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定位研究综述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定位研究综述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与定位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教育论文,内涵论文,学科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4)5-0003-13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与定位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基本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学科设立以来,学界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及定位的研究从未停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下属二级学科以来,学科地位得以明确和提升,这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者们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学术空间,从而进一步激发了研究者的研究热情,陆续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研究

       “内涵”,亦称“内包”,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1]1362,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2]938-939。所谓学科内涵,就是指一个学科的内在规定性,即学科包含的内容。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自身特定的学科内涵,以区别于其他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不例外。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的几种认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这为认识、把握和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提供了基本依据。

       对此,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的特定身份,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该学科的特定内涵与特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共同具有的学科内涵和特点,即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内,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尽管在名称上没有直接出现“马克思主义”字样,但实际上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中具有自身特点,不同于其他几个二级学科。这个特点主要是它的应用性或教育性。它是围绕“教育”来展开学科内涵的,可以说注重教育是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主要区别。[3]但在如何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上,存在不同认识。

       1.“学科专业说”。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看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认为二者相当。1984年教育部《关于在12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指出,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决定在部分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取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学位生等各种规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有条件的还可培养研究生。这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地位的确立,由此,人们往往习惯于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置,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肇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也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这一观点在学界有关回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程、梳理学科历史经验、剖析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探寻学科建设的路径等众多著述中,均有体现。日常用语中,“专业”、“学科”有时被作为同义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下,一般并不会产生歧义。从实践历程看,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发展休戚相关、相伴相随,但从理论层面看,作为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同作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存在着不同的内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知识体系说”。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规律,人的思想形成、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两者相互关系及其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专门知识的体系。”[4]一些学者在探讨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时,也往往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建构与深化的视角。有学者在学术专著中用较大篇幅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化发展趋势”的命题,提出传统取向、德育学和教育学取向、管理学取向、工程学取向、行为学取向等5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不同取向”,剖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指出了学科建设的努力方向。[5]这些论述中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指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可见论者主要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意义上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概念的,基于特定的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建设。事实上,现有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的研究成果大都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视角而展开的。

       3.“综合要素说”。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由多重综合要素构成。有学者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包括目标体系、知识体系、队伍体系、平台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等诸多要素。[6]也有学者剖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间的关系,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为基础,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学术性社会共同体。[7]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于科学研究的学术组织,作为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当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成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氛围等诸多内涵要素。这些内涵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具有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如前提和基础、主体、思想凝聚、发展动力、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外部条件等,各要素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8]

       就以上关于学科内涵的几种说法,“学科专业说”侧重强调了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并进;“知识体系学”侧重强调了严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学科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综合要素说”则从系统论的角度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组成要素和功能结构,有利于为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以上观点,体现了学者们认识和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同视角,不存在根本的对立和冲突,越来越得到学界较为普遍的认同。

       什么是学科?据《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学科是指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即学术的分类。一门学问之所以构成了特定的学科,主要标志有3个:一是确定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学科,必须有确定的研究对象。二是系统的知识体系。作为一个学科,必须有通过长期的科学研究积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原则、规律、方法论等而形成的知识系统即理论体系。三是有与其理论体系相应的具有标志性的科研成果。由此,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的本质属性、学科的研究对象等主要内容,构成了学科的内在规定性,是一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标志,因而,就一门学科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而言,这也应当成为考察和研究的核心视域。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也是构建学科话语体系的基础性概念和核心概念,是本学科不能回避且必须作出回答的元问题。一直以来,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探讨以及相关概念的辨析始终是学界讨论最多、争议较大的论题之一,成为学界热议的对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科学界定还没有形成共识,使用上也是异彩纷呈。以本学科领域的主要理论期刊为例,如《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这些期刊在栏目设置及刊载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方面基本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刊名各异。从操作层面看,尽管同为一个学科领域的各家期刊取名不同以示区分,但也反映了该学科领域在基本概念使用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杂乱现象。日常语境下可以不加区分甚至相互替代,但理论研究应当明确和规范。

