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不是坏运气_红海市场论文

决策不是撞大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商业决策中,是逻辑说了算,还是直觉说了算?

虽然众议纷繁,但在商业生活中,纯逻辑式的决策与纯直觉式的决策实际上都不存在。为什么?因为所谓决策,就是以已知决未知——已知部分靠逻辑,未知部分靠直觉。完全的“从已知到已知”,这叫运算,不叫决策;完全的“从未知到未知”,这叫冒险,也不叫决策。

稳妥决策=逻辑控股+直觉补充

那么,一个成功的决策,逻辑应该占多少,直觉应该占多少?这个问题实际上没有答案。有时候逻辑多些,有时候直觉多些。但我觉得,比较稳妥的决策模式应该是:逻辑控股+直觉补充。或者说:稳妥决策=51%以上逻辑+49%以下直觉。

我在原企业的时候,1995年底一改“雪糕冬季是淡季”的传统思想,让原企业雪糕走出内蒙古、突击东北、走向全国,结果,这个冬季创造了雪糕销售的传奇:往冬工人要放假,这一年冬天却加班加点;往冬工厂大半设备要停产,这一年冬天满负荷运转仍然供不应求。回过头来看,“冬天让人们大吃雪糕”,这不是天方夜谭式的直觉决策吗?但我清楚,这里面仍然是“逻辑主导,直觉辅导”:第一有个好产品“苦咖啡”,第二有呼和浩特与包头市场的成功实证,第三东北人本身就有冬季吃雪糕的习惯(问题只在于吃谁的不吃谁的),这三条都是逻辑;而我认为苦咖啡可以“点击东北,席卷全国”,这才是直觉。

蒙牛刚刚在呼和浩特落成的“全球顶级工厂”,论规模全球最大,论技术全球最高,论研发将有十几个国家的大学、品牌企业的亚洲工作站在此设研……许多人在问:这么高的投入,这么大的工厂,奶从哪来?货卖给谁?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拍脑袋工程”。但我清楚,这里面有直觉,更有逻辑:第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奶为先,国民饮奶量日渐提升的趋势不可逆转;第二,内蒙古要建成世界乳业的中心,呼和浩特要建成世界乳都,天、地、人三个方面都具备这个条件;第三,蒙牛要成为“世界牛”、如果世界乳业研发中心的NO.1不在中国,不在内蒙古,不在蒙牛,全球乳业的冠军何以在中国诞生?

我们不仅要把企业做成有形资产的冠军,而且要做成无形资产的冠军。要知道有形资产是在企业手中,而无形资产是在消费者心中。

直觉的冒险>逻辑的迟疑

如果已知较少,而未知较多,那么,是等待,还是决断?

猛虎突然向你扑来,你是不需要逻辑论证“我是否武松”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打!

生命在于运动,企业贵在行动,在一定的事态下,有把握要行动,没把握也要行动:行动有两种可能,成功或者失败;不行动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失败。

也就是说,直觉的冒险,胜过逻辑的迟疑!

上世纪90年代中,当原企业销售收入只有一两个亿的时候,我就提出,在全国30多个省的每一个省会城市都建一个冰激凌工厂,这样,一个工厂一年销5000万元,年销售收入就将是15个亿!我的设想是直觉的,其实也是有逻辑的:全国省会城市中,有谁不吃雪糕吗?昆明不吃?还是拉萨不吃?怎么能不吃呢?关键是没人想这个事。但我的这个“直觉”被当时的上司以类似人从哪来、钱从哪筹、货往哪销等“逻辑”镇压了。

2004年蒙牛建第一个国际示范牧场的时候,我就在构想生产“中国最高端牛奶”,它的价格是普通牛奶的3倍、4倍、5倍!有市场吗?没做过试验,但直觉上感到可行:小平同志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对应在健康领域,就应该“让一部分人先喝起来”。这就是今天的特仑苏,它成功了。如果不走这一步,在全球乳业的竞争格局中,中国乳业的自主创新就不可能实现2006年的后来居上。

