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儿童手足口病50例的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杨美菊

重症儿童手足口病50例的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杨美菊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目的:探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予以分组研究,按照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施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在临床症状缓解方面,干预组患儿意识清醒、退热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干预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施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是一种适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与普及的护理方式。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护理干预;临床症状;住院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184-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导致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症状为手、足等部位皮肤出现疱疹、皮疹,咽部、口腔出现溃疡或者疱疹[1]。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肺水肿、脑膜炎、脑脊髓炎等症状,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予以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予以分组研究,按照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中,女患儿10例,男患儿15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为(3.3±0.2)岁。干预组中,女患儿11例,男患儿14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为(3.1±0.3)岁。通过对患儿上述资料的统计分析可知,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施行常规护理,即(1)病情观察:对患儿病情变化、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同时监测患儿中心静脉压、血糖、皮肤颜色、尿量、意识状态、瞳孔等。(2)消毒隔离:手足口病主要经由呼吸道、粪-口及接触患儿感染进行传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应保持病房开窗通风,4次/d,1h/次;用消毒剂定时湿拖地面,2次/d;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床,1次/d;在接触患儿分泌物、排泄物的时候,应戴手套;听诊器、温度计等应专人专用,以免交叉感染[2]。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儿施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高热护理:在患儿高热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每隔2h测量1次,注意水分补充,必要的情况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拭、温水擦浴等。(2)皮肤护理:维持患儿皮肤干燥,特别是出现皮疹的部位,及时涂抹抗生素软膏,勤洗患儿手部、臀部,且穿着宽松的衣物,同时确保衣物干净。(3)口腔护理:因为口腔溃疡面积较大,会对患儿进食产生影响,因此,应及时涂抹思密达,确保患儿口腔清洁。(4)饮食护理:给予患儿富含维生素、蛋白、热量的食物,尽可能为患儿提供流质食物,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针对无法进食的患儿来说,应给予静脉补液,以免电解质紊乱。强化营养支持,维持患儿机体内环境平衡,进而增强患儿机体抵抗力[3]。(5)健康教育:向患儿家属普及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以此提高患儿家属的配合度,促使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快疾病康复。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意识清醒、退热的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通过对比,探析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1.4 统计分析

将两组患儿观察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中,用(x-±s)的形式表示患儿意识清醒、退热的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且给予检验,如果P<0.05,表示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在临床症状缓解方面,干预组患儿意识清醒、退热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干预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下表。

表 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x-±s,d)

组别 意识清醒退热 住院时间

对照组(n=25)4.6±1.8 4.0±1.613.3±2.9

干预组(n=25)2.8±1.7* 2.8±1.5*8.4±2.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较小,病情发展快速,多会出现脑水肿、脑膜炎、脑脊髓炎等症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出现漏诊、误诊,导致患儿病死率较高。在临床中,除了给予有效的治疗以外,还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这样才可以确保患儿早日康复。

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病情观察与消毒隔离,定期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密切注意患儿病情变化,且给予恰当的消毒隔离,以免患儿病情加重。除此之外,必须加强高热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以此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患儿意识清醒、退热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干预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由此说明,护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4]非常相似。

总而言之,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施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是一种适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与普及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林嘉,周嬛鹦.1例极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0):44-45.

[2]吴佳蓓,王华萍,章赛春等.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14(29):69-72.

[3]郑焱,彭剑雄,张丽等.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53-54.

[4]潘彩金,黄日妹,付英等.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13):169-171.

论文作者:杨美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重症儿童手足口病50例的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杨美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