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 犍为县榨鼓中心小学 6144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113-01
什么是数感?问我班的孩子他们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数学感觉。孩子们是陌生的茫然的。我认为数学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谈感觉不是数学,但数学上对数感又有定义,数感是指对数的含义、计数技能、数的顺序大小、数的多种表达方式、模式、数运算及结果的准确感知和理解等。
概念很广泛,我结合我的实践教学谈点体会。
一、什么是数 ?
孩子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从幼儿园开始学数数,到生活中买东西。数用的很多。可以说数从小就接触。但是我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孩子们数大的数出现混乱。比如数到289时,我班上的有些孩子就数成291,我问为什么要这样数,他说的是从1数到9,9过了就是1。看末尾的数字。那我又说你从1数到12,结果按照他的说法,他自己就错了。这个孩子的数感没有培养起来。这样的孩子我班上还有很多。后来我采取了从小数到大的方式来训练他们。比如从198数到234,从967数到1000.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数的概念,这样才能加深数的理解。
二、找身边的数。
比如在总结“0”的读法时,我让孩子们找找身边的“0“。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的回答很多,我很开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他们感知数学就是在生活里。当遇到200,240,204,这样的数时。他们就很好理解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
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孩子们对50米、100米,没有概念。我让全班去走。围着操场跑,用尺子去量。用手去笔划。在教学质量单位时,用了大量的教具让孩子用手去掂一掂。用称去称一称。使孩子们在头脑里形成1克,1000克的概念,
四、感受数的作用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作用才能激发他们的数学积极性。而不是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在新教材中解决问题的例题体现了数学运用于生活。比如星期天带全班同学到公园划船游玩。公园大船每条坐4人,租金8元;小船每条坐2人,租金4元。全班49位同学,请学生设计一种租船的方案,计算出钱数,比较一下哪种租船方案最佳?并说说理由。于是种种租船方案出台,通过对比比较,学生亲身感受到选择恰当算法的好处。
又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分花生”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每组一袋花生,(袋内有20颗花生)和6个盘子,让学生把花生平均放到6个盘子中,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并激励学生,如果研究得好,下课后把花生平均分给学生吃。学生拿到糖和盘子后都积极地投入到操作、探究、讨论中去。学生的探究结果如下:余2不能再分了! “有余数的除法”这样一个枯燥、乏味的内容,由于创设了“分花生”这样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学生感悟到数学就是生活,除法就是分糖,分糖后剩下的一粒不能再分就是余数,多么直观、形象啊!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强化了对数的感受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让孩子多动手,体验生活。才有助于孩子数感的形成
论文作者:黄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孩子们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花生论文; 除法论文; 对数论文; 数到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