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众外交七大支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支柱论文,外交论文,公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今,现代外交已不再是“一维的、国与国”的模式,而变成了“一个多维的事业”,非国家行为体和公众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伊拉克战争便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非国家行为体影响力上升与以下两个原因密不可分:一是全球化,也即各个国家的人民、社会和经济的融合;二是信息技术,它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史无前例地把各个民族、文化和社会连结在一起。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国家每制定一项对外政策,公众外交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都不容忽视。
要想影响其他国家民众的心理,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这一进程始于1999年美国新闻 署并入美国国务院之时。最近,美国总统布什扭转了公众外交资源不断减少的趋势:在 资金、人员和训练方面有了实质性的改善。美国公众外交和国际交流要想达到“告知、 接触并影响”外国公众的目标,就必须遵循一整套最基本的原则和惯例,即美国公众外 交七大支柱。
一、提供政策辩护
所有的公众外交活动,不管在形式上有多么的不同,都是在履行它的国际职责。最重要的是,公众外交的首要责任是必须确保外国公众能够真正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而不是他们根据从其它渠道听取的信息所进行的理解。要想具有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公众外交就应被置于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优先位置。政策制定者必须记住这样一句话:一项没有解释清楚并不被大家所理解的政策是不会得到大家支持的。因此,布什政府的全国交流战略、外交政策和公众外交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是融合在一起的。
有效的公众外交在政府各个部门中应该是协调的,这样就能保证信息优势和一致,资源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每日针锋相对的政策辩论只是公众外交的一个方面。政策辩论可以系统地影响反应慢半拍的公众,可以架起人类情感相联系的桥梁,人类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就根植于人类的情感。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那样:“人们淹没在信息海洋之中,急切地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布什政府大力推进美国的公众外交,呼吁各个国家及其国民要加深理解和扩大对话。而公众外交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倍受冷落,因为缺少资金又没有外交重点。
二、加强原理支持
要想搭建真正理解的桥梁,光靠对政策进行辩护还远远不够,因此,美国必须要依靠公众外交的第二个支柱,即为其政策提供原理支持。这就要求美国的政策必须植根于美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和文化。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的话说:“我们不会用我们的实力来追求单边优势,相反,我们致力于缔造一个有利于人类自由的均势状态。”
媒体对伊拉克的报道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阿拉伯世界、欧洲和美国的媒体所报道的事情经常不一致。媒体报道产生严重的不一致反映了各个国家对这场战争的分歧和根 深蒂固的观念:从战争爆发的原因到结果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分歧。
伊拉克战争打响前,布什政府针对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推出了“价值观共享倡议”计 划,试图寻求扩大对话和增进相互信任的渠道。人们对此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不直接处 理美国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呢?“价值观共享倡议”有意没有直接处理这些决定性的政 策问题,而是通过探讨宗教宽容和家庭生活--这些价值观受到美国公民和阿拉伯世界民 众的广泛推崇,尽力拓展共同利益、共同立场和反应的广阔空间。一些评论人员指出: “每个人都知道美国的自由和宗教宽容,但这无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 ”
事实上,在中东地区和亚洲进行的每一次态度调查都一再表明与他们所说的相反: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的民众对美国基本不了解。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国家的政府和那些受过西式教育的人对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比较了解,而广大民众却对此不甚了解。相反,很多人认为美国对伊斯兰教存有敌意。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很难认同美国的对外政策,更不用说进行公平地判断了。阿拉伯媒体对美国及其美英联军打击伊拉克的报道就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
三、增强可信程度
