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课型按其承载的教学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实践课、练习课、复习课,其中新授课是数学课的主体课型。因此上好新授课对于建设数学高效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五步教学法作详细的介绍。
第一步:目标导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仅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置身其中,研究、分析、解决自己切身面对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愿学数学,学好数学。教学中常创设的情境有: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活动情境、比赛情境、问题情境等。具体到一节课中需创设什么情境,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所教学生实际来确定。
第二步:自主合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后可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要遵循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每个孩子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第三步:展示交流,取长补短,在不断修正和完善中获取真知
学生认知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他要将新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需要不断地交流,通过思维碰撞,才能逐步修正、内化、建构。展示交流这一步是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过程。在这一步中,通过学生汇报,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与学生交流,生生交流后如果有漏掉的知识点或者没有谈透的地方,教师要作引导或补充,通过师生交流促进学生全面达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四步:点拨释疑,“点”即抓重点,“拨”即释疑难。点拨时教师的作用是“推”而不是“牵”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所谓“点”,就是指点、引导。所谓“拨”,就是“拨云见日”,帮助学生恍然大悟,掌握规律,启迪智慧,发展智能。教师是学习活动发生的组织者,无论是学习小组的建设、培训和使用,还是保障课堂学习过程的顺利进展,都需要教师发挥显性或者隐性的组织作用。没有教师的组织,就不可能有真正有序的课堂,没有有序的课堂,课堂交流就成了漫谈,偏离学习目标的课堂当然无法实现高效。
在这一环节教师的主导地位要突显出来,要注意点拨的内容和时机都要精准,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把握点拨时机是关键。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点拨或者在学生说的层面太浅太低时进行点拨,当学生展示时出现知识性错误而其他学生无发现时,学生说得不到位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追问和点拨。
2.选准点拨内容是核心。要在新旧知识点衔接处适时点拨,以达到“温故而知新”之目的。要在重难点知识处适度点拨,使学生理解掌握到位。要在易错点、易混点强化点拨,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掌握巩固知识。要在解题方法和知识规律处精要点拨,使学生学会思考。
3.适度进行点拨是法宝。当学生说得很好时,不重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弄懂的不讲;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的不讲;学生经过实验弄懂的不讲。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点拨时一定要遵循四不讲的原则。
第五步:巩固拓展,总结提升,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掌握的知知更深刻
这一步中首先是巩固练习,及时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数学模型,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达标。在此基础上安排拓展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一步更要梳理、概括所学知识,理解知识内在的纵横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对解决问题策略、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所体验和领悟,逐步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和增强数学能力。
练习设计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具有发展性,力争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不仅能牢牢掌握知识点,而且又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较好地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上五步是我对数学新授课教学操作流程的一个归纳总结。我想,如果每节新授课都能做好以上五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增强能力,提高数学素养,那我们的数学课就真正的高效了。
论文作者:华琼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要在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