       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主要体现在自学科创立初期以来的众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教材和相关学术拓展中。[3]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塑造一定社会新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9]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有组织地定向地引导人们形成合乎特定社会和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的教育工程”。[10]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这样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即“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11]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12]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集团,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通过教育活动,对所有社会成员施加某种思想影响,使其接受并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和行为意识,从而支配他们自觉地去行动的实践活动”。[13]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个阶级或集团为了建立或巩固其政治统治而进行的符合本阶级或集团根本利益的、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宗教思想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教育”。[14]60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5]6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社会政治集团或政治组织机构,为实现其特定的政治目标,通过一定的精神方式和相应的物质载体,对所辖区域内的民众施加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意识形态影响,使之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16]有学者主张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对学科核心概念进行优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社会、组织、群体与其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引导其成员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进其成员知、情、意、信、行均衡协调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社会实践活动”。[17]

       有学者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语义逻辑,认为应从广义的角度来界定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这不仅符合语义的逻辑结构,更是时代发展、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18]有学者则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广义之说不成立”,同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狭义之举不可取”。[19]有学者对学科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嬗变进行了梳理,归纳出“施加论”、“转化论”、“内化论”、“发展论”等观点,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模式的嬗变反映了人们自觉追求生命意义的内在发展向度,体现了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与把握的逐步深化。[20]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嬗变脉络主要归结为“施加论”、“引导论”、“转化论”、“动员论”、“建构论”等几种模式,认为前4种模式存在典型的社会本位价值趋向,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的同时,容易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对人的发展关注不够,需要进一步优化。而“建构论”模式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范式角度,强调个体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构,对创新概念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21]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属于学科内涵的核心范畴,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内在依据和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学科发展的逻辑起点。因此,明确学科研究对象成为建构一门学科严谨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起始性环节和关键所在。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自该学科酝酿及成立以来,学界曾形成了“现象说”、“关系说”、“问题说”、“观念说”、“规律说”等众多观点和主张。

       1.“现象说”。有学者主张将“思想现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提出应建立思想现象学理论。该观点将思想现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元概念和逻辑起点,提出“思想的闪光”和“闪光的思想”两个概念,并认为“从思想的闪光到闪光的思想,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自始至终的全部思想活动的表象(或人对历史和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的思维状况的反映表象)都包括在思想现象的概念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应该从研究思想入手,通过教育活动,实现人的思想的转变。[22]

       2.“关系说”。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思想关系”,即人们在思想上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整个社会关系应分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思想关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形成的物质关系的上层建筑。强调思想关系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并论证了相应的历史的根据、现实的根据和理论的依据。[23]

       3.“问题说”。有学者认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名称代之以“思想教育”更加合理,有利于圈定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可以使学科层次性更加明显,有利于构建学科范畴体系,有助于构建学科课程体系,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使许多问题得以合理地解决。并指出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与实际问题”。[24]

       4.“观念说”。有学者认为,纵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所做的大量工作是围绕思想价值观念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价值引导,实现人们思想的价值转变。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思想价值观念”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使研究对象的范围更为确定,更能体现理论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也更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性质。[25]

       5.“规律说”。持“规律说”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某种“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就是对“规律”的探寻与揭示。但是,对于作为研究对象的规律,学者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界定与表达,如“一规律说”、“二规律说”、“三规律说”等。

       “一规律说”。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关系的学说,是就人的思想本性上研究“人们的先进思想、健康意识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26]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政治思想、行为,而不是一般的思想、行为,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是有规律的,阐明这些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的任务。[27]有学者主张以“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14]102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思想政治观点形成发展过程及其教育规律”。[28]有学者主张以“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本质及其发展最一般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9]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30]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及其运行规律”,不包括“人的行为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强调后者属于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将其“拼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1]还有学者尽管承认两个规律的存在,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虽然应重视对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研究,但它可由另一门独立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去专门研究。[32]

       “二规律说”。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它研究的是人的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33]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学应该“研究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以及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34]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依据人们的思想活动规律而科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35]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政治思想、品质、观点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向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36]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学除了把人的思想、立场和行为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外,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37]有学者把“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依据这一规律对人们科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38]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教育客体科学的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教育主体如何依据客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39]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40]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以“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规律与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41]7

