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对南联盟武力政策:成功还是失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约论文,南联盟论文,政策论文,武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3月24日,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空袭并逐步升级。北约的这一举动表明,它试图用武力来解决本来属于南联盟内部事务的科索沃问题而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北约对南联盟的武力政策,至少从北约以外的绝大多数国家观点来看,是不可接受的。北约的势力正在竭力向欧洲的边缘和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在北约看来,它已经做得很成功:1999年3月,北约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为它的新的成员国,从而使其成员国由最初的12国增加到现在的19国:北约“集体防御”的战略原则也转为“捍卫共同利益”。这一转移隐含有这样一个含义: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的地区进行军事活动。北约的扩大和军事战略原则的变化,似乎显示出冷战后北约的战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北约扩大了在欧洲的势力,而且正向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势力。令北约高兴的是,巴尔干地区本来属于南联盟内部事务的科索沃问题的国际化给北约提供了一个扩张势力的机会和“试验品”,而北约力图使“实验结果”完美无缺,以便得出合乎愿望的结果。
当我们探讨北约以外的国家对北约的武力政策所作出的反应时,必须把目标和现实区分开来。尽管“试验”尚未结束,但北约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通过对南联盟的武力的使用而扩大了自己的势力。问题是,北约在南联盟的武力政策真的存在那些有利于北约的影响吗?北约所进行的“试验”是“成功”的吗?当我们认真探讨北约的这次“试验”对国际安全产生的影响时,我们就会得出客观的结论。
一、北约的目标
根据现有资料,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北约在南联盟的目标,是冷战后北约势力日益扩大的结果。特别是自北约启动东扩进程以来,北约以外的地区已成为它主动实行其政策的主要舞台。北约认为,北约以外的地区,对于北约成员国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而南联盟使北约能够以维护欧洲安全,保护人权为借口,去扮演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的“世界警察”的角色。总之,对北约自身来说,它对南联盟的政策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北约在南联盟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呢?就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发表的各种声明来看,它的动机是使人容易理解的,至少在表面上如此。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之后,美国总统克林顿于3月24日发表电视讲话时说,“我们采取行动是为了保护科索沃成千上万的无辜者不受大规模的军事攻击”;“在科索沃周围有其他小国,它们可能被汹涌的难民潮所淹没”;“我们采取行动为了防止战争扩大,让使欧洲心脏在本世纪曾经两次爆炸、造成灾难后果的火药桶失去爆炸能力”。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称,北约的军事行动是为了支持国际社会的“政治目标”,阻止南联盟武装力量在科索沃发动进攻并削弱其实力,防止出现新的“人道主义灾难”。即动武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个:一是“保护人权,防止出现反人类罪和种族清洗罪”,二是防止科索沃冲突扩大,引起邻国的动荡,以确保巴尔干地区的稳定;三是表明北约维护巴尔干和平的决心;四是如有必要,将削弱塞族人对阿族人发动战争的能力。如果仅仅从字面上来看,不少善良的人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北约的动机是为了维护人权,确保巴尔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事实上,这种结论是过于乐观的了。
假若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放在冷战后与巴尔干各国的外交、经济、政治、军事、安全关系的背景下,来衡量这个比较“乐观”的结论的话,那么,就可以看到一幅传统的强权政治图案。在这个图案里,北约尽可能地获得最大的机会来削弱俄罗斯及欧洲盟国在巴尔干的影响,服务于华盛顿的全球战略,所以,作为美俄争夺势力范围的巴尔干成为美“新的最优先考虑的重点”,而且北约在21世纪将承担超出19个成员国领土以外的使命,目前在科索沃问题上采取的军事行动是实施这一使命的实验。显然,北约的这次行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二、对北约目标的分析
