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子棍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困境研究
高锦文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 壳子棍是甘肃西棍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今秦安县高家屲,高氏先祖历代有尚武之风,祖辈演练棍术,棍法精悍,棍技超群。壳子棍也有数百年的历史,祖祖辈辈将这棍术完整的传承下来。而且这一套棍法传内不传外,非高姓不传,传男不传女,还有说法“棍不出村,也不易姓”也是传承人必须遵守的家规,因遵循家规致使壳子棍面临种种困境。壳子棍是一套重实战、重打法,高效的攻防技巧,攻防兼备,长短兼施,梢把并用,则一招一式在实战搏击中才能完整的体现出来。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口述等研究方法。对秦安县高家屲可壳子棍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主要从壳子棍的渊源,技法、棍法价值特点及内容阐述总结,探究壳子棍传承困境受到影响因素以及发展途径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 壳子棍 传承 发展策略
壳子棍是甘肃西棍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今秦安县高家屲,高氏先祖历代有尚武之风,祖辈演练棍术,棍法精悍,棍技超群。壳子棍也有数百年的历史,祖祖辈辈将这棍术完整的传承下来。而且这一套棍法传内不传外,非高姓不传,传男不传女,还有说法“棍不出村,也不易姓”也是传承人必须遵守的家规。因此外人知之甚少,加上壳子棍渊源颇耐人寻味这就更增加了壳子棍的神秘感。
管老师从了解预习情况入手,以故事为切入点,理清文章的故事梗概。而故事梗概能力的培养是高段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能力。从故事类文本的结构特点出发,顺文理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故事力,为他们以后写作故事类作文埋下伏笔。薛老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前期预习呢?通过写“匆”的繁体字,使得原本熟悉的字瞬间陌生起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吸引既指向题眼的书写,落实了写的环节,又渗透了汉字的文化熏陶,在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上做足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字源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了此字的深刻内涵。可谓言意兼得!
1 壳子棍的价值特点
壳子棍是短小精悍,迅猛泼辣的招法动作组成,便捷于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壳子棍以“壳子”著称,每个壳子以单壳子或多壳子形式练习,也可以把六十六个壳子前后穿插,自由组合、连环贯穿在一起练习。壳子棍动作简洁,易学易练易用,其棍法精悍霸气如:“上山虎,下山狼”之凶猛,单双头并用,以灵活的换手调把的方法,招法变化多端,击技性强。壳子棍属于重“击”不重“舞”按照蔡龙云对中国武术“击”“舞”两方面运动的分类来看,“击”( 对抗)和“舞”( 套路) 也是一部分传统武术的主要内容。壳子棍有别于其他“花棍”和现代的竞技武术套路。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有规定的路线和套路编排、以竞赛表演观赏为主。而壳子棍则无规定套路编排和路线,不具有表演性和观赏性。壳子棍法以握把,换把、换手、滑把、滑手、则握把分阴手握把、阴阳手握把,单双头棍互变,攻防兼备,都是八卦中阴阳归转的棍法。八八六十四壳子中的棍法都属八卦中相生相克,生克互换的原理。所以壳子棍无尚花架之说,重实战,重打法,攻守兼备,变幻无穷,在实战应用中效果堪称一绝。当代中华武林中,大多以套路形式流传至今,有些都已失其原有的内涵和真实的击技技术与攻防内容。壳子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伏羲文化的内家棍术。它有着一套非常罕见的历代实战棍术训练方法,其棍术包含,枪、鞭杆的技术精髓给予一身,也可以说是棍术中的精品。壳子棍可以说是当代中华武术棍术中的活化石,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最有价值的武林宝典,为中华文明和武林青史留下极其难得的珍贵教材资料。因此更显得高家屲壳子棍有着很高的实战价值、历史与文化价值。
2 壳子棍内容
壳子棍共有六十六壳子,单头棍四十五壳子,双头棍二十一壳子,还有二十四种棍法,左右一百零捌棍,“学会一百零捌棍,棍棍不脱空”也就是说棍棍到肉。壳子棍历来有七克、八守、六凶、五绝及十兄弟棍法,是壳子棍最精妙的棍法,能够参透或者运用自如的人,恐怕是寥寥无几,这也是壳子棍一直被视为不传之秘。壳子棍风格独特、实战性强、运用巧妙,壳子是由三棍或五棍、五棍或八棍、最多十三棍组成一个壳子,则“壳子”意味着像核桃一样既有坚硬的外壳,又有丰富的内容。而每个壳子都有它专属的名称。壳子棍与其它传统武术大有不同,则棍法无尚花架,重实战、重打法,高效的攻防技巧,攻防兼备,长短兼施,梢把并用,则一招一式在实战搏击中才能完整的体现出来。壳子棍身型与步型无规定要求,以起落旋转,闪展腾挪来形容动作的灵活与快速,棍的打法发劲需要身体的协调与配合讲究的是“登于足,用于踝,通于膝,活及于骨(髋关节),灵通于背,送于肩,带于肘,发于梢”节节贯穿,力从腰发。要有充实饱满的劲力,着重于爆发力,还有一种劲力叫“惊弹劲”就好比弹簧一样,一瞬间棍梢弹出去又迅速收回,就像人们说的寸劲。搏斗中可以锻炼人的勇敢机智,又能让人深刻的体会其中乐趣和攻防意识。