       “三规律说”。有学者认为思想教育科学研究必须考虑3个方面的思想现象的变化规律,即教育对象思想变化的规律、教育者认识思想现象的规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互相关系的变化规律。[42]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规律。其中,前两个是微观的规律,主要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主体各自的规律,而后一规律是宏观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体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规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应用学科的性质,其主要目的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因而在3个规律中第二个规律具有最核心、最重要的意义。[3]

       就以上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种种观点,持“现象说”、“问题说”、“关系说”和“观念说”的学者较少。实际来说,这些学者也并非对现象、问题、关系和观念所反映的规律予以漠视,比如,持“现象说”的学者也承认“以人们的精神世界为对象的思想教育不得不考虑人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的变化规律”,认为“研究思想现象,也就是以此去寻求人的思想活动规律”。[42]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规律说”,只不过在对探寻规律的切入点和关注点的认识上有所差别而已。目前来看,主张“规律说”的学者占绝大多数。就“规律说”而言,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学者的表述有所区别(实际上同一学者在不同时期甚至同一时期的不同著述中的观点表达也不尽一致),但大同小异,可将规律概括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有学者主张取其一,有学者主张二者兼取,有学者主张二者之外有所拓展。这“两个规律”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有一定区别,又存在密切联系。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而言,是研究其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是研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两者具有因果联系,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之中。基于此,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简言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15]34

       尽管有学者认为,“广大的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名称、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基本规律等就还没有一个普遍的认定”。[43]但从目前来看,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专家学者们的探索与争鸣为深入推进该学科的理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开拓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存在与发展是建立在当代中国社会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要的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性——意识形态性,具体表现为阶级性和政治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代表特定阶级利益、为特定阶级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没有超阶级的、普适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4]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学科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科主旨和灵魂,以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学科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识形态性表现在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它的意识形态性,推进学科建设与发展要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出发,贴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需要。离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基础必然会弱化,学科特性会淡化,学科功能和社会价值会钝化。[45]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统一。[46]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概括为党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独立性与综合性相结合、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结合。[41]10-14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最富有中国特色,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明显的综合性、突出的应用性,是一门价值性与科学性紧密结合的人文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综合学科、针对性与实效性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并首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规范”概念,认为其性质规范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实践性和目的性。[47]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现了党性和群众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真实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战斗性和策略性的统一。[48]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客观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49]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现了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综合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党性与群众性相统一、战斗性和策略性相统一。[50]11-17还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概括为时代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综合性与交叉性的统一。[51]

       有学者认为,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文性和科学性、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等问题。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其研究应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而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思想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科学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科学性来反映意识形态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归根到底是一门应用学科,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落脚点和主要应用领域,应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应用性。[52]

       也有学者指出,需要正确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属性之间的关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阶级属性,然而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的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否也同时具有相应的属性,值得探讨和议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属性未必就是相关学科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属性是什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53]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研究

       “定位”,即“确定名分地位”[1]393,也就是“把事物放在适当的地位并做出某种评价”[2]308。所谓“学科定位”,指寻找和确定学科的“坐标”,就是把某个学科放到一定的学科背景中,考察它在这个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并揭示其性质和特点以及建设的意义和方向。[54]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科定位问题是学科建设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逻辑起点。

       作为学科定位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面的学科归属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后的20年里曾是学界讨论和争议颇多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学界意见分歧较大。很多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对人民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学科,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理应归属于政治学;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还是“教育”,只不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和知识,需要遵循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坚持教育学的基本原则,运用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属于教育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前种观点突出了政治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这门科学承担的其他功能;后种观点强调理论学科的学术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阶级性的特质。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归属,既要看到它作为一门理论学科要遵循学科原则的普遍性,又要关注其宗旨和内容的特殊性,抓住事物最根本、最本质的方面。[50]89自2005年,伴随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其所属二级学科以来的近10年里,学界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学科定位日益明晰。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总体认识与把握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所属二级学科,是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决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学科。要正确判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学科定位,就必须把它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全局中,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为高校服务与为社会服务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系。[55]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总体认识和把握成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重要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有学者指出,它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思想政治教育覆盖我国全部领域、全体人员,发挥着引导方向、思想保证、以理服人、科学育人的功能。其学科定位及建设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对实践活动、社会活动发挥先导作用,保证其根本性质与根本方向。[56]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应从其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一个二级学科、一门新兴科学、一个招生专业以及其基本理论研究如何推进等方面“五位一体”探讨其学科定位。主张探讨该学科定位应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科认识,澄清一些认识上的困惑;二是学科清理,解决学科建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57]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二级学科,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学科定位。而准确把握这一定位,还应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含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以及与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该在切准学科定位的同时注重学科依托,增强学科依托意识,在依托中谋发展。[58]

