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构企业竞争优势_科技论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构企业竞争优势_科技论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再造企业竞争优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优势论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把自主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上升到国家意志,这在我国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路径的战略转型,也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大调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阶段所作出的上述重要决策,时代特征鲜明,政策导向明确,落实要求具体,对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自主创新是我国企业发展新的战略基点和导向

把自主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上升到国家意志,这在我国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路径的战略转型,也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大调整,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的企业发展确立了新的战略基点和导向。面向未来,我国企业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积极主动地跨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准确把握自主创新的丰富内涵和实现形式,努力通过自主创新再造企业竞争优势。

(一)积极主动地跨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过去,我国企业经历过两次创新浪潮:第一次创新浪潮发生在计划经济时代,特征是“封闭状态下的自立创新”,创新主体是国家;第二次创新浪潮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征是“开放状态下的全面引进再创新”,创新主体从国家逐步转移到企业,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日渐突出。现在,以我国加入WTO过渡期为背景,借助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的重大机遇, 我国企业迎来了以“开放状态下的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第三次创新浪潮。在这次创新浪潮中,我国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跨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真正确立企业自己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从宏观层面看,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自主创新受到多方制约。但同时应当看到的是,新兴工业化的进程也是不断自主创新的过程,即使是处于追赶阶段的落后国家也可以创新,而且创新是实现赶超的最佳途径。国际上不乏这样的先例。还应当看到的是,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诸多有利因素。如:我国现有的科技人才已达3200万,具有研发能力的科技人才达105万;研发投入总额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并有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潜力巨大,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形成市场导向的自主创新机制。这一切都为我们着力自主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由此可见,那种认为我国现在还没到强调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自主创新的条件还不具备的观点,既不切实际,也过于悲观。

从微观层面看,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已经具备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条件和动力,自主创新大有可为。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华为、中兴通讯、海尔、奇瑞等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已经表明,一批优秀企业已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生存意识和发展意识,他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一刻离不开研发和创新,而且研发和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必须为切实强化企业竞争力服务。这是我国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坚持自主创新,就无法应对当代经济竞争知识化、经济运行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毫无疑问,我国企业具备的上述意识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强大动力。

因此,无论从宏观层面看还是从微观层面看,在第三次创新浪潮中,我国企业一定会积极主动地跨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将自己塑造成自主创新的主体,锤炼成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依靠、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

(二)准确把握自主创新的丰富内涵和实现形式

积极主动地跨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要求企业必须准确地把握科技自主创新的丰富内涵和实现形式。对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在这里所述的自主创新,主要围绕企业开展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展开。企业这种创造性活动的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宏观含义一样,大体上也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原始创新。这类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这类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类创新是充分消化吸收引进国外技术之后的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只有准确地把握自主创新的丰富内涵,才能因时因地合理地选择自主创新形式。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创新方式在国家发展的各阶段是同时共存的,其组合和重点与一国的经济实力、物质基础、体制机制、社会文化、民族精神等等因素的状况以及国际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创新方式的重点也会逐步演进。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应从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自主创新的实现形式。

(三)努力通过自主创新再造企业竞争优势

成功企业的实践表明,大力强化自主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源源不断地开展技术创新,才能再造企业竞争优势,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在当今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最高层次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谁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创造出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知名品牌,谁就能再造出竞争优势,就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现状

2005年8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5)》显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开发能力在不断增强,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该报告指出,在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类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总数的72.5%,其中,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占21.1%,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的项目占51.4%。同时,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带动整个制造业的高增长,启动和实施了一批以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第三代移动通信、电动汽车、中药现代化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了一大批将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推广与应用工程,例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智能交通等。2004年,中国企业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简称WIPO)递交的专利权申请猛增到1782件,比一年前增长了38%,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开始不断增强。另外,2004年是我国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5周年。5年来,创新基金扶持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已资助的近5000个项目中,拥有专利1950项,其中发明专利675项。并且在2004年全年, 创新基金管理中心首次实现了“当年项目当年立项、当年预算、当年下达”,财政预算安排创新基金5亿元。通过建立创新基金,提高了企业的创新热情,使企业的自主创新得到强大的资金支持。上述这些好的方面,必须充分加以肯定。

