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县中医医院 黑龙江延寿县 150700
摘要:在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血常规检查技术对于医学整体的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血常规的检查主要依托于血液分析仪进行,通过血常规检查仪器能够有效、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的相关指标指数。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人员、检测机、受检人员等多方面的影响,经常性的会发生检测失效、不准确的现象,这对于相关疾病的治疗工作十分不利。因此对于影响血常规检查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血常规检查的有效性,促进医院检查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血常规;影响因素;分析
血常规是我国医院十分重要的一项检测技术,医院的多数疾病的确诊都需要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工作,根据血常规的检查结果能够准确有效地发现疾病的类型,通过血常规的检查能够发现隐藏状态的疾病。这就需要血常规的检查效果一定要真实有效,能够真正反映出病人的身体状况。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血常规的检测会出现不准确的现象,这会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造成诊断错误,最终影响到病人病情的发展。
1.血常规检查的医疗价值和整体作用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由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2.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
2.1血液的采集技术
静脉采血法和毛细血管采血法是血常规检验标本常用的两种方法。其中根据各类文献报道显示,静脉采血法采取的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据资料表明,与静脉采血法相比,手指末梢血的可重复性以及准确性都比较差,并且血小板计数也会明显偏低,白细胞计数也会明显偏高,因此血常规检验采用静脉血为宜。血液比例过高时,容易出现微凝块,可能阻塞血细胞仪,影响检验结果;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会引起血细胞形态和体积的改变,导致结果不准确。
2.2血液标本的送检和保存
应该明确标记患者的标本,保持与医师申请单内容相符合;专人运送标本;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去检测,尽量减少运送和保存时间。因为在保存标本时,标本的质
量直接受到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等因素的影响,采血后与检验间隔之间的时间越短,检验结果就越可靠。对不能及时送检或测定的标本,必须采取保存措施,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在标本采集后的5 min内或30 min后8 h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的准确资料,则标本可以在2e~8e的条件下保存24 h。EDTA抗凝的末梢血至少应在15 min后测定,因在这段时间内血标本中部分血小板有暂时聚集现象,可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这不仅影响血小板其他指标的准确性,也易造成红细胞计数增高。预稀释标本一般需在标本制备后10min内检验,如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其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4个小时。
2.3患者自身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检测结果受到患者的精神面貌、性别、年龄大小、种族区别、是否吸烟、运动情况、服用的药物以及采集样本的时间、采集样本的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普通正常人在一天时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等都会有一定的上下波动。因此,检测前患者应避免跑步、骑自行车等剧烈运动,如果是冬季,应该将患者暖和后再采血,检测时,还应该检查患者是否服用过明显干扰检验的药物。血细胞各参数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也会有不同,对血细胞分析测定结果不同生理状态的影响很大。不同生理状态下血细胞各参数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妊娠5个月以上或新生儿WBC总数会明显增高;暴热或严寒常出现一过性WBC总数增高。由此可见不同生理状态对血细胞分析测定结果的影响之大。因此对于动态观察指标的非急诊患者最好固定某一时间检查,以尽量减少不同生理状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2.4检测机自身因素的影响
目前,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常用于血常规的检测,其特点是检验数据精确,分析数据时间短。三分群和五分类是血液分析仪分类的两种方法,白细胞分类和筛检首选方法是准确性高、速度快、易于标准化,可以提示异常结果,但是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出现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等病理情况也会干扰白细胞计数。以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依据,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就是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病理情况(如出现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等)可干扰白细胞计数。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准确的稀释倍数和稳定的测量容量是血细胞检测的又一重要基础。稀释倍数过低,会形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大,则会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数量过少,这都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仪器应定期保养,检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校准仪器前应彻底清洗仪器的管道,去除管道中的残留血液、吸附的蛋白和纤维等,然后测定空白试剂,本底要符合要求。
3.确保血常规检查有效性的相关结论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高质量的标本是高质量检验的第一步,在检验的每一步骤中按规程认真操作,取得高质量的标本,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尽量减少偶然误差以及系统误差,消灭过失误差,提高检验质量。在检验的每一步按规程认真操作,把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降到最低,消除过失误差,尽量减少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对有疑问的要追寻原因,及时纠正潜在引起检验结果偏差的影响,提高检验质量。
结语:在实际的血常规检查过程中,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想要取得准确有效的检查结果就需要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排除影响因素。确保血常规检查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相关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检测减少因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同时还要注重对受检病人的督促防止因病人的不当行为对整个检查过程产生影响。对于出现的误差和检测结果不够准确的现象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处理,要进行重新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杜之涛. 浅析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J]. 中外医学研究,2011,01:52-53.
[2]黎春平. 血常规检查影响因素浅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1,01:146-147.
论文作者:薛丽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血细胞论文; 血常规论文; 标本论文; 血小板论文; 误差论文; 因素论文; 血液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