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水利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较多的水利工程得到了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在本文中,将就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引言
水利工程是关系到民生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将涉及到较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混凝土施工是其中的一项重点环节,需要能够做好施工技术把握,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2施工技术
2.1工程概述
我国南部某水电混凝土大坝,其拱坝建基面高程460m,最大坝高107m,为双曲拱坝,其轴线长度为273.22m,共具有16个坝段。大坝底部厚度19.8m,顶部厚度4.4m。在具体工程施工中,受到施工导流影响,具有较大的施工强度,需要做好施工技术的把握。
2.2主要技术
在该工程施工中,其主要技术有:第一,施工准备。在工程建设前,在各仓对振捣器房进行设置,保证房间内具有2台以上的变频振捣器,其具体规格为φ150。同时,对φ100的变频振捣器共4台进行布置。对于细部结构仓位,则可以对小型振捣器进行应用,通过对浇筑作业人员的合理安排负责相关工作,如振捣以及下料等等;第二,浇筑。在该项工作进行前,需要能够对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的因素做好排除,即充分联系行业与国家规定做好混凝土搅拌同钢筋施工间关系以及混凝土配比内容的把握,按照分层浇筑、自然流淌的方式处理。在对该浇筑方式进行使用时,对持续推移以及斜向分段的方式进行了使用,保证在实际施工中能够一次浇筑完成,做好水添加过程以及用量的合理控制,以此保证混凝土浇筑能够对工