但是,最新公布的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11.9%开展科技活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只有38.4%,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只占其销售收入的0.71%,我国企业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从科技人才方面看, 下列数据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在中科院688名院士中,没有1名来自企业;在中国工程院656 名院士中,来自企业界的也寥寥无几,如2001年新增81名院士中只有4人来自企业,2003年新增58名院士中也只有6人来自企业。这表明,一方面, 大量的科技人才都集中在“象牙塔”式的科研院所和大学校园内,并且由于工资与激励机制的扭曲,科技人才把主要精力放在评职称、发表论文、获奖等方面,而不是放在研究发明上;另一方面,企业的研发人才奇缺,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置研发机构。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2003年年底,我国大中型企业中71%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开发机构,2/3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活动,其结果是,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自主创新主体,企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绝大多数企业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不久前,中国企业联合会对2005中国企业500强进行了一次调查,124家企业反馈的信息证明了这一点。 在问及“目前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时,超过一半的企业持“一般”和“不突出”的看法。由此看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些不足的方面,必须引起我们高度注意。

(二)我国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陈旧使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缺乏精神动力

观念陈旧的主要表现,其一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受计划经济的束缚,一直没有从思想上把创新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只是比较简单地把创新与科研成果等同起来,认为只要能搞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算达到了创新的目标。这种陈旧的观念对企业的影响极大,不仅是造成企业的研发机构缺失、人才奇缺的主要原因,更使企业自主创新缺乏足够的精神动力。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企业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其二是,迷信外国产品的观念严重,形成了有些国内品牌在国际上有市场而国内却没有市场的怪现象。

2.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但相应的具体落实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其结果,不仅政策的预想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譬如,在投入政策、税收政策、折旧制度等方面,落实的重点本应主要放在研究开发(以下简称R&D)和知识产权制度上,大力鼓励企业R&D,而我国没有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将研发开支在所得税前列支,并不作为资本性支出,而是连工资都有一部分是税后列支,形成双重征税,实际是法外征税,这种做法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试验开发投入极为不利(例如软件产业)。另外,在提高企业R&D投入的强度方面,只听到“口号”而不见行动,原因很简单,国有企业为了扭亏脱困,应付上级考核,只好折旧率连年下降,忍痛放弃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创新;民营企业则因融资政策不配套,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或阻塞,在推进实验开发上也很难积极起来。

3.市场环境不规范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交易秩序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尚未形成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这种市场环境的不规范,一方面,表现在企业间产品价格上的不正常恶性竞争屡屡发生,既损害企业间的经济利益,更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出口企业之间的价格恶性竞争,甚至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另一方面,更表现在维护知识产权不到位、商业道德缺失等方面,刮起一股挖人才、窃取商业秘密和技术的邪风,有的以高薪、落户、宽敞住房、出国考察等等优厚待遇,挖别人的墙脚,用比搞R&D少得多的经费,低得多的风险, 轻而易举地取得所需技术和人才。以上两方面的表现,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搅乱了市场、为滋生经济腐败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

4.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缺乏制度和机制保证

国有企业改制的不彻底,使企业发展的思路、办法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运行轨道上,其结果是企业难以摆脱靠国家政策扶持、靠优惠措施、靠项目投放等依赖心理。在这种依赖心理的支配下,企业不可能主动地制定自主创新的制度和激励机制,企业自主创新自然就缺乏制度和机制上的保证。