美国公众外交的第三个支柱是美国提供的国际信息必须是连贯的、真实的和可信的。说到底,信誉是国际间交流最重要的东西,美国必须说话算话。
美国国务院在推进公众外交方面起着领导作用,这一点在它担任新近成立的政策协调委员会这个跨部门机构的主席一职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同时,布什政府又在白宫设立了一个全球宣传办公室以增强公众外交的重点和反应能力。全球宣传办公室帮助确立主题,设立重点,在政府内部协调外交政策,并使政策制定者明白国外舆论的重要性。全球宣传办公室和国务院内部的公众外交机构一道致力于向国外提供连贯的、具有权威性的 国际信息和计划。
四、提供特定信息
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美国还要有能力为特定的群体提供一些具体的信息。这要求在连续性与具体性方面不能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在一个充满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的时代,政策信息的公布不仅要准确,而且还要快。新的数字技术为美国宣传和解释其政策提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便捷手段。美国公众外交在这方面做得也不错,经常用电子邮件或者网站快速提供美国官方政策的文本,这些文本通常是用当地语言写成的。
与此同时,新技术既为美国提供了机会,也向美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美国还不能在互联网上发挥重要影响,比如聊天室和其它在线谈话,人们经常在此讨论美国的外交政策,而美国不能确保每次都有代表官方立场的人员在场,提供反驳观点和有助于平衡各方的观点。
要想为具体的听众提供特定的信息,美国就必须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经常对国外公众进行深入的调查。劝说性交流的原则在这里是非常适用的:所说的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所听到的。
五、充分利用媒体
美国必须充分利用所能掌握的所有能够促进交流的渠道:网络媒体、广播媒介、印刷品、新闻发布会、巡回演讲和教育、文化交流等。
在扩大观众范围方面,电视是首选媒体,但对它的作用也不能寄予过高的厚望。比如,伊拉克战争在媒体上展现出来的就是两个不同的战争。阿拉伯媒体报道的是一方面,美国媒体报道却是另一方面,这都是根基于他们对这场战争的不同理解和固有的偏见。从此得出的教训是信息全球化--尤其是通过电视传媒的即时报道所产生的影响--既 能使 世界团结起来,也能导致世界分化。
战前提出的“价值观共享倡议”通过泛阿拉伯卫星电视、报纸和在伊斯兰斋月期间精心选择的国家媒体所进行的广泛宣扬,美国估计有2.8亿人获取了这些信息。在埃及,美国邀请当地的电视广播媒体对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几个项目进行广泛报道,重点报道“饮用洁净水、改善教育和接受贷款”等项目受益的几个家庭。电视转播使埃及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关于“美国致力于提高全球生活水平”的印象。
在“价值观共享倡议”的基础上,美国又提出了“共同拥有未来”的计划,这表示美国在战后的新时代里将继续关注中东。通过媒体宣传、电视广播、媒体合作与交流以及其它创造性的计划进一步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这将有助于穆斯林世界在经济、政治和教育等方面的变革。
六、盟友与伙伴关系
公众外交的第六个支柱是盟友与伙伴关系,这表明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事务的数量 越来越多,其意义也愈来愈重要,而美国官方的声音将变得越来越小。美国政府不能“ 事必躬亲”,需要借助国际盟友和跨国公司、人权组织或者国外的美国爱国协会等私人 伙伴扩大美国的影响力。这类合作伙伴不仅能够带来新思想、增强美国政府的外交资源 ,而且还可以作为第三方来证实美国官方政策的真实性。
在推进“价值观共享倡议”计划时,美国政府同美国穆斯林理解委员会(CAMU)进行了密切合作:共同准备文件,一起招募宣讲人员,并派他们到国外去宣传美国社会中穆斯林的生活状况。美国穆斯林理解委员会还帮助建立了一个互动的网站,在那里,美国公民和来自穆斯林国家的公民可以一同探讨和交流。
七、增进对话和交流
公众外交的最后一个支柱要求美国政府必须进行真诚的对话以增强相互信任与理解。美国必须学会倾听。如果美国不能倾听意见并且不加大对话的力度,那么就只能进一步增强世人对美国抱有的原有观念,即美国是一个傲慢的国家。
美国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增进对话和理解,如美国国务院每年组织和资助大约3.5万名人员进行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这些交流活动只是美国整个国际交流项目中的很小的一部分,美国每年用于这方面的资金约为120亿美元。这类交流活动在增进美国吸引力 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美国在进行教育与文化交流方面经验丰富,进行交流的人员 范围也很广,有年轻的政治领导、学术科研人员、学生、记者、艺术家等各方面的人员 。
当然,这方面的重要意义也不能被随意夸大,尤其是当人们把注意力放在美国同欧洲、亚洲盟国的政策和文化差异性上的时候。目前,国际反恐联盟各个国家的领导人中有一半以上曾经是“国际访问学者计划”项目的参与者。有超过200名的现任和前任国家元首、有超过1500名的内阁级部长和其他许多政府、私人部门的世界知名领导人都参与了“国际访问学者计划”。
美国公众外交的首要任务是要尽可能地为美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清楚而有力的支持。同时,政策制定者还要认识到适当的交流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必须为对话和接触做出不懈的努力。美国只有坚持不懈地遵循公众外交七大支柱所代表的原则,才能更多地谋求国家利益,宣扬全世界都珍视的自由、平等观念。
译自美国《哈佛国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