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与现代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教育论文,新发展论文,科学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第三个里程碑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设想把共产主义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这个第一阶段是指西方若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了无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高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形态。这个社会形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的计划调节,商品和货币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分配领域仍然实行市场社会的原则:以劳动为尺度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即按劳分配(等量劳动换取等量消费品);还不能实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按需分配(按需要领取消费品)。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或第一个里程碑。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所写的《国家与革命》中,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的上述界说和理论,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把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注:《列宁选集》第3卷,第249~252页。)。
如前所述,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高度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在时机成熟时同时举行,在革命后实行上述的原则。列宁则认为,在革命时机成熟时,落后国家也可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他并把这一理论构想付诸实施,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是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
问题在于,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革命后赢得的这个社会,显然不同于马克思所设想的那个社会主义社会。那它又是什么样的社会,经过怎样的阶段才能达到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十月革命后的一段实践,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把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最初阶段、低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注:《列宁选集》第4卷,第200页。)。这四个阶段可以依次理解为过渡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阶段。十月革命后,经济困难使列宁被迫实行过军事共产主义,后来又实施过新经济政策。他的早逝使他未能来得及在实践中和在理论上确定各个阶段的科学内涵。这是列宁留给后人的历史任务。
斯大林在1936年全苏第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我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今后要把“实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作为自己的目的”(注:《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9页。)。又过了一段时间, 苏联就宣布已建立起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里,斯大林和苏共把过渡时期看得很短,也没有理睬列宁在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对社会阶段的初步划分,更没有去界定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不同阶段的内涵和任务,就去“超越”历史,急于奔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了。以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按苏联模式“超越”历史地去搞社会主义了。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可以进行革命的思想及其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实践,关于把社会主义划分为更细的阶段的思想,苏联人民及各国人民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行为及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或第二个里程碑。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关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新民主主义是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社会,它既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也还不是社会主义。因为它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社会主义因素起主导作用,但还不是主体,不过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现在看来,新民主主义这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问题在于,我们很快实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实行了虽是不同形式的但却是完全的公有制,虽不甚完善但却是完全的按劳分配,匆忙宣布了市场经济的结束和过渡时期的结束,也宣布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伟大的创造性理论被放弃了,跟着苏联一起去“超越”历史了。
更有甚者,在苏共二十大后,我们认为苏联在搞修正主义,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这就是接连的两次“极左”:三面红旗和“文化大革命”。大跃进时,几乎马上就宣布进入共产主义;“文化大革命”时,要“穷过渡”到共产主义。宣扬一大二公,实行完全的公有制;两度批判“资产阶级法权”,即两次要取消按劳分配,要实行按需分配。就是说,两次都要全面进入共产主义了。两次比苏联还“左”的“左”,比苏联还“超越”历史的“超越”,险些使我们的事业付之东流。
幸亏中国共产党自身纠正了大跃进,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扭转了乾坤,使我们的事业再度焕发了生机,并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要归功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到十五大,是这一政策和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邓小平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起着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国家革命后走向社会主义要经过初级阶段这一很长的历史阶段。这一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改革开放,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发展市场经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和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方式的多种分配方式共存。只有这样,生产才能快速发展,经济才能社会化,经济、政治和文化才能步入更高的文明阶段,而后社会主义因素才能在这个大发展后伴随大发展而农逐步增长,从而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显然,这要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苏联的解体和我们的挫折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超越”了这个历史阶段。
应该说,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也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它萌芽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四个阶段的设想,雏形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和实践,成形于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由此可见,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或第三个里程碑。
二、回到科学社会主义
过去的一切社会主义学说,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其思想理论基础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它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盲目的、随意的,是无规律可寻的,甚至认为历史是英雄人物创造的。马克思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使之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它认为人类历史,也像自然史一样,是自己运动、自我发展的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尽管人的参与是它不同于自然史的特点,个别人的活动当然影响历史,但不能影响历史发展的全局和总体方向。每个个别人的活动形成了合力,这就是历史洪流,每个人的活动都起作用,但都不能改变历史洪流的方向。
从这个观点出发,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从“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古代社会,经过“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的现代社会,发展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共产主义社会(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依此, 他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建立在生产力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及以此为基础整个社会各方面都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前此就不可能建立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历史雄辩地证明,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理。
列宁的功绩在于指出落后国家可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他并把这一思想变成了现实,而不在于立即建立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在自己政权的保护下,依社会发展规律创造上述条件,当满足上述条件时,才能建立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说,对于落后国家来说,创造上述条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过渡时期)。如前所述,关于这个问题,列宁只有过暂短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和关于把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后的社会分为几个阶段的设想。
