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论文_罗龙海

浅谈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论文_罗龙海

 (宜宾市江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宜宾 644200)

【摘要】 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中达到良好随访干预启关键作用的是开展随访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职责、丰富的专业医学知识、协调沟通能力和交流技巧,相应的心理咨询和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纯熟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艾滋病;随访管理;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032-03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艾滋病传播唯一的传染源。在传染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在三个环节上做好工作: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目前艾滋病的传播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强艾滋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管理,是控制艾滋病毒进一步扩散的重要措施,因此对传染源(HIV/AIDS)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保护广大人群免受二代感染和控制艾滋病流行将产生重要作用[1]。而且现阶段我们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切断传播途径效果相对缓慢,在此情况下,如何做到早期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时早期采取有效随访干预管理、加强治疗关怀服务等措施,是预防控制HIV传播的首要策略。

在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中通常采用服务模式[2]有二点:(1)疾控中心统一管理的随访管理服务模式;(2)以属地管理的随访管理服务模式中;但是在工作中无论采取何种随访管理服务模式,在其中启关键作用的是开展随访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作为随访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纯熟的协调沟通能力和交流技巧,同时还要相应丰富的心理知识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开展积极的心理咨询,以及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有纯熟的把握,针对不同情况开展有效的运用。

1.作为艾滋病随访管理的工作人员,首先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即良好的医德医风

并且要严格地作好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病情作为隐私的保密工作,既体现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又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同时减少了对病人的歧视和病人的恐惧心理负担,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随访管理的工作效果;

1.1 面对新发现的感染者及既往感染者和病人,都应强调艾滋病只是一种病,生命中每个人都会得不同的疾病,得艾滋病不是犯罪。因为这种病,我们今后就成为永远的朋友了。在首次流行病学调查时,我们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即进行亲切的生活交流、开展心理沟通和疏导,使他们早日走出心理阴影,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在日常随访时,不能有一点歧视和畏惧心理,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象亲人一样,进行亲切的生活、生产情况交流,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有时一起喝茶、吃饭,拉近感情距离体现对其的关爱。

1.2 为HIV感染者/AIDS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3]。对新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随访时,采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一切为了患者着想,以保好密、服好务为根本。首次流行病学调查时,通过相关医疗机构等初筛单位早期掌握的信息进行联系,让患者自己到随访管理机构面对面进行告知和随访,尽量不去住处进行调查,避免扩大影响;或者在户外人员稀少的场所进行调查,尤其是对白天上班没时间的患者可以利用晚上时间进行调查;对患者部分信息不愿意提供者,进行耐心解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告知是单线联系,会对其作好保密。

2.作为开展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在撑握丰富的艾滋病知识的同时,还应撑握相关专业知识,并在工作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同时要加强语言交流、沟通技巧、心理咨询知识和技巧

2.1 艾滋病随访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认真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在工作中认真落实,积极参加上级培训学习,开展本级的培训学习交流和自学相应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提高协调沟通和交流技巧以及随访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有关当地的风俗习惯、民族生活习俗。

2.2 艾滋病随访管理中,发现艾滋病人常见有如下心理问题:焦虑、自罪、自卑、恐惧、悲观绝望等,因此在随访管理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并撑握有关心理资询知识同时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开展相应的心理资询:在遵循尊重、不评判、启发或自我决策、保密、坚持职业道德原则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建立朋友式的医患关系:由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与患者进行交谈,态度热情诚恳,关心、体贴患者,讲明对病情保密,让患者放心,增强信任度和安全感,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疏导,把握好说话的语句、语气,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愿意接受帮助,加强对检测、治疗的依从性,工作中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尽可能地为病人提供方便。(2)满足患者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讲解本病的传播途径(血液、性和母婴垂直传播)相对来讲比较单一,同时及时宣传讲解使期病情加速进展的因素,强调按时随访管理作好相应检测以及及时服药的重要性,同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抽烟,不醉酒,不熬夜,生活起居有规律,不能太劳累,适度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实例说明目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治疗生活信心。同时介绍本病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3)解除病人心中疑惑:耐心与患者交谈,详询患者心中疑问,及时发现纠正患者不恰当的心理行为方式,讲明艾滋病毒与乙肝病毒一样在身体内存在,不用过度恐慌,保持乐观情绪。对病人疑问解释不了的,找上级医师咨询,再告诉病人,决不推诿。通过病情的具体分析和解释,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克服负罪感和自卑感,提高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其一如既往的工作、生活和保持积极的心态。(4)为患者提供长期咨询及心理支持:与患者交谈时环境要安静,避免打扰,运用鼓励、倾听、说明、指导等方法,让患者说出心中的困扰及与疾病相关的不良反应。通过交谈打消患者顾虑,缓解紧张情绪,增强信任感,从而积极主动配合监测治疗。帮助病人找回家庭责任感,在有生之年要对父母尽孝、抚育子女,满足病人归属感的需求。主动留给患者办公或个人联系电话,病人可随时咨询。