壳子棍又称撒手棍,在高家屲广为流传的谚语,“要入高家门,撒手第一层”,“撒手棍法最为良,行拳打棍要提防”,可见撒手棍是壳子棍的坚实基础,棍棍不离撒手之说。壳子棍在组合上都是对称的,棍的打法路线,有左必有右,前进后退,结合太极阴阳学说,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前进后退中定,虚实转换,对照伏羲八卦的八个方位,呈“米”字形。无论敌方从各个方位进攻,以防攻一体全面性无死角进攻或防守。所以在演练时左右互练,前进后退并演。在学习壳子棍时,撒手棍是最基础棍法,正所谓先辈们所说的,棍棍不离撒手,从撒手练起,亦从撒手结束。壳子棍有“整学零用,整学乱用“之说,每个壳子既可单练,又可相互窜练,但凡学几个壳子几分钟就可以跟训练多年的人相对抗,从未落败。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一谚语“三年行走江湖,横冲直撞,十年行走江湖,寸步难行”。当地人说,“出去闯江湖,害怕你拿不住”。练习壳子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于人进行对练、对打、双打练习、也可多人进行搏击,在壳子棍中成为“搏棍”。壳子棍起先开始先拿细棍练习,然后再拿粗壮的棍练习,到最后在拿重棍(铁棍)练习,就好比太极内家拳说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于气合、气与力合”。等再拿起轻棍练时,会让人感觉到意念指挥身手,动作非常流畅精准,符合壳子棍所追求的稳、快、准、狠可以说是指哪打哪,一招制敌。在长时间不断淬炼,让身体能够有充实的内劲,强劲的爆发力,能够全面的掌握棍术的击技方法,提高身体素质使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定理 2.1[8] 令→是[0,1]上的正则蕴涵算子。若→满足:对任意的a,[0,1], a+a→b≤1+b,则
壳子棍二十四打法与其中的招法有,撅棍、(顺撅、立撅、背撅、如:黑虎挖心)提棍、(顺提、背提、中提、如;阴手提)捲棍、(顺捲、前捲、背捲、上捲、如:拨草寻蛇)扫棍、(单扫、双扫、如:雪花盖顶)摆棍、(顺摆、背摆、如:摆棍)扎棍、(扣扎、平扎、如:悟空盗扇)扭棍、(单扭、双扭)扣棍、(如:怀中抱月)点棍、(如:掺手)收棍、(如:导手栓子)袭棍、(如:单展翅、十字棍)闭棍、(如:阴琵琶枪)劈棍、(如:毒狼下山棍)逼棍、(平逼、如:漂洋过海)挑棍、(如:单鱼跃龙门)压棍、(如:跌窝棍)盖棍、(如:回马枪)封棍、(立尾子)缠棍、(如:飞毛扫地)搬棍、(如:搬扎尾子)勾棍、(如:搏灯棍)劐棍、(如:阴琵琶)搧棍、(如:飞虎棍)弹棍、(如:单撅棍)等棍法。
正是由于其“不出门”的封闭性,为壳子棍的生存危机埋下了伏笔。目前,壳子棍正面临失传的危险。随着人老艺去这一现象,现在高家屲练壳子棍的人逐渐变少。传承人高增伯语重心长的说:“现在庄子里面青年人练壳子棍的就没有。就十二三岁练的娃娃有五六个。老年人逐步老龄化断断续续地练”。为什么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壳子棍会在当今社会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在这样下去壳子棍就彻底“失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壳子棍作为民间的传统“手艺”失去其原有价值致使练习人群减少。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传统武术在现当代的被竞技武术套路代替及失去传统技击术在防身自卫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小。文化大革命时期,高家屲的壳子棍曾经作为生存、吃饭的手艺。第十一代传承人高增伯老人自豪地说:“祖辈上有人去进藏保镖,贩货防身保财”,但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
3 壳子棍传承困境
3.1 封闭与保守的制约壳子棍“不出门”
壳子棍经口头传承至今已有十三代,每代不乏其优秀的继承人。现在的第九代传人高世定、高生奎、高子奎、高世奎,第十代传人高金祥、高国忠、高国宠、高长平,第十一代传人高增伯、高增轩、高清生、高志坚、高旭,第十二代传人高鹏程、高鹏杰、高锦文、高锦华等人,直至第十三代传人高勋等继承人不下百余人。
3.2 封闭与保守造成壳子棍走向“濒危”
壳子棍主要包括单头棍和双头棍,其壳子名称如下:单头棍有:单撒手、单扫、黑驴滚缠、导手拴子、捲棍、草里寻蛇、双手提、云里拨灯、线板子、飞虎棍、双撒、摆棍、风扇棍、掺手、毒狼下山、丹凤朝阳、双撅棍、凤凰单展翅、凤凰双展翅、塞闭、十字棍、一炷香、单乌龙摆尾、黑虎掏心、雪花盖顶、凤凰三点头、拨草寻蛇、双扫棍、飞毛扫地、追风棍、锁喉箭、收棍、袭身棍、单扭丝枪、撅提棍、单扭丝棍、迎风接手、铁门栓、栓子枪、阳琵琶、鹁鸽旋堂、阴手摆、单鱼跃龙门、鹁鸽跌窝、劐摆棍四十五个壳子。
双头棍有:仙人指路、老汉揩鼻、双乌龙摆尾、高尾子、平尾子、立尾子、搬扎尾子、双扭丝、怀中抱月、水底捞鱼、阴琵琶、双鱼跃龙门、金刚抱琵琶、悟空盗扇、阴手提、漂洋过海、回马枪、阴琵琶枪、锁喉枪、转花枪、梅花枪二十一壳子,单双头棍在实战搏击时以棍两端与一端,梢把并用用于远近距离防守或攻击,共单双六十六壳子。
壳子棍经过百年的历史长河洗礼,一直“埋没”在偏僻的小山村,走不出大山。以往壳子棍得不到应有重视,80年代挖掘整理有较高价值,2011年又被批准非遗文化,政府应当提高重视大力对传承人进行保护职责,政府财政机构多渠道给非遗传承人项目基金补贴,政府还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与相关部门配合,应该通过地区武术节、节庆日、比赛等形式向人们推广与传播。笔者希望政府呼吁群众,组织多次或是暑、寒假期间在特定的场所或者体育场进行传授。相对而言人们对壳子棍了解,可是没有亲身体验,加上人们对壳子棍流传附有神秘感,所以以群众为路线,加大宣传力度与推广。