       也有学者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定位,要将它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位一体”的综合视野中加以考量和审视。首先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必不可少的一门二级学科,不能游离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家园;其次它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众多学科中的一门独立学科,综合运用了诸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具有综合性;再次它担负着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学科使命,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是一门兼具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学科。[59]还有学者主张从学科的社会定位、属性定位和功能定位“三位一体”的视角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60]

       综上,学界一致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的基本定位,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和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总体把握提出见解,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其他二级学科关系定位

       考察和审视学科系统内部结构及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成为学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又一重要视角。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根本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发展及其价值实现也不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实现的必经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59]

       有学者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必须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其为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整体发展也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他二级学科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成果综合和学科整合。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二级学科的发展,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二级学科研究成果的概括和综合,没有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可能获得整体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主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只有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发展,才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他二级学科的发展,乃至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整体发展作出特有的贡献。[61]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内,但该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二级学科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后者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内容本身的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则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教育的研究,侧重于如何使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也有明显的区别,前者虽然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史的研究,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研究,但它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明显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也不相同,它虽然也会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论述和思想,但它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和规律的学科也有比较清楚的学科界限。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也明显有所不同。[57]

       有学者认为,在几个二级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都分别从不同侧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具体的研究,这种具体的研究是不可少的,是进行整体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它们都从不同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和丰富的理论资源。反过来,思想政治教育又为这些学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形态走向实践形态、并得到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62]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有些偏重于理论,有些偏重于教育。但是,这并不表明几个二级学科之间存在明确的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分工,如果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便失去了它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设立的本义。几个二级学科,要通过各有侧重的研究,共同服务于一种人才的培养,即兼通理论与教育的人才。[63]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关系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但作为一门学科,它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辩证地借鉴与吸收其他学科中合理、有益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因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放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内,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的外部关系,成为研究其学科定位的又一重要视角。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不是教育学的分支,也不是教育学学科的重复,而是一门具有自身特定研究对象的独立的学科。教育学不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它全面地研究德育、智育、体育等整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则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研究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研究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学应当遵循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包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6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中德育的关系,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教育学中的德育学科尽管有密切联系,甚至有某些对象和内容上的重合,但毕竟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尽管也带有教育学的特点,但更多的是带有政治理论学科的特点,而德育学科则更多地体现教育学自身的特点,运用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研究道德教育的规律,但同时还研究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规律,研究这些不同类型教育活动的共同特征与规律。[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有学者认为,政治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确定任务和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政治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确定的政治理论观点或政治意识形态,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把这种政治意识形态转变为个人意识,形成个人政治信仰的机制和规律。与政治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更强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怎样把一般的政治理论转变为特殊的个人政治信仰,把理论形态的政治思想变为实践形态的公民政治思想。[6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两者都把人的社会性这一观点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社会学是研究整个社会,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则只注重研究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政治教育现象;虽然两者都研究人,社会学是把人作为社会成员来研究的,把人的文化社会化过程或规律作为研究的重点,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重点是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或规律;两者都注重人的价值观研究,社会学注重于人的社会价值观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学注重人的政治价值观研究。[65]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研究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而心理学正好为这种研究提供了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以借鉴心理学的有关原理,通过心理学的有关手段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64]此外,学者们还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伦理学、美学、管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可以根据密切程度分为3个层面:一是相邻关系,主要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这一关系非常密切,有些内容甚至会有交叉。二是依托关系,主要是指与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这些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三是借鉴关系,如逻辑学、语言学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可借鉴这些学科的知识。在依托和借鉴其他学科时,必须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的阵地和自身的发展,为我所用,不能喧宾夺主。[66]