对北约这种目标的观察,是更深入地分析北约在巴尔干地区各个方面势力的出发点。北约对该地区的政策给人的印象是,它实质上是美国为了追求大国利害关系的政策。这些利害关系至少包括:追求从长远观点来看能够确保在欧洲主导地位的影响;增加把俄罗斯排斥在欧洲安全格局以外的筹码,对未来北约的使命做出实用的估价。部分地说,虽然欧洲各国的目标是根据安全上的考虑决定的,但是,北约各国(主要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是根据经济和军事实力来规定的。这并不是说,美国的意识形态不决定它的权力观点,实际上恰恰相反;它是冷战思维变本加厉的一种典型表现。它确实意味着,作为一个对世界霸权一直有强烈要求的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巴尔干地区推行其新干涉主义是其强权政治的一个新的标志。
美国对巴尔干地区采取的新干涉主义态度,可以部分地从能够说明华盛顿真正意图的各种资料加以说明。从上述明确目标的“字里行间”中可以找到这些资料。首先,华盛顿力图用北约来控制欧洲盟国。北约是为了对手而存在。冷战结束,华约解散,亦即北约存在的基础消失了,它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吗?这是许多西欧人也曾经发出的疑问。如果北约不存在,美国就没有在欧洲盟国领土上驻军的权利和义务,这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其次,美国利用北约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竭力把俄罗斯排斥在欧洲安全格局之外。北约已同俄罗斯的原来盟国中的许多国家建立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为其成员国,与俄罗斯有特殊关系的南联盟是美国在巴尔干地区政策的主要障碍;最后,北约的战略发生了变化。美国主张把北约的职能向防区外扩张,声称对所谓威胁盟国安全的危机,即使未经联合国授权北约也可以干预。这样一来,北约不再成为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机构,而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工具了。
布热津斯基认为,欧亚大陆在华盛顿的全球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而欧洲则是美国在欧亚大陆的“民主桥头堡”,美国可以使欧洲“成为向欧亚大陆传送国际民主与合作秩序的更有活力的跳板”。巴尔干地区作为美国欧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的地缘战略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向西,可以加强对地中海的控制;向南,与美国的中东战略遥相呼应,可对伊拉克、伊朗等国形成夹击之势;向东,可以以巴尔干半岛为基础向黑海、里海扩张,削弱俄罗斯在外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影响;向北,可制约欧洲盟国。在巴尔干半岛诸国中,除南联盟外,其余各国都与北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因而,美国对拔掉这颗“钉子”具有强烈的欲望。
另外还有一个军事上的目的,即对新式武器使用效果的检验。美国对南联盟的空袭如同对利比亚、伊拉克的空袭那样,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事实上,在战术上是一脉相承的,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手法。倒是对先进武器使用效果的评估颇令五角大楼关心。从理论上讲,精密武器可以指哪打哪,但需要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作出检验。如何提高巡航导弹的精确度?隐形战机是否存在缺陷?经过改进的放射性炸弹和导弹的效果怎样?通信联络是否完善?等等。当然,五角大楼尽可能把南联盟看作是新技术战争的靶场。
三、北约的政策手段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拥有许多政策手段,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它可以利用这些手段达到预期的最大效果。在北约同南联盟的关系中,经济封锁、军事打击、舆论引导、法律手段、外交关系等,都是使用的典型手段。除了这些明确的政策手段外,北约在巴尔干地区还拥有一种特殊的政策手段,即孤立南联盟,挑拨南联盟同其它国家及南联盟内部的矛盾。在谈到北约同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等国的“和平伙伴关系”时,必须把它看作是华盛顿在该地区扩大势力的手段。
经济制裁是华盛顿首先采取的手段。约瑟夫·奈说,“以取消正常贸易和金融关系相要挟是外交活动与生俱来的惯用手法。”从1944年到1985年这40年间里,美国对他国进行了60次经济制裁。对南联盟的经济制裁始于1992年,迄今为止已有7年,其中的损失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予以说明,但肯定是巨大的。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刚刚成为北约这一军事俱乐部新成员的匈牙利不允许俄罗斯援助南斯拉夫联盟人道主义物资的车队通过其边检口岸,理由是,军队里的越野车和油罐车被北约视为“军用物资”。所幸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北约首先是一个军事组织,因此,对武装力量的使用是北约的宗旨,也是最具威慑的政策工具。放弃使用军事力量就意味着北约失去了其存在价值。不妨看一看北约袭击南联盟的武器清单:动用了近20种航天系统,调遣了700多架(截至4月15日)最先进的战机和轰炸机,先进战机有F-15:F-16;F-18,幻影,旋风、鹞式,EA-18徘徊者电子战机,B-1,B-52轰炸机,特别动用E3-SENTRY预警机,A-10反坦克攻击机,F-117A隐形战斗机和B-2隐形战略轰炸机,U-2高空侦察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C-130大力神运输机,在亚得里海还有数艘航空母舰,宙斯盾级巡洋舰、核潜艇等,各种武器纷纷登台亮相。轰炸南联盟是北约的最后选择。