3.3 壳子棍近代传承人及状况
由于人们思想十分保守,壳子棍逐渐边缘化。壳子棍一直以口传身授保守的形式传承。秉承祖辈的遗训,有两百多年历史,将其完整的的保存下来,至今传十三代人。壳子棍以家族(血缘)形式单一传承。前文所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非高姓不传的习俗,既是“高”姓也不一定传授,要分房头。而有些壳子棍的精华,更是属基本不传之列。保守思想又加剧了壳子棍主观上的封闭性。听父辈人讲,害怕邻庄人偷拳。以前壳子都是晚上关起门来练,从不轻易示人,也从不与外界交流。所以在秦安流传着“高家屲的壳子棍不出门”的说法,但客观上有利于壳子棍保持其在技术上的纯洁性。但有人为了学习壳子棍前来拜师学艺,俗话说要“先拜师、再入门、后入室,”“若要学的会,须跟师父睡”,加之对壳子棍封闭与保守,但凡是来学习壳子棍不会轻易传授,要传也就传授几个壳子,更别说传授壳子中诀窍与拨打要领,是在原有壳子基础上掺一些水分,因为壳子棍易学易练易用,有些人不往正途,与人争强斗狠。最终打消收徒传授,致使壳子棍封闭保守的思想打不破,影响其武术“一不出门,二不交流”。
4 壳子棍发展对策
首先想去的,是市区的莲花山,这里立有邓小平铜像。莲花山,这是一座幸运的小山,因为深圳,因为历史际遇。我相信它定然没有天然的资质,在我们赣南,随便一座山的底色就不比它差。如果不是那位老人在这里划了一个圈,这样的山坡,定然是寂寂无名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今天来这里,不是为了看一座山,也不是为了逛一个公园,为的是纪念一段历史,缅怀一位真正改变中国的人物。
4.1 政府提高重视,以群众为基础路线
(2)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不断地跟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着重大变化,作为传统武术壳子棍也失去了在民间生存的舞台,人们逐渐的倾向于养生、健身,致使壳子棍后继乏人,不再被世代束缚在土地上,村庄有些人不再务农选择到外地经商,青年人都到外地打工了。随着国家注视着义务教育打造文化强国,一部分年轻人到城市上学去了。所以壳子棍目前存在着“故步自封不愿意教,现在是想教都已经没人学”的局面。其因素,壳子棍作为传统武术被竞技武术所强烈挤压,原以传统武术为基础,而现今竞技武术现被国家大力支持,把传统武术向边缘地带挤压,使其传统武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究其原因,一是人们的知识文化理论水平过低,对壳子棍挖掘整理不足;二是推广和传播严重不足,再就是娱乐方式的增加,尤其西方文化侵入青少年对跆拳道、空手道、瑜伽等所吸引,以往壳子棍为娱乐的局面受到冲击,影响了壳子棍的传承和发展。
1984年武林第十期4-5页所载“全国武术挖掘成果汇报会综述”上,秦安县高家屲壳子棍被列为有较高价值的成果。2011年3月16日被批准为甘肃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壳子棍起到保护作用,现今对壳子棍发展对策如下;
护理后,中医护理管理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4.12%(24例非常满意、24例满意、3例不满意),传统护理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0.59%(16例非常满意、20例满意、15例不满意),中医护理管理组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
从当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实际来说,随着管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加,若想保证安全管理工作高质量落实,必须要创新管理方式。在具体实践中,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辅助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安全事故高发路段,加大安全检查部署,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再比如,通过在客运车辆中设置远程监控系统和超速报警装置等,实现运输环节的安全监督,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2 打破思想保守与封闭观念,促进交流
高家屲壳子棍在传承过程中,一直是家族(血缘)单一形式传承。因没有文字图谱资料,向来保持口传身授,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非高姓不传,与外界不相往来,断绝交流。必须打破传统以(家族、区域、实践、性别)性的传承特点,以高度综合的视角理性的审视本门壳子棍术的状况,并形成危机意识。一定要打破门户之见,与外来拳种相互交流,相互汲取,取长补短。广收门徒,给外姓或者男女都可传授。比如陈式太极拳的传承形式与其相同,最后也是打破传统观念,看现如今太极拳已遍布全世界希望壳子棍也是如此。
4.3 纳入高校学校体育课程
壳子棍作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价值、实战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应当最大程度地推广和传播,而将其纳入学校体育教育将成为促进其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天水师范学院蔡智忠教授将壳子棍撰写成书,并与张纳新、蔡智忠等人发表的期刊文章查阅到,将壳子棍引入学校学校体育课程中,也在文中说到以大学体育院校学生为例展开实行,对学生以学习初级棍和壳子棍对比进行实验比较,研究表明学生还是对壳子棍产生极大的乐趣,而对初级棍学生产生的兴趣极低,从而学生们对壳子棍的教学形式比较适应。壳子棍易学易练易用,风格突出,实战击技性强,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健身和自我保护意识,感染学生对壳子棍产生浓厚的乐趣。