5.机构不全、人才流失削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有关资料显示,不仅我国大中型企业中71%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开发机构(截止到2003年年底),而且大中型企业中设有技术开发机构的比例逐年减少,1990年为54.1%,1995年为39.8%,1998年为30.6%,2002年为25.2%。另外,尽管国家每年毕业工科博士上万名,但从高级科技人员最密集的302 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来看,仍有84家没有一名博士;在中央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2.1%,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 高级科技人员密集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与中央企业的状况尚且如此,其它企业的状况就可想而知。还有不少的科技人员,从企业流向国外或非企业单位。企业研发机构不健全,科技人才大量流失,必然极大地削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6.风险投资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企业科技自主创新

目前,在世界每年的15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和并购中,我国只占到0.25亿美元。这点资金无法完成高风险、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另外,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大学、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及社会自由职业者中的科技人员有大量的技术发明成果以“孤岛”形式存在,无人问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风险投资的进入退出机制不畅,正是这种不畅严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毫无疑问,风险投资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

7.产学研脱节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

由于体制转轨,企业和科研院所转制,使产与学、研分割,成果评价标准分割,往往造成应用研究的技术成果还不成熟,就急于出让“成果”。而企业作为技术受让方,限于人、财、物和能力,在没有完成实验开发的思想和物质准备的情况下,就贸然接受“成果”。这样,“接力赛跑”的前一棒提前交,后一棒延迟接,就出现了一大段“隔空甩棒”的空间,特别在目前我国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自主创新主体的情况下,必然造成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低下。

8.中介机构不能给企业科技自主创新提供周到服务

目前,我国的科技中介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影响小、不规范、不自律等问题。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有形的人、财、物资源,还是无形的组织管理和生存发展能力,科技中介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匮乏窘迫的问题。据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调查,对“中介服务在整个创新环境里起的作用是多大”的问题,绝大多数企业持否定的态度,只有20%的企业认为有一点点作用。另外,科技中介机构对技术评价与评估、知识产权评估的机制也很弱。

三、提高我国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既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科技政策的科学引导,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因此,我国的各级政府,要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撑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广大企业要牢固树立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以市场竞争为根本动力,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和企业家精神,不断革新创新机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营造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企业自主创新仅靠市场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1.破除错误观点,弘扬自主创新的民族精神

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践表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获取技术自主创新最便捷、最省力的方式,跟踪模仿是缩小科技差距的重要途径,但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绝大多数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都源于原始创新。没有原始创新,就难以突破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自身发展和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充分消化吸收再创新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封闭起来求发展,画地为牢搞创新。我们必须彻底破除认为经济全球化,科学无国界,什么都可以从国外引进,自主创新没有必要的过于片面的错误观点和认为自主创新就意味着什么都应当从头来、自己干过于狭隘的错误观点,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各级领导要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对风险和失败抱积极的正确的态度,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提高自身素质和承担风险能力,努力创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尊重创新愿望、发挥创新才能、肯定创新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

2.确立并不断巩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企业都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一百多年来,世界上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技术几乎全部源自企业。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业中完成的。在美国的全部研发经费中,企业占近70%,政府只占30%左右;全美上万家企业拥有自己的研究与发展实验室,其中的100 家大企业的研究工作量占整个工业界的绝大部分,雇佣的300多万科技人员, 占全部科技人员的60%—70%。在日本,企业在技术引进及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二次研发和推广过程中,都起着主导作用。在韩国,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大量的产业技术和高新技术均由企业完成,2004年企业研发投入在其国家研发总投入中的比例高达75%。

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各级政府必须从战略上确立并不断巩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紧紧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体制与机制改革,并通过政策引导,使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集中围绕企业的需求进行研究开发,支持和鼓励更多的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要以“产”字当头,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逐步实现一些科研院所编入对口企业,使科技力量充实到技术创新的第一线,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特别是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以实现最佳组合,产生最大效益。同时要鼓励联合研发与创新,完善相关机制,加强不同企业研发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运行效率。