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纷纷谴责北约的行径,要求北约停止轰炸,但事实表明,北约并未因为有超国家的舆论而放弃其炮舰政策。相反,北约却利用了其政策机构有意识地对科索沃问题进行了有利于北约武力政策的舆论引导。在西方的报刊、电视上大量充斥着“南联盟对科索沃阿族实行种族清洗及大量难民逃离家园、涌向邻国、已经危及周边国家稳定的”文章和画面。而普里什蒂纳、贝尔格莱德的鲜血、尸体和废墟却没有得到报道。
但是,当我们开始估价这些势力手段的现实效果时,必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例如,华盛顿利用这些政策手段向南联盟施加影响的程度如何?贝尔格莱德会不会——如果会的话——要多长时间才能屈服?北约在一步步地接近目标吗?美国越来越倾向使用炮舰政策的趋势会对国际安全体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然而,仅仅根据华盛顿力图影响巴尔干地区事实的权力手段的有效程度来对北约的“成功”或“失败”作出简单的估价是不容易的。另外,还面临着给“成功”下定义的困难,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在这个相互依赖的时代,评价北约的“成功”或“失败”不能仅仅从北约自身的权力手段去寻找,还应把它放在它对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安全体系的冲击中去挖掘更深一层的影响,二者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对北约在南联盟武力政策的成功与否作出切乎实际的评估。
四、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显然,北约(主要是美国)对南联盟的政策,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它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它为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材料,也给面对21世纪的北约的道路走向提供了具体实例。例如,它表明,巴尔干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对美国来说,它包含着机会和陷阱;它还集中反映出,在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的过程中,美国愈来愈坚定了成为世界“灯塔”的信心。在华盛顿看来,无论如何,决不能让巴尔干失去控制。对武力政策的使用表明了北约的决心,但效果和影响却与预期目标的距离越来越远。
南联盟同北约相比,无论在人口、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根本不值一提。北约的看法是对的。但它因为这一前提而作出错误的结论,即认为北约的炸弹和导弹落在南联盟境内时,贝尔格莱德会很快屈服于强权之下。它似乎不了解,或者说故意不了解塞尔维亚人的血泪史,以及在此漫长的血泪史中所形成的坚强的民族性格。科索沃是塞族宗教圣地和文明摇篮,失去了科索沃,塞族人就失去了精神支柱。任何轻视塞族人保家卫国的决心和行为必将付出代价。空袭造成了巨大的难民潮。自3月24日空袭以来,到4月11日,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估计,约有50万难民。他们涌入邻国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等,成为这一地区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在空袭不能使南联盟屈服的情况下,派遣地面部队的可能性愈来愈大。但是,“不论作出何种选择,美国输定了。”而且,如果出现了一个独立的科索沃,这就给巴尔干敲响了丧钟。无论北约怎样作为,巴尔干地区的动荡因北约的武力介入而成定局,北约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信誉受到考验。
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安理会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在遵守、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并事先得到有关主权国家同意的前提下,地区组织安理会授权可以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作用。北约的军事行动既没有经安理会授权,又没有征得南联盟的同意。在北约轰炸主权国家南联盟的时候,联合国及安理会奇怪地充当着旁观者而非调停人的角色,这使得安理会显得很无能。联合国及安理会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近半个世纪形成的由联合国安理会无可争辩的充当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最高仲裁者的国际安全体系有解体的危险。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北约有取代联合国的意图。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特·斯洛科姆在3月访问伦敦时说,北约“不需要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准许一些国家甚至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特别授权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换句话说,北约的权限比这个国际组织大得多。