5 结语
在研究中发现壳子棍在传承和发展遇到阻碍,其因陈守老传统的思想观念,地理区域环境的影响,门户之见传承方式单一落后,传承后继乏人,与外界武术门派交流甚少等问题。笔者也作为壳子棍传承人之一,希望壳子棍打破思想观念,走出本土区域,广收门徒,促进与外来拳种交流在壳子棍原本基础上继续升华,加强对壳子的理论梳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引入高校学校体育课程。通过这些观点为了更好的得弘扬扬壳子棍文化,探讨总结发展壳子棍文化,让壳子棍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龙云 . 琴剑楼武术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65- 270
[2]张胜利,郭志禹.武术拳种地域交流的方式、动因及阻隔机制——基于甘肃武术拳种的实地考察[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05):76-81.
[3]卢玉龙.闽西客家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报,2013(02):132-133.
[4]高旭.论壳子棍与九宫八卦实践性研究[J].武术研究,2017(06):73-74,81.
[5]张胜利,郭志禹.武术文化的地域特征研究——基于甘肃境内武术文化的地域分布及典型拳种的地域风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3):46-51,144.
[6]蔡智忠,马明达,聂晶,蔡中.论陇右武术壳子棍[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05):61-64.
[7]张纳新,蔡智忠,龚成太,聂晶.关于将壳子棍引入学校体育课的实验研究和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05):116-118.
The Main Dilemma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hell Stick
Gao Jinwe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The shell stick is a dazzling flower in Gansu west stick. Today Qin’an Gao’s Valley, Gao’s ancesters have martial drill grandparents stick fencing, attack, stick the skill. The faggot stick has a history of several hundred years. And this set of gun-law is not passed on inside, not Gao surname is not passed on, pass on male is not passed on female, there is a saying "stick not out of the village, also not easy surname" is also the family rules that the inheritor must abide by, because of the family rules that lead to the box stick is faced with a variety of difficulties. The shell stick is a set of effective attacking and defending skills with emphasis on actual combat and fighting. 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the oral research method and so on. Of Qinan Gao’s Valley stick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difficulties of deep research,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joke stick the origi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in this paper, the techniques, the attack value, explore the joke stick inheritance dilemma affected factor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of development way to study.
Keywords: shell stick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839(2019)10—0069—04
作者简介: 高锦文(1994~),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标签:壳子棍论文; 传承论文; 发展策略论文;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