3.充分发挥企业家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发明是技术专家的事,创新是企业家的事。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核心,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之中的制度、技术、管理等各项创新中,均起着非常关键的、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一要大力培养造就和弘扬企业家精神,造成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热爱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二要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切实维护企业家的各项合法权益,强化企业家作为自主创新活动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吸引和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三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将自主创新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纳入企业家的考核体系,可考虑将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和每年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指标,纳入企业家的年度和任期考核中,激励企业家的自主创新行为。

4.加大对科技自主创新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通过完善的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力争相当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甚至超过销售收入的5%以上。为此, 一要降低企业的税收和各项社会负担,以逐步提高企业研发经费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二是要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幅度,加快培育科技创新的资金市场,调动和引导社会资金,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投入,尽快实现研发费用与GDP同步增长。 三是要建立健全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技术及人才开发费税金减免制度,以及新技术推广投资税金减免制度等,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对行业科技进步贡献大的研发机构建设。四是在一定条件下,政府要优先采购本国企业开发的产品。五是要整合现有的科技发展资金,改进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设立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一批技术先进、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对已经认定的国家级和省市级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资助;要安排专项经费,鼓励企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资助企业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与此同时,要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也就是要建立功能完备的、高效的金融支持系统,探索并形成各种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例如创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合作,形成风险准备基金等;建立科技产业发展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工具创新并运用它们(如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发放可转换债券、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进行融资。

5.大力强化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各级政府要针对现有科技中介机构普遍存在的规模小、影响小、不规范、不自律等问题,强化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并通过认定资质、委托任务等方式扶持他们发展,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努力改变服务单一、相互脱节、自我发展能力差的状况,要求他们按照市场规律在竞争、服务中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诚信形象,全方位地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权威的、公正的、诚信高的综合服务。

6.进一步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力度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力度,要把确立和完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相关政策法规,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不但要制定与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要进一步做出细化的规定,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增加其透明度,从而提高执法水平。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了《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技术成果入股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较好地解决了知识产权的归属、利益划分等方面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了企业自主创新。

(二)牢固树立自主创新理念,全面提高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企业自主创新是国家自主创新的基础与核心,离开企业自主创新,国家自主创新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泉。

1.以市场需求引领自主创新,全力落实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

要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指引下,牢固树立以我为主的思想,以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壮大知识产权储备为宗旨,正确处理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三类创新实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类创新基本上同时共存于企业的诞生阶段、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只不过它们的组合和侧重点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并随着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逐步地演进。一般而言,处在诞生阶段的企业,经济和技术实力较弱,应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辅之必要的集成创新;企业发展到成长阶段,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则要将创新实现形式演进为以集成创新为主,辅之必要的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当企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经济和技术实力雄厚,则应在大力推行集成创新的同时加强原始创新。实力很强、行业领头羊的大企业,应当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实力中等的中型企业,应当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为主;小型企业,应当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时期选择的创新方式虽然不同,但都必须牢牢地把握住市场规律,关注市场变化,以市场需求引领创新、驱动创新,努力协调研发、生产和市场的相互关系,实现企业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向创新要质量、要效益、要发展。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可靠组织保障。我国的大中型企业都应建立健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有条件的小企业也要设置精干的研发机构,尚不具备条件的小企业也要有专人负责创新工作。要明确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职能是制定企业自主创新规划,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形成并有效运行包括激励创新、支持专利申请、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合理分配研发成果收益等在内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使企业技术中心真正成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指挥部。大型企业集团要学习和借鉴海信的做法,构建多层次的科研技术开发体系。

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要针对我国企业R&D人员指标很低(每万名劳动力中R&D人员,我国企业只是日本、德国的1/10)的情况,在“人才是自主创新第一资源”的思想指导下,在企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形成并运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高效机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有效办法,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同时为创新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创造机会和提供舞台,还要广泛吸引从事自主创新的国内外各类人才到企业工作,形成人才积聚效应。

