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教师应通过“序曲”、“衔接”、“授课”和“尾声”四部曲,既传授给学生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习惯,以此彰显出课堂的最大化、最优化。并尽可能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为学生所获、为学生所用,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一、开工序曲要新颖
对美术感兴趣是儿童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的美术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根据授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重点、难点、有关的美术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例如教学《童话里的小屋》时,教师先把《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做一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有所了解,从而加深了对故事中主人翁居住小屋的理解,绘画制作的兴趣也随之倍增。再如手工制作是美术课中基本技能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极易形成固定模式而单调乏味,如果教师能收集一些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民间美术作为教材,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感到新鲜,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过渡衔接要巧妙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如学习《用画来写信》时,可先出示一般书信和用画写的信,在比较中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让学生讨论:用画写的信与单纯的用文字写成的信有什么不一样,你更希望收到怎样的信,为什么?然后交流。在你的信中,你打算用画来写哪些部分?用文字来写哪些部分?学生通过欣赏、讨论交流,学生极易理解如何用画来写信的方法。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
三、授课过程要有效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学内容改善,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形式的“把握”。
1.巧妙的提问激发求知欲望。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引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巧妙地发问,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多彩的风景》教学中,借助白瓷瓶,几块彩色的台布和不同的灯光,通过对改变台布和灯光的示范,请同学观察白瓷瓶的色彩变化,提出问题:为什么白瓷瓶的色彩会变化?来激发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将“游戏法”融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例如在课堂中,将呆板开场白辅以精心的导入设计,以情境、谜语、音乐等游戏手法引入主题,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只有将教学环节过度得毫无雕饰做作之感,才能使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能够顺利地转换过来,而无需教师无数次地重复组织整顿课堂纪律,以致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厌于学习。
3.运用“发现法”激发探索兴趣,提高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儿童内心世界更为强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己发现知识,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如《蜻蜓飞飞》一课,我以谜语导入新课,在重点描述翅膀特征的环节上,我采用课前寻找蜻蜓,并在课堂上‘看看、摸摸、玩玩’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活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受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4.建立评价模式,提高学生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正确合理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都会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都想自己的作业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等不同策略。而整个评价过程需要维护学生的童心,在评价作品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的优势,补充学生的不足之处。
四、尾声高潮要精彩
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美术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章”,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精彩的结尾。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欣赏教师范画或拓展学习内容中结尾,也可以在评析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业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作业展示中结尾,甚至可以在师生对话中结尾。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热热闹闹,使学生像听小说连播,观看连续剧那样在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节美术课的到来。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使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论文作者:张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美术课论文; 美术论文; 结尾论文; 知识论文; 兴趣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