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打好语文底色论文_陈杭青

为孩子打好语文底色论文_陈杭青

陈杭青 浙江省义乌市黄杨梅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274-01

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也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简单地讲,语感就是语言的感受能力。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由此可见,语感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致力于语感培养,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以期能够自然而然地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看就懂,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说得好,看得清,写得美。

低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头语言,形成了初步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能力。他们能从别人的语言中感受到“喜爱”“生气”等情感,捕捉到言语的信息,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情感,只是他们对语言的“感受”不够深入、精细。入学后,老师就要以此为基础不断地营造语言环境、提供语言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语感更好地生成。针对低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语感形成的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一、激活积累,拨动语感

学生的知识背景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这意味着阅读感悟的深度和广度更取决于学生知识积淀的丰厚程度。“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越深刻,正所谓“得之于俄倾,积之于平时”。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积累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知识,另一方面,在阅读中,要激活这些潜伏的图式系统,学生才能恍然顿悟,进而完成新的意义上的建构。

二、诵读涵泳,培养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的基本训练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朗读有助于正确理解,有助于感受形象、语言的美,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运用时得心应手,意到笔随。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朗读的点拨指导,把朗读与理解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结有机地合起来,而决不能搞成枯燥的纯技巧的东西。如《乌鸦喝水》中“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的教学,我采取学生读,师生共同评议的方法。读后学生评议到“读得太快,没有读出感情来”,我顺势引导说:“小朋友想想乌鸦当时的心情怎样?”(着急、焦急、难受)“你怎么知道它难受、着急?”进而引导学生抓住“口渴”、“到处”等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乌鸦口渴难受、焦急难耐的心情。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朗读表现,此时学生自然就能够通过强调重读,或拉长声音、或配合动作把乌鸦的形象心情表现出来。

这样的训练不仅及于语言的形式,还深入到内容,不仅及于技巧,更深入到情感。这样的朗读指导对理解课文来说是追求深刻的理解,对感受课文来说是追求鲜活的感受。感受基于理解,又加深感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朗读水平,而朗读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

三、曲解话意,训练语感

一般说来,良好的语感源于对正确、规范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并在积累中不断运用,形成个性化的语感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创设错误语境,让学生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中培养语感,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促进语感形成的手段之一。课堂上教师的曲解,常常会挑起学生对话的兴致与激情。学生面对教师的曲解,竭力地解释、说明时,思维变得特别敏锐,能有效地打开课堂对话的通道,智慧的火花得以闪烁。曲解给了学生更多感悟、表达的机会,落实了语感训练,让学生成为语感训练的真正主角。

四、入情入境,体验语感

低年级的许多课文充满童真童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角色,去感受、体验、思考、领会文本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培养语感。比如在教学《雨点》一课时,我对学生们说:“现在你们就是在睡觉的小雨点了。”我故意把“睡觉”两个字说的很轻,孩子们立刻就把头埋下去了,进入梦乡似的。教室里静悄悄的。这样,学生入情入境,在后面朗读“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就自然得读得很轻柔。

感悟是一个以感性直觉把握对象内涵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主体对客体的“意念领悟”需要情感去激发,使主体之情融于客体之情,实现主体对客体的心领神会。上述片段教学中,我注重由导情到融情,自然地把自己当成农夫,把学生当作了农夫的儿子。情境的创设,角色的扮演,促使学生与作者、老师及文中的人物走在一起,将学生主体置于阅读活动之中,变理解文字为感悟生活,体会情感伴随着表达情感,主体之情与文章之情融为一体,碰撞、交流、共鸣,从而获得对文章深层意蕴的领悟。

五、放飞想象,创造语感

古希腊哲人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急待点燃的火把。是啊!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不失为一种有效培养语感的做法。

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耳、鼻等多种感官,将生活中的体验与语言文字结合起来。比如看到清澈的小溪,就仿佛听到“咚咚”的流水声;闻到花香,就好象走进了百花园……在课文中,多问学生几个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好像听到了什么?你好像感觉到了什么?由于每个人的体验不同、认识不同、产生的联想与想象也不同,以致产生的感觉也不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的情感也不同。有的学生也许读出来是低沉、平稳的;有的学生读出来也许是轻快、急促的;有的也许重音落在前面;有的也许重音稍后,这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和理解,但都达到了表达文本的意图。

低段语文看似简单,但要上得丰满还真不容易。要从细处入手,从情字入手,一点一点深入,逐步延伸,让它厚重丰富起来。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丰满扎实、鲜活可爱,才能为之后的语文学习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试谈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感的教学策略--《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4年10.

论文作者:陈杭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为孩子打好语文底色论文_陈杭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