,使得整个项目工程建设更加完善,促进水利水电事业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俊荣,吴秋余.中国经济:新常态, 新在哪? [N].人民日报,2014-8-4(17).

[2]毛战坡,等.大坝的河流生态效应及 对策研究[J].中国水利,2004(15).

[3]王春艳.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问题探 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

[4]张清明,等. 水利科技推广工作存 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水利,2014(9).

论文作者:谢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8

标签:;  ;  ;  ;  ;  ;  ;  ;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完善论文_谢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