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_八荣八耻论文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_八荣八耻论文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荣辱观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7)01-0026-04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八荣八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让大学生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目标和内容构建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浓郁氛围中成长、成才,随时感觉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和自己的前途紧密相连、取向一致,并且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一、“八荣八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社会上流传着不少类似“5<2”不等式的说法,说什么“学校三年功,不及社会一阵风”、“学生在校学半天,不如哥们一支烟”,意思大抵是学生在学校5天内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不如双休日内社会和家庭对其产生的影响大。这些说法虽然言过其实,但也形象地说明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不高,没有让学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产生对不良倾向的“免疫力”、没有形成对错误思想的“防火墙”。这个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不够所致。通俗地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没有真正入心入脑,而这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力的“瓶颈”之所在。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概括,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涵义和基本内容。贯穿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不仅坚持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而且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对我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八荣八耻”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注入了时代的特点和实践的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加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而且从社会主义价值观总体要求的高度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突破了传统文化中只是把荣辱观作为道德范畴的局限。

就“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而言,在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以来的教育,仍有一些人甚至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困惑和迷茫,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模糊不清呢?为什么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落后、错误的荣辱观还占据着许多人的头脑,并且严重地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什么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地方还有所抬头呢?为什么还有一部分人对弄虚作假、欺诈作弊、背信弃义、亵渎美好等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这些是非不辨、美丑不分、荣辱不清的现象不仅在社会上存在,在高校师生中也有一定的市场。具体表现在: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学术抄袭屡见不鲜;部分学生为了就业,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美化自我,甚至填报虚假学历和简历;骗贷逃贷、恶意拖欠学费、随意违约等信用意识缺乏现象时有发生;同学间恶意报复、盗窃他人财物、学术剽窃行为、因心理疾病而轻生;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对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影响极大。学校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阵地,在大学校园里出现这样不和谐的现象值得深思。这些问题的存在,足以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是浮在表面,没有深入,还不足以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关于荣辱观教育方面的基本内容虽然进了教材,也进了课堂,但没有进入学生头脑,更不要说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在进行大学生人才培养、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寻找到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同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的结合点。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也反映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整体、严格自律的优秀道德特征,也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劳动、遵纪守法等人类普适的基本价值。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则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由此可见,“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不仅提出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符合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因此,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本质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一致的,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愿望和目标也是完全一致的。

1.“八荣八耻”包含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统一的公民意识

“八荣八耻”涉及的国家意识、人民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社会意识、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和奋斗意识,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同时也承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而包含了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基本内容。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既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也包含了在社会中立足和增强竞争力的各种品质要求;既满足了他们那种大丈夫为追求社会进步而“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豪迈气概和远大抱负,也符合他们通过修身、正心、诚意之自我超越的“内圣”功夫,为自我建构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为“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逐步完善自我人格的要求。

2.“八荣八耻”体现了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相统一的主体意识

“八荣八耻”包含了公民应有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其中“八荣”强调的是公民的道德义务,“八耻”体现的是公民的道德责任和道德权利。具体地讲,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包含了每个公民对国家的态度,这是公民成其为公民、享有其权利和承担其义务的基础,是公民的归属感和角色认知;也包含了公民对他人的态度,这是实现公民权利、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以使道德意识从被动的、外在的、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升华为内在的信念和外在规范的统一,使大学生不仅要遵守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而且要勇于同可能损害大家共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3.“八荣八耻”反映了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相统一的价值意识

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用我党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价值观来改造所有大学生的思想,也不能因价值观的多元化而让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缺失,从而导致使社会精英分子的价值观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实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就必须用体现我党奋斗目标的核心价值观引导、整合符合绝大多数人需要的社会价值观。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而言,既要符合接班人的高标准要求,让他们明白只有服务人民才能回归公仆角色,才能抛弃官本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也才能发展民生,实现社会进步;也要符合建设者的一般要求,让他们懂得崇尚科学、辛苦劳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共同需要。

简而言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取向、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

这种融入过程必须建立在学校领导切实高度重视、全校师生统一认识、制度和保障措施到位的基础之上。也只有在这样,才能在学校内建立起上下联动、全员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要求,具备现代化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和政工干部队伍,构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落实到实践、内化为学生素质的“全息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息育人”模式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全员育人:稳定一支队伍,动员全部力量

学校政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教导员等专职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繁重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内涵丰富、教学与管理相互融合渗透的体系,单靠学校领导和专职政工干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勇挑重担,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第一,建设一支稳定可靠、战之能胜的基本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第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充分发挥专职教师教书育人、行政干部管理育人、后勤人员服务育人的主观能动性,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让全体教师都能在本职工作中为人师表,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格局。第三,积极探索班级导师制、专业导师制、兴趣导师制、宿舍导师制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度,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和一部分学生建立长期联系,对他们学习、生活、工作和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及时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第四,充分依靠广大学生干部队伍,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

2.全程育人:实现四个结合,强化教育实践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邓小平认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所谓“四个结合”,就是要通过全程实践和定点实践、外在教化和内在省悟、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结合,动员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其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不断增强其政治参与意识、思想判断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从而让大学生把“八荣八耻”的思想认知转化为实践,内化到自身,落实到行动。

一是全程实践和定点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活动过程,必须把这种实践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该是全程实践和定点实践的统一,即把实践活动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辅之以“定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强化业已形成的思想政治认知。二是外在教化和内在省悟相结合。教化是一种自上而下、自外而内施加的教育方式。内省是以反思内察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方法。教化是内省的条件,内省是教化的目的。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让大学生自觉接受、认同、吸收和实践一定的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三是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的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出来,在恰当的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与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具有真实可信、内涵丰富、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特点,能更好地发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四是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要请进来,最大限度地进行开放办学,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社会思潮和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形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文化精华、革命道德传统更多地融入时代内容、体现时代性,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充分利用广阔的实践天地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同时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正确理解党和政府为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及采取的措施。

3.全方位育人:优化育人环境,占领网络阵地

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创造一个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环境同样可以创造人。”英国人纽曼说过:“大学不是诗人的生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的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索,那么,这所大学之缺少感染力是无可置疑的事。”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学校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只有积极优化育人环境,占领网络阵地,才能创造并保护一个如沐春风的教育环境,保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的效果。

首先,要形成弘扬正气、奋发向上的优良校风。校风是在一定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广大师生员工长期团结努力,形成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和精神状态,是学校管理人员工作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的综合体现,渗透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优良的校风,可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可以抵御来自校外的不良社会风气、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可以消除校内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错误思想认识的滋生。其次,要培育环境优美、气氛浓郁的人文环境。合理布局的校园自然和人文景观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对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创造优美的育人空间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独特影响力。对于大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准、自觉践行“八荣八耻”具有重要意义。再次,要建设格调高雅、内涵丰厚的校园文化。格能够开阔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其情操、增长其知识、发展其智力;能够全面锻炼大学生的能力,激发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能够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如求知的需要、友谊社交的需要、审美娱乐的需要、体育锻炼的需要、发展兴趣爱好的需要;等等。从而,全方位延伸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然后,要固内强外,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是学校和社会沟通的“城乡结合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社会的前沿阵地,其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要做好学校内部的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执法力度,彻底净化校园和周边环境。最后,要更新手段,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政治倾向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如何积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如何通过网络这种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让“八荣八耻”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走进网络,如何与网上不良因素抢占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标签:;  ;  ;  ;  ;  ;  ;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_八荣八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