3.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作为艾滋病随访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但除了要有上述基本医学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心理咨询沟通技巧、交流能力外,还要对国家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法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管理条例》等)和有关政策(“四免一关怀”政策等)相当熟悉掌握并理解其内涵,在随访管理工作中宣传讲解其权利与义务及“四免一关怀”政策和救助政策等同时介绍其到相关政策执行部门及社会组织机构。

通过对艾滋病的随访干预,努力营造宽容、无歧视的社会氛围,树立“管理也是一种关怀,自觉接受随访管理也是一种责任”的观念,同时积极开展大众健康教育,倡导大众改变人们对艾滋病的偏见与歧视,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动参与到艾滋病防治活动中[4],积极配合随访干预。

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工作人员,在随访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有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掌握纯熟的协调沟通能力和交流技巧,同时还要认真学习掌握相应丰富的心理知识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同心理状况开展针对隆的心理咨询,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有精准的把握,针对不同情况开展有效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依从性,增强其生存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存活率[5]。因此在随访管理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倾心交流,了解感染者、病人思想情绪变化,掌握他们生活、生产情况,及时为他们解决因疾病带来的困难,随访中做到一是坚持一个“重”字,对随访干预工作始终高度重视,不断对随访干预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条件支持;二是突出一个“责”字,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义无反顾的投身随访干预工作,千方百计的使每名感染者和病人接受到随访干预;三是体现一个“情”字,对随访干预对象从生活、生命等方面予以热情关注,晓之以理,动之情,以真情感动其接受随访干预;四是贯穿一个“诚”字,对随访干预对象以诚心、爱心与其交流沟通,答复的问题和约定的随访时间,切实做到如实解答,守信准时,以诚信引导其接受随访干预[6];五是坚持一个“韧”字,对个别拒绝接受随访干预或逃避在外不愿接受随访干预的,随访人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门进行劝解引导,并利用节假日务工返乡之际,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说服动员,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劝导其接受随访干预;六是实行一个“转”字,通过有效的随访干预,向其传播艾防知识,提供防护用品,多为自身和配偶/子女着想,使其自觉转变不负责任行为,由被动转为主动接受随访干预;七是积极提供一个“支”字,对其接受随访干预给予适当的物资、资金支持,解决他们存在的实际困难,对所需的检测治疗费用和交通费用提供支持,减轻他们的负担,以方便他们及时接受随访干预;八是认真讲清一个“明”字,向接受随访干预人员深入讲解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讲解有关规定要求,用政策引导启发他们,用关怀救助吸引他们,使他们无忧无虑的接受随访干预。

【参考文献】

[1]沈智勇.艾滋病传染源管理有效措施及其作用[J].应用预防医学,2009.8,15(4):254.

[2]李自创.两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随访管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1):R512.91.

[3]李明奎.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1):78,79.

[4]王陇德.艾滋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12:554,859.

[5]朱秋映,朱金辉,刘伟,郑文彬.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随访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7(01):29-31.

[6]经明珍,张宝明.社区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随访治疗模式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6:)345-346.

论文作者:罗龙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1

标签:;  ;  ;  ;  ;  ;  ;  ;  

浅谈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论文_罗龙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