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企业集团重振新华书店雄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华书店论文,雄风论文,企业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华书店,曾经是我国出版发行业的“龙头老大”,几十年来雄踞着首席地位。她始建于1937年,已有58年历史。从延安的一间破窑洞起家到今天近万家门店,10多万员工,经历了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也承受了和平建设时期道路曲折的考验。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她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新华书店走到了“生存还是毁灭”的边缘。大量新华书店亏损、萧条、被迫撤出闹市区、改行……。人们在困境中迷惘、思考、探求。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图书市场“活”了起来,而新华书店却偏偏每况愈下,处境弥艰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主观上的原因,是新华书店过去对图书市场的垄断经营,过分强调图书的非商品性质,以及计划经济中形成的一系列旧观念的影响。改革开放使新华书店从云彩里跌落到地面上,面对商品、市场、竞争、风险、茫然失措,难以承受市场经济风雨的考验。
客观上的原因,是现行的政企合一、名联实分的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华书店作为一个全国性书刊发行系统,尚未摸索出对路可行的改革办法。而急功近利式的放权承包,又将战略上可能形成的整体优势,从大化小,各自为政,转化成战术上的个体劣势。
一位店外人士指出:“你们新华书店现在是自己打自己。”省店和总店分离,县市店和省店分离,门市部和县市店分离。观念上自己打自己,体制上自己打自己,对外竞争上还是自己打自己。一个折扣的现金回扣,可以打倒一名意志薄弱的业务员:几个折扣的利益,足以离间本已松散的店与店关系。
长此以往,新华书店将分化为干枝万片,公有制的国家财产将分解、变质、流失。实之不存,名何附焉!新华书店的牌子也将会摘下来。
面对这种形势,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顺其自然,让市场经济的浪潮将原有的新华书店冲击得粉身碎骨,大浪淘沙,择优汰劣,然后再重新组合。但那已经不是新华书店了。有形的国有资产和无形的店名资产将随之消失。
一种是按照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依靠改革,主动顺应市场经济要求,使这个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中国最大的书刊发行企业焕发出青春。
严峻的现实在呼唤改革!
※※
旧管理体制拒绝市场经济
新华书店的管理体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历了集中统一管理(1949年—1955年)、管理权限下放(1956年—1961年)、双重领导省店为主(1961年至今)的三个阶段。目前全国各地有三种情况:1.人、财、物统归省店;2.省店管财、物、地方管人;3.人、财、物统归地方。旧体制下还对新华书店的性质,长期争论不休。实际上有的按企业,有的按事业,有的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但不论哪个阶段,何种情况,什么性质都没有脱离计划经济政企合一的基本模式。
有资料表明: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亏损,余下的也是微利。新华书店也正是这样一个保本微利的国有企业系统。计划经济体制所有的弊端,它都存在。由于新华书店赋有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有的弊端显得更加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华书店没有统一对策、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无所作为也难有作为。无论总店、省店,还是县店的领导,实质上都是政府任命的官员。在旧体制的束缚下,这些领导只要对上司尽职尽责就可保平安无事。有的地方,领导班子频繁更换。有的地方,因新华书店有“铁饭碗”,竟使20多人的县店膨胀到过百人。工作上的短期行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个人的事三个人做,五个人的饭十个人吃,成为普遍现象。业务上环节过多,流通不畅、费用过高。有材料表明,新华书店订单还在报订中,读者已从书摊上买到了新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有一位作者,形容旧体制下的新华书店有五个依靠:依靠行政手段,确保主体地位:依靠“图书是特殊商品”的旗号,确保行业特殊性;依靠教材,确保平稳利润;依靠传统优势,确保竞争实力;依靠单一经营,确保金字招牌。五个依靠就是依靠在计划经济体制上,难以与市场经济对接。如不能图新求变,失去这五个依靠,则必垮无疑。
所有这些问题,不是依靠放权承包、联利计酬等低层次改革都能得到解决的。
旧的体制拒绝接受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召唤改革的深化。
※※
出路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为新华书店这样大而老的企业,指出了深化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努力方向。新华书店如不改造现有的企业制度,就象用一艘破的木船,在波涛汹涌的市场经济海洋里航行,不沉没才怪!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是为了赶时髦、走形式,而是关系到新华书店能否继续生存,发展,壮大的大事。
在新华书店系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统一的店名,统一的信息、运输、销售网络,可以实行统一的方针政策,以及员工的感情因素,是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着点多面广、旧观念、旧体制影响深远,部分人员素质较低,省、地、市、县小范围实际利益制衡等不利因素。具体实施时,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作更充分的准备,有更细致的安排。特别要防止新牌子旧机制,用划桨的方法驾驭万吨巨轮,被历史的惰性同化。
在新华书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脱胎换骨的改造,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即产权股份化,组织公司化,结构集团化。
1.产权股份化
产权一直是改革中的难题。新华书店在改革中,除了极个别的店试行股份制外,没有涉及到产权问题。新华书店名为国有制企业,但产权关系相当混乱。在政企不分的情况下,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一纸文件就可以将国有变为省有、市有、县有、甚至被兼并变为乌有。实行产权股份化,将可以确保新华书店的国有产权保值增值,避免流失变质,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实行产权股份化。还可以吸收社会资金,解决企业资金匮乏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明晰产权,使企业摆脱政府直接干预,面向市场,从根本上转换经营机制。
实行产权股份化。将变企业只对行政上级负责这个单一压力为四个压力:股东压力、市场压力、管理压力、信誉压力。从单纯的行政监督,变为股东、中介机构、法律、舆论、职工的五个监督。
实行产权股份化,可以改变目前新华书店在保住主业的情况下,实行多种经营难度很大的状况,及时调整结构,增加活力,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分散化、社会化。