红海喜逻辑×蓝海爱直觉

在竞争激烈的红海领域,已知成分多,未知成分少,制胜关键在逻辑,多算胜,少算不胜,无算则一败涂地。

在有待开辟的蓝海领域,未知成分多,已知成分少,制胜关键在直觉,先觉胜,后觉不胜,不觉则望尘莫及。

支撑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力量通常有两条腿:第一条腿,靠逻辑运算,占领常规阵地;第二条腿,靠直觉指引,开辟新兴领地。

现在我们在讲自主创新,一些人便天真地以为只要找到一条跳进蓝海的路子,就可以彻底摆脱红海困境,坐享天下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因为:

首先,市场是动态的,“蓝海”迟早会化作一片“红海”;蓝海变红海的速度,在中国更快,有时候是一年两年,有时候是一月两月,有时候只是一周两周,言之“蓝海瞬间变红海”也不为过。例如:蒙牛是 2000年第一家推出利乐枕产品的中国企业,2001年便有多家跟进,2002年已经变成十大品牌的严酷厮杀。

其次,现在的“红海”,就是过去的“蓝海”;现在的“蓝海”,也必将是明天的“红海”。因此,一个企业最正常的状态是:一部分业务在红海中,一部分业务在蓝海中;先在“红海”里立住脚,才有可能向“蓝海”进军。

一个企业最正常的状态是:一部分业务在红海中,一部分业务在蓝海中。

当今企业必须认识到“两个常态”:第一,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是社会的常态,微利也是社会的常态,想完全跳离“红海”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那些脚踏实地沉下心来,实实在在抓质量、认认真真降成本的企业,才有生存的可能;第二,不断创造、推陈出新也是社会的常态,因此,只有与众不同,开发出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市场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占领常规市场与创造新兴市场,是“两条腿走路”,只靠其中一条腿是不可能长久的。

直觉不是撞大运

直觉不是天才的专利。那种把直觉神秘化的观点是有害的。

直觉也不是赌博。那种以为直觉就是撞大运的观点也是有害的。

直觉是从起点直达终点的跳跃,是一种顿悟。顿悟只发生在有准备的人身上。

在你专业的领域,你的直觉也许是可信的,因为它通常都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结果。但在你非专业的领域,你的直觉就非常可疑,因为它通常都是“只知其一其二,不知其三其四”的张冠李戴。

一位象棋大师的直觉可以把棋局导向胜利,而一位象棋爱好者的直觉却可能把棋局引入死地。

苹果落地,物理学家牛顿可以直觉到“万有引力”,放羊娃“羊顿”大概只能直觉到该为牲畜过冬备草备料了。

直觉有时只是一种关系类比。李嘉诚是从做塑料花起家的。在工业化生产塑料花的历史上,他是中国市场的祖师,却是国际市场的徒孙。他的直觉,是认为可以把先发市场的成功模式迁移到后发市场去。

直觉有时则是一种跳跃联结。在中国人均饮奶量很小的时候,我的直觉就告诉我:中国可以产生世界乳业的全能冠军。现在,蒙牛牛奶的出口量已居全国第一,但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我们却敬而远之。不是那里没有机会,只因为我还有一种直觉:对国家不友好的地方,对企业也不会友好。

直觉可以把你推上高峰,也可以把你拖入低谷。

兰德公司的调查表明,世界上85%的大公司倒闭是因为决策失误。那失误里,既有逻辑错误,也有直觉错误,而且直觉错误所占的比例多半更大。

相对而言,跨国公司的业务拓展,要进行广泛的调研与论证,逻辑决策的含量可能大一些;中国公司的事业开拓,企业家的胆量与眼光所占的比例更大一些,因而直觉决策可能比较突出。形成这种差异,不光源于企业自身的微观差异,也是源于社会环境的宏观差异。

直觉是伟大的,因为这世界先知先觉的人毕竟只是少数;直觉也是渺小的,因为它居然只是某人大脑中飘出的一根“游思”。为了让直觉这匹“野马”不致失控,最好给它戴上一副可靠的“笼头”。什么是最好的“笼头”呢?世界最大的债券管理公司 Pimco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的做法是,首先利用可确定性因素用数学模型来预测利率的变化方向、通胀率和公司利润的有用程度,然后再充分了解和掌握不确定性因素,最终在逻辑演绎的基础上层开直觉决策。

你的做法呢?

标签:;  ;  ;  ;  

决策不是坏运气_红海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