3.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高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要大力加强管理,进一步严格内部管理,认真建章立制,扎实有效地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从制度和管理方面保障自主创新顺利进行,从而取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为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健全高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在物质激励方面,要从改革分配制度入手,按创新贡献的质和量,给予科技人员公正的回报,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对他们进行股权、期权奖励,给他们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等等,激励科技人员为实现企业价值和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快出研发成果,出好成果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创建自主、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既能增强员工的创新激情,齐心协力地创造出自主的、人性化的、和谐的、宽松的创新环境,也能将广大科技人员团结在企业自主创新目标之下,拧成强大的创新力量,取得完全属于自己企业的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必须加强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建设,创建自主、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创造出像宝钢集团那样的“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的创新文化氛围。

5.千方百计加大企业研发投入

按照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观点,研发投入低于1%的企业,通常难以生存;低于3%的企业,就失去了竞争力。有关研究表明,我国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倾向相当严重,如,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我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本、韩国的0.7%。这一非常低下的比率,是导致我国进入重复引进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由此看来,不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加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不彻底解决技术创新的资金短缺问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就登不上新的台阶。

6.加强专利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在专利管理方面,一是对短期内无法拥有核心专利的技术,企业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围绕原核心专利的应用技术专利,并形成对原核心专利的包围网,通过交叉许可,取得发展的空间。二是对已由国外公司成功研发并已申请专利的核心技术,而此技术又与国内正在迅猛发展的产业密切关联,企业要在许可的条件下,采取跨国收购的方式,将竞争对手的专利权全部购买下来以独占市场。三是密切注视市场上新的技术动向,密切注意新技术对市场的潜在影响,分析新技术与本企业现在产品结合可能产生的效应,如果证明该新技术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时,可进行跟随,并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产品,或把原创技术购买过来迅速占领市场,以省去大量的开发经费及人力和时间,有效地避免投资失误。

在专利保护方面,一是企业要成立专门的专利信息中心,广泛收集专利信息,并对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专利进行分类管理。二是要使全体员工参与属于知识产权范畴的专利的保护工作,全面提升所有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专利保护融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并成为日常的工作准则。三是提高专利申请率并设置专利网。对每一项创新方案都申请一项专利,并在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大量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权利要求范围的专利。技术开发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所以当企业拥有自己的自主专利权时,就应当通过不断改进原有技术而形成网状的专利保护圈。

7.坚持搞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工作

我国企业必须针对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比例低下的实际情况(我国仅为1∶0.07,而日本、韩国高达1∶8),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坚持搞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工作,全面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要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做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可行性论证,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制消化吸收再创新计划,从引进技术的源头就做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工作;二要切实实现从重视引进硬件技术向主要引进包括专利、图纸、工艺等在内的软件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转变,在引进的过程中就开始做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工作;三要从系统集成创新的角度出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散引进,接着就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搞好产业链上下游集成、单项技术系统集成、引进技术与已有技术系统集成、相关学科系统集成等,以便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展开再创新。

8.积极整合利用外部创新资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不是什么事都要自己从头做。我国企业创新资源普遍不足,实施借脑开发、合作开发,是整合社会科技资源以加快科技创新速度、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弥补企业研究开发能力不足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一是重视产学研合作。二是在国外设立研究所。三是通过国际并购提高技术水平。要抓住有利时机,敢于和善于逆向并购,以自己劳动密集型企业并购国外技术型企业,获取行业的核心技术,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9.积极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制定

行业技术标准是以市场为目标的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只有成为行业技术标准中的组成部分,才能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为此,我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应有专门的标准研究人才,了解和分析技术标准发展动态和需求,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同时,企业应积极探索将自有技术创新专利融入国际国内标准体系,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逐渐和国际接轨。

课题组

课题指导:张彦宁 孙树义

课题负责人:陈重 李建明

课题组成员:柏东海 郝玉峰

元利兴 刘霞

报告执笔:李建明 郝玉峰 元利兴

*本课题报告由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支持,本报有删节。

标签:;  ;  ;  ;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构企业竞争优势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