考虑到图书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中小学教材对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新华书店实行产权股份化,有必要采取国家占有股份不低于51%的办法,实行国家控股。以国有股为主,吸收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个人股可首先对企业内部职工限额发行。新华书店股票为记名股票,可按《公司法》规定转让。条件成熟时,可以上市。
2.组织公司化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载体。它经过上百年的发展,逐渐不断完善,比较成熟而适合社会化大生产,是适合市场经济的企业组织制度,是构成市场经济的主要微观经济基础。它的产权明晰化,具有流动性;法人主体人格化,具有连续性;资金、风险分散化,具有社会性;责任、权利有限化,具有约束性;经营管理最优化,具有高效性。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根据新华书店的具体情况,适宜建立由国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可以采取由国有股发起设立,然后向企业内募集,再后向社会募集的方式,分阶段逐步进行。
新华书店的资产清理、核定、评估工作,总店和北京市地区各店,由中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持,可先行一步,以便积累实际操作经验,然后,其他省、市、自治区可由国有资产局委托该省、自治区国有资产局主持,逐步展开。对新华书店的无形资产——店名,应注意予以恰当评估。
新华书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使干部、用工、分配、财会、经营、储运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和全面推行现代管理系统工程,摆脱多方掣肘,比较顺利地实行。
那时将以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由董事会为代表的决策系统,监事会为代表的监督系统,总经理为代表的执行系统,以及相应的工具机构、办事机构,相互配合协调,又相互监督制约,而形成自我发展又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
公司下设子公司。子公司下设分公司。形成结构的集团化。
3.结构集团化
这里的说的集团化,是指组建企业集团(Conglomerta), 该词过去曾被译为混合联合公司或混合联合企业。它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公司制度的一种高级形式,是第二次世界后,才在发达国家出现的,以资金、资产联合为基础,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家的企业群体组织,是继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之后,企业组织形式的重大发展。日、美等国这种企业组织的实际运行表明了它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竞争优势。
在我国,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的不断发育,企业横向联合的迅速扩展,企业集团也有了五年以上的历史。企业集团的最大特点,在于组织结构的群体性,经济实力的规模性,在调整经济结构,合理使用资金,充分利用资产上,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古代有个寓言:国王用一支箭和19支箭说明团结的力量;现在有支歌曲:“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都可用来通俗而形象地说明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的群体效应。
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到:“发展一批以公有制为主体,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笔者认为,新华书店正适宜组建成为这样的企业集团。
集团组建一系列子公司,实行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的专业化经营。使公有制为主的新华书店不仅在投入资金的数量上保值增值,而且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信誉上都创造出更好的成绩、更大的优势。集团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不仅在城市地区取得竞争优势,而且要在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发挥自己的力量,为读者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教育、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中小学教材发行问题上,集团将以接受国家教委委托发行的形式,签订合同,用法律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范围、奖罚规定,使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出版、印刷、发行之间利益合理分配问题上,首先在集团内部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加以解决。这必将影响到社会,使其渐趋合理。
※※
同心协力组建企业集团
新华书店改造企业制度、建立企业集团的目标是通过国内、国际市场,以创办、收购、兼并、集股、控股、合资等多种形式,将新华书店建设成为一个以出版、印刷、发行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振雄风。这需要上靠中央的决策支持,中靠社会的积极配合,下靠员工的群策群力,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得以实现。
从新华书店角度来说,至少要做八件事。
1.要转变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新华书店找准出路。为改造企业制度,建立企业集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实行政企分开。由新闻出版署,新华书店总店、邮电部三方人员组成半官方半民间的全国书刊业协会,负责制定、调整、推行行业行为的一般准则及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把新华书店这方面的管理职能分离出去,作好机制上的准备。
3.申报和批准。由总店召开全国经理会议,起草上报改制建团的报告。经有关领导机关批复,作好报批文件准备。
4.进行资产清理、核定、评估工作。先试点后铺开,作好验资准备。
5.成立筹备机构。由新闻出版署任命一名副署长为负责人。任命过渡时期的代总经理,以保持日常工作运转。负责起草章程,组建新的管理机构,筹备召开股东大会。
6.全面展开改制建团工作。采取从上到下,先易后难的方法,可考虑发行企业内限额职工个人股。子公司可考虑先组建发行、储运、零售、工贸公司,等等。
7.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监事会,任命总经理,审查通过章程,批准机构设置和建立子公司规划,讨论决定集团中、远期发展战略和近期计划,讨论批准筹备机构的工作报告,讨论批准资产评估、股份认缴情况报告。
8.申请设立登记。
至此,改造企业制度,组建企业集团可以算初步搭起了架子。但内容还要不断充实,不断发展,在以后的实践中,修正错误,充分发挥其效应,使新华书店在2000年以前,达到上市公司的标准。那时,才可以说这项工作基本完成。
总之,只要奋发努力,发扬光荣传统,发挥改革威力,通过改造企业制度,组建企业集团而开创前所未有的局面,就能使新华书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振雄风,再度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