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规划建设是国家重点战略部署内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保障持续性的城市发展,其中关键在于保持优良的城市生态,针对现阶段的城市污染着眼于综合性的整治。由此可见,城市规划设计在本质上应当吻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路,同时也要紧密结合城市在当前阶段的真实发展状况来探求可行的设计与规划措施。在此前提下,城市规划就可以服务于可持续的城市各领域发展,确保在根源上摒弃不适当的城市发展思路。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
1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内涵
就地域范围而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同所在地区发展互相影响、互相带动的开放系统;从环境范围来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与当时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相适应,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较低的环境污染,并且能够实现各类环境、资源的循环利用;从经济范围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在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能够减少投入、节约资源,创造更多的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循环产业体系;从社会范围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在全社会倡导资源节约的消费方式,是人们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各类环保活动;从管理范围看,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资源节约、物资回收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并确保日常监督及落实能够及时、有效。
2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具体规划措施
2.1优化利用城市内部空间
从利用城市空间的视角来看,关键在于优化配置城市现有的交通空间。近些年以来,很多中型城市与大型城市都频繁表现为程度较重的城市道路拥堵。尤其在进入节假日或者高峰期的状态下,较多城市道路都呈现行车混乱的不良状况。由此可见,优化城市规划的侧重点就在于拓宽当前的城市交通空间,以此来利用最大化的城市内部空间并且便利当地民众的日常通行。具体在实践中,可以灵活选择开设隧道或者搭建城市天桥等措施来缓解交通阻塞。此外,优化布置城市空间还需关注对于空间潜能的全面挖掘。例如近些年来,很多城市都在致力于挖掘最大化的城市地下空间,确保能够全面融合地下以及地上的城市空间。城市设计者如果能全面整合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那么有助于显著拓宽城市现存的可用空间。
2.2深化韧性城市的规划理念
要转变传统规划思维,改变原有的保守设计,综合城市社会发展、生态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一个能应对各种自然或人为灾害,及时做出反应并最快适应、最快恢复的系统规划,并以生态化、智能化、人本化作为指导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韧性城市建设方案。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来看,韧性城市设计应涵盖规划、道路、交通、桥梁、建筑、结构、景观等各专业各领域,其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需要认真规划,这是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第一步,并应与公路、下水道、水管线路及其他必要的基础设施相配套。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应具备以下 6 个特点:(1)整体性:规划绿色基础设施的目的是连接起各种要素,使其发挥整体功能而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2)综合性:在规划绿地系统时,要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功能和价值包括进去。(3)战略性:绿地系统需要有战略规划,要跨越多个管辖区,综合考虑各个层次的绿地要素。(4)公开性:规划实施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应当有公众的参与,包括社区组织和私人土地所有者的参与。(5)政策性和专业性:绿地系统应当建立在合理科学和景观生态、城市与区域规划及景观结构等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6)投资超前性:绿地系统像其他基础设施系统一样,需要获得最初公共投资,而不是等到所有其他服务设施齐备后再给拨款。
2.3做好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规划是某段时间内城市发展、建设、管理的依据和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区域性、综合性、政策性的特征非常显著,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要求进行科学、充分地论证,明确城市建设方向、规模、布局,并关注环境预测、评价工作的成效,确保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各类基础设施能够满足相应发展需求。而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进行着重管理,通过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合理规划绿化用地,在城市原有人文、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城市自身特殊的绿化景观。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合理增加绿地面积,恢复城市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
2.4优化利用城市内部空间
从利用城市空间的视角来看,关键在于优化配置城市现有的交通空间。近些年以来,很多中型城市与大型城市都频繁表现为程度较重的城市道路拥堵。尤其在进入节假日或者高峰期的状态下,较多城市道路都呈现行车混乱的不良状况。由此可见,优化城市规划的侧重点就在于拓宽当前的城市交通空间,以此来利用最大化的城市内部空间并且便利当地民众的日常通行。具体在实践中,可以灵活选择开设隧道或者搭建城市天桥等措施来缓解交通阻塞。此外,优化布置城市空间还需关注对于空间潜能的全面挖掘。例如近些年来,很多城市都在致力于挖掘最大化的城市地下空间,确保能够全面融合地下以及地上的城市空间。城市设计者如果能全面整合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那么有助于显著拓宽城市现存的可用空间。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2.5与城市特色相结合
①明确城市自身固有的特色内涵。例如,广州市的特色内涵在于经济成就非常显著,每年的 GDP 都名列前茅,同时自身的高科技产业非常显著。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利用经济、科技的共同作用,开发新的能源和城市运作模式,模拟较多环境下的应对策略,逐步的减少重工业所占比重,同时加强绿化和天然资源的利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②在城市特色的利用过程中,还必须努力开发新的工作模式。例如,内蒙古省的一些城市,自身所具有的天然能源非常显著,这其中涵盖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这些能源的应用,不仅非常清洁,同时能够对内蒙古城市的居民需求给予充分满足,未来还有很大的研发空间。③与城市特色相结合以后,要不断的加强科技项目的合作,引导科技企业进驻城市,针对一些新的产品,或者是新的工程有效建设。例如,长春市在高架桥的建设过程中,加紧了各个区域的联系,缓解了交通压力。
2.6加强新技术与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
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必须要强化对污染的治理程度,城市的经济飞速发展为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走先治理又发展的道路,主要是针对城市的污水治理与环境治理,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新的节能环保治理技术进行广泛应用;其次,在进行新城区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对于绿色建筑的规划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是实用性极强的建筑形式。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需要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城市规划部门、城市建设企业以及城市居民之间做好协调工作。
结语
未来的城市建设在考虑物理空间需求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人的生活质量,从关注污染治理到关注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方向过渡,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城市资源、环境等系统能力,实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这种方式是建设具有我国特殊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关键,同时也是规避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负面效应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庆华,蒋明芳.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拉萨城市生态交通体系建设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4):193-195.
[2] 崔吉浩,吕海虹,杜立群.做好空间预留,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战略留白规划[J].北京规划建设,2019(2):16-19.
论文作者:赵剑1,卫向阳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城市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空间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生态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