无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而对南联盟采取军事行动使俄美、俄与北约的关系空前紧张,从而对欧洲安全格局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俄与北约的合作乃是欧洲安全的基础,这一基础现在已被北约破坏。俄罗斯除在舆论上严厉谴责北约野蛮侵略南联盟外,还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完全中止同北约的一切接触;进行政治调停;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派遣军舰赴地中海监视北约的行动;俄罗斯志愿军入南作战;提供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加快战术导弹部署;准备接受南加入俄白联盟;等等。舆论认为,所有这些决不只有象征主义,它还有警告北约的内容:作为核大国的俄罗斯尽管在经济上陷入困难,但在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决不会坐视不理。人们有理由发出这样的疑问:冷战会不会重新开始?俄与北约(美国)的紧张关系引起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
人们注意到,北约的这次行动是在它制订21世纪“战略新概念”之前的一次试验。1998年,克林顿政府在《国防报告》中明确宣称:未来10-15年,美国将保持对全球事务的积极介入。同年初,华盛顿推出的所谓北约“战略新概念”即是此指导思想下的产物。其实质是:通过类似指导处置科索沃危机的具体实践,强化北约服务美国全球利益的军事功能,从而使北约成为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工具。奥尔布赖特在为北约轰炸南联盟辩解时说,这是为把一个长期不稳定状态下的巴尔干半岛纳入“欧洲主流”。她声称,只有轰炸才能使南联盟接受部队进驻科索沃,这也是北约在下世纪尚未开始之前执行成员国领土之外的试验。这样看来,欧洲仍然是美国的“小伙伴”。北约的防务区外的职能是否符合欧洲的安全观和世界的安全利益呢?欧洲和世界对此忧心忡忡是可以理解的。
自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签订以来,民族自决权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冷战结束后,大国掩盖下的民族矛盾日益暴露,但民族自决权有被滥用和被利用的危险。目前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2500个民族。许多国家都存在民族问题,如果它们发生民族争端时,北约都可以此为借口进行武装干涉,世界的稳定有保障吗?
五、结论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政策就象美国在世界上其它地区的政策一样,必须根据美国的全球战略情况进行估价。如果把北约的目标和政策手段同美国的地区性和全球性战略概念以及国际社会所作出的反应割裂开来进行研究的话,那就可能夸大了成功的可能性。对于北约的行为具有如上所述的影响,不仅有助于说明北约现在武力政策巨大的负面作用,而且也有助于说明北约为什么会给未来世界的安全体系投下巨大的阴影;战后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安全体系比较牢固,但因北约的这次行动其不稳定性增加了。通过对科索沃危机的干涉,华盛顿应该发现,诸如巴尔干之类敏感地带的和平是脆弱的。美国的政策不会自动带来全面的胜利。因为在世界日益多极化的时代,形势是这样的:在希望达到目标和所达到目标之间,以及所实行的政策和对所实行的政策施加限制之间,要经常加以权衡。在世界的多极化以及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的时代背景之下,美国(北约)必须对它在巴尔干及其它地区的政策所取得的好处和所付出的代价进行全面而长远的估计。遗憾的是,华盛顿总是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又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时候,才会作出理智的决策。
在巴尔干地区,在南联盟,深深扎根于历史传统和种族环境中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是华盛顿巴尔干政策无法渗透的永恒不变的障碍。北约虽然在政治上、道义上、法律上已经失败,但在军事上还有可能采取进一步的冒险活动(发动地面进攻)——那完全有可能使它在欧洲陷入一场越南式的战争泥潭中。根据历史经验(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我们可以作出合乎逻辑的猜测,即美国最后的结局是不体面、不光彩的。在全球化、多极化、国际关系日益民主化的今天,华盛顿应当比以往更加注意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因为“克林顿主义是用政策和炸弹表现冷战后处理世界事务的方法……那根本不是政策,只是自以为公正的自欺欺人。”华盛顿是应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认真地反省了。
标签: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军事论文; 华盛顿论文; 巴尔干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俄罗斯军事论文; 南联盟论文; 科索沃战争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行动成功论文; 美国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