       有学者主张以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视野观照、审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方法、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新的研究成果,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践创新的需要,也是学科建设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强化问题意识、开放意识和培育意识,积极研究和借鉴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67]

       有学者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多学科建设视野,借鉴和应用哲学、经济学、统计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化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借它山之石以攻玉,同时强调不能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边界,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与定位。[19]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需要借鉴其他学科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与学术资源,也要力争在借鉴过程中能够产生出本学科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但就目前的研究看,存在“移植”多于“借鉴”的现象,对“借鉴还是移植”问题上的处理与把握还不够成熟,存在很多不足。[68]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及研究领域定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围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体系及研究领域,也是学界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视角。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研究。[15]40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又对其以前的观点进行修正并阐明了原因,认为本学科理论体系由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三部分构成。[69]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大致有4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的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与实践史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思想品德的个体发生发展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发生发展研究以及基于这些方面的研究而进一步推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目的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其创新与发展的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与新思路的研究,以及不同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的研究等。[58]

       有学者认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部结构的分析应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词,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怎么办”的逻辑展开,可分为四类主干学科: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研究为对象,延伸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以思想政治教育反思性研究为对象,延伸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学、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等;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学、思想政治教育史学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式,延伸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史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国别专题和综合比较研究等;四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为研究对象,延伸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预测方法论等。[70]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和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注重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层面有关问题的研究,致力于研究解决元问题和基本理论问题,为学科提供学理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面向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着力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着重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主要是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实追踪研究,主要跟踪现实生活,随时观察和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也包括对最近一定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57]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包括“人的思想和行为形成的各种因素,人的思想和行为相互联系的内在结构,以及人的思想行为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的方针、原则、方法和方式”等十二个方面。[71]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总体上分为三大领域,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之批评。并强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领域内的批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应当认真加以提倡,使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72]还有学者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定位为一级学科”的构想,将学科体系和研究领域设定为:基础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等;主干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史学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分支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学等;实践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研究等。[73]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及定位研究的几点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建立的时间还不长,尽管广大理论工作者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进行了锲而不舍的努力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对于本学科领域的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与定位的研究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现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及定位研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及定位研究对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有着久远的历史,但其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和建设,确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而诞生的,属于一门新兴学科。而对于一门新兴学科,深入研究学科的内涵及其定位尤为重要。学科内涵研究以利于准确把握学科的内在规定和本质属性;学科定位研究以利于准确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建设路径。对学科内涵及定位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经过30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及定位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在许多基本问题上正逐步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和普遍认同,同时也存在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创新、深化认识。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及定位研究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大家庭中重要而特殊的一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学科发展的指导思想,又是学科确立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党在领导人民进行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的方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及定位的研究,也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给养,紧密围绕实践主题、不断突出时代特色,才能科学全面地认识学科的本质、准确清晰地把握学科的方位。

       (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领域和范式,具有科学性;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体现了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科学性,就失去了它作为一门学科设立的任何理由和根据;而否定和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则会使这门学科丧失其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既是一种实然状态,也是一种应然诉求。进行包括学科内涵及定位研究在内的所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都应该自觉将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片面强调服务意识形态的需要而否定科学性,刻意裁剪理论牵强附会,缺乏对内在规律的学理探究,失去对学科规范的真切遵循,不利于学科的良性发展;相反,片面强调科学性而淡化甚至否定意识形态性,盲目进行脱离实践需要的所谓纯粹的学术研究,则有悖于学科设立的本意和初衷,偏离了学科发展的轨道和方向。

       (四)坚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综合借鉴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作为相对独立学科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30年的时间,但作为理论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获得独立学科地位之前,以融合于其他众多哲学社会学科的方式而早已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同时又以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人才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众多学科为主要知识借鉴。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和学科定位,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辩证地借鉴与吸收其他学科中合理、有益的理论成果。在对待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众多学科的关系上,既不能封闭自守、自我孤立,又不能含混边界、自我迷失;既不能盲目照搬、移花接木,更不能喧宾夺主、失却品性,必须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的阵地和自身的发展,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我所化、为我所用、为我服务。

标签:;  ;  ;  ;  ;  ;  ;  ;  ;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定位研究综述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