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建工程集团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1
摘要:目前,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和计算机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信息化技术开始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助推力。要想实现现代化的建设就必须从建筑工业化的角度出发,但是相比其他产业来说,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相对缓慢,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可以大大提高建筑业的工作效率,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主要途径。所以,信息化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基于此背景,本文对预制装配式建筑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技术;应用
引言
1信息化技术简介
信息化技术自身的内涵极为丰富,从狭义的层面上分析,信息化技术主要是针对使用互联网、计算机等硬件工具设备。运用较为先进的方式,处理并收集文字以及图像等数据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以及加工,其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各类技术的总和就被称之为信息化技术。信息技术中的科技含量始终是其核心。在广义的角度上分析,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人们的信息功能,需要合理的使用各类方式、工具以及技术,这就被称之为信息化技术,且其在本质层面上,更为完整的诠释出了信息化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
2预制装配式建筑概述以及和信息化之间的联系
2.1预制装配式建筑概述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将工厂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通过机械化拼装而成的建筑。相较于传统的建筑物,装配式建筑由于其所有构件均为工厂制作,其构件精度好,建造速度快且劳动强度低。并且,装配式施工所需料堆放场地小,施工噪音明显降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资源利用效率高,更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另外标准化、机械化的制造方式,保证了构件的质量。因此,装配式建筑包含了传统建筑无法比拟的优点。
2.2和信息化的关系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速度十分的迅猛,建筑产业更是朝向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建筑行业所构建的湿式建筑模式更是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需要学习制造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将自动化技术以及各类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建筑施工工序之中,让其可以更为完整的融合在一起,高效的提升其实际的生产效率,利用好信息技术保障其所构建施工产品的品质,尽可能的去解放生产力,提升工人们自身的创新能力,减小其在建造施工过程中可能遭受的环境污染程度,节省资金,也可以依照具体施工要求,改革并创新施工工艺技术,不断的补充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3预制装配式建筑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3.1工厂规划合理性较差
在构建建筑工业化的预制工厂之前,其必须要精准的选择各类产品,并对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深入的了解市场的动态,开展全面性的调查工作,以此来更为清晰的认清市场的发展形式,使得其所构建生产出的产品可以达到市场的需求标准,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当中站稳脚跟,在市场之中谋取自身企业的发展空间。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预制装企业都没有开展调查等的工作,根本没有就市场的需求等编制总体企业发展的规划方案,这就导致预制装配式建筑设施中信息化技术无法发挥出有效的作用,拉低总体建筑工程项目的科学性以及经济性。
3.2机械化程度较低
目前,很多装配式建筑企业只是单纯的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但是生产中的机械化程度并不高,有的甚至完全没有机械化生产。现阶段,要实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工厂化生产非常简单,很多企业只是简单的理解为,建筑工业化,就是将工地上的现场工作转移到工厂的车间中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这种方式只是改变了工作的地点和工作环境,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生产作业采用的仍是传统的人海战术,没有实现机械化操作,导致无法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4]。
4信息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4.1装配式建筑的协同设计
装配式建筑是一个系统的集成,BIM计算具有信息集成优势,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应用BIM计算利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装配、运维的系统一体化协调发展。各个专业不再是独立的建模和绘图,各专业如建筑、结构、机电、装修等都可以基于同一个工作平台进行相互配合和协调(如图1)。在统一的模型上进行设计和组合,以保证各个专业之间都是基于同一个模型和统一的定位标准,可以有效的传递各专业之间的数据,做到无缝衔接,利于专业协同。
模型组装后,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与规避。若发现碰撞问题,则会自动提醒,各专业在模型上进行同步修改。由于模型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都是保持实时关联的,若其中一个专业在模型上做出更改,那么模型中与之相关的数据、图纸、信息也会一并联动变更。这样就可以保证模型和数据的同步和一致性。并且模型中的信息仅需要修改一次,不需重复改动。
图1 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平台
4.2在施工组织、控制和供应中的应用
通过深化分解后的图纸,可以整理出相应的信息,信息的方式主要是图纸、文件和表格,设计人员用数据的方式将其传送到服务器,施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服务器提供的信息,结合项目布置图,科学合理的规划施工安装顺序,并以任务委托书的方式,提交给生产的管理人员,确定生产时间。同时,生产的管理人员还可以结合深化设计的数据,完成构件堆放和排产的设计,准备图纸、技术资料、钢件加工单及标签等生产用的各项数据资料,交给加工车间,然后依据生产计划,待深化设计的数据逐渐完善,机械能够识别的格式之后,车间正式进入到生产阶段;当完成预制构件的成品后。
4.3施工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构件的预制生产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各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人工情况进行自动总结,为管理提供方便。这是因为,在建筑构件的生产过程中,信息化技术控制系统会自动保存构件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主要有预埋件、预留洞口、构件的尺寸大小、流水节奏所用的工时等。而且,运用信息化技术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构件、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以及不同的日期等,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为后期针对性的专项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4.4在工程施工和结算中的应用
结合施工现场施工条件,项目管理人员根据总进度计划要求,合理制定加工车间供货计划,加工车间收到讯息后,从安装顺序及现场堆放计划等方面考虑开始发货[8]。依靠构件上独一无二的标签代码,每一块预制构件在安装过程中都会被信息化控制系统记录,并以虚拟模型或进度表格的形式将整个项目可视化。信息化技术除了可以在上述方面应用之外,还可以应用在构件图纸到生产数据以及生产的中央控制系统中。工厂中的各个生产部门都进行互联网覆盖,这样中央控制系统就可以对生产流水线上所有机械设备的工艺参数、状态等进行动态监控,并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在系统屏幕上,系统对所采集到的各种生产数据进行分析。
结束语
未来,物联网技术在目前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下对建筑业的管理模式带来巨大变革,装配整体式建筑在建筑业的发展中将打破传统,给国家带来绿色、节能的新方向,其二者在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上势成必然,并将极大的助推建筑业在装配式建筑上以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由信息化技术联通的超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陈刚,王文珠,张丙凯.信息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2018,49(S1):47-48.
[2]姚福义.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
[3]庞俊勇.信息化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3):15-17+25.
[4]樊骅.信息化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住宅产业,2015(08):61-66.
[5]樊骅.信息化技术在PC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2014,34(06):68-72.
论文作者:李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构件论文; 数据论文; 模型论文; 信息论文; 方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