苏联(包括东欧社会主义国家)70多年的实践,尽管作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英雄辈出,可歌可泣,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不朽历史遗产(这远比巴黎公社70多天的实践丰富千百倍)。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失误,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马克思的上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尽管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犯错误,但不管怎么说,事实上是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空想社会主义,其本质是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顷刻间的坍塌以及我们的挫折,尽管有多种多样的具体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离开历史唯物主义而陷入空想,才是其真正的和本质的原因。如不能从这里总结经验教训,那就会再次陷入同样的困境,演出同样的悲剧。
在这里之所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社会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而没有说它完全是历史唯心主义,是因为它和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所不同。不同点就在于这个时代的社会主义者在理论上还是承认人类社会是遵循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进程的,社会历史是不能超越的,只是在行动上或在实践上“忘记了”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时代;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根本不知道或不同意这个真理,认为历史没有规律,是由伟大人物任意创造的。这就比如把人类历史发展比作人的成长和成熟过程,社会主义是初生和青少年期,共产主义是成年期,前此的社会则是妊娠期,自然经济时代是妊娠前期,市场经济时代则是妊娠后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就根本不知道或不承认这个历史顺序,这个时代的社会主义者则是“事实上忘记了”这个历史顺序。不承认和不知道与忘记了性质虽然不同,但只要违背了这个顺序或规律,其后果却是一样的。
是邓小平及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文化大革命”之后,当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党陷入严重危机的时刻,在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世界也陷入巨大困难的时刻,从严酷的挫折中猛醒过来,引导我们重新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来,回到了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轨道上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开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航道,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还是回到那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基本原理上来。没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没有生产和经济的高度社会化,就不能有完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完全的按劳分配。就是说,在很低的生产和经济的水平上,在几乎是自然经济的经济水平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等待我们的就只能是扼制生产力的发展,就只能是生产和社会的相对的停滞,即使有一定的发展,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中最后也还是会败下阵来。应该说,这才是苏联解体的经济上的直接原因。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把被“超越”了的历史又重新拉回到现实中来,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生产力,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把搞过头的生产关系再拉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来,改革那个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完全的公有制和只准劳动参加分配的那个单一的按劳分配,采取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方式的多种分配方式共存(全部生产要素都参加分配),同时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那个市场经济。这就立即充分调动了全体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国内外人士的投资积极性,从而赢来了生产和社会的大发展和大进步,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使生产翻了两番,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取得了我国空前未有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这就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的威力,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威力,从根本上讲,这是奠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威力。
邓小平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在于他的马克思主义的素养、经验和魄力,就在于他使多年来在一定程度上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真正重新回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轨道上来。
这样,邓小平理论就成了我国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武装我国人民建设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精神武器。
三、社会主义现代教育思想
邓小平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创造性的共产主义者,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特别是他系统地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言论,充分表达了他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思想。我们不但要学习和理解他对教育多方面的指示,更重要的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理解和掌握他关于作为现代社会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与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我国现代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他的教育思想,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搞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首先是现代教育,其次是社会主义教育,同时又是发展中的现代教育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教育,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教育,再次它还具有中国特色,因而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教育。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育进行改革,以便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具有主体人格的新人来。这样的人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也不是具有“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更不是“人的依赖关系”下的古代社会的人,而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具有主体人格的新人。这样的人具有主体人格,具有独立性(尽管还不能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但已有独立性)和创造性,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新人。
根据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对教育问题的指示和言论,他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此相适应,就必须重视教育,就必须把教育列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并把它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这是因为,邓小平认为,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现代生产又是科学技术的物化,而科学技术物化的中介是人才,是教育。因此,邓小平教导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页,第95页,第68页。)又说:“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页,第95页,第68页。)。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页,第95页,第68页。)。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要使生产关系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及与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形式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即全部生产要素都参加分配)的状况相一致。与此相适应,就必须改革教育体制,除义务教育主要由国家办好外,其他各类教育要逐步改为以社会各方面办学为主,鼓励私人办学,使私立学校在教育系统中占有适当比例。相应地除义务教育免费外,过去免费的其他教育要逐步改为不同程度的交费教育。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归劳动者所有,除义务教育外的劳动能力的培养费用应由自己支付。公办教育要依法扩大自主权,社会办学也要依法自主办学。要改革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教育不适应的一切规章制度。
再次,要转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教育不适应的一切教育思想,特别是与“人的依赖关系”相关的教育思想,这就是要注意发展学生的素质,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积极性,真正改变视学生为捏泥人的泥土、装知识的容器等不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思想。
最后,要与现代社会、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状况相适应,要改革教育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利于提高教育与教学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文知识水平,以利于培养高科技和高人文素养的、具有主体人格和创造精神的有理想、有道德和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优秀公民。
党的十五大是高举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旗帜的大会。学习十五大文件,就要学好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把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教育搞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
标签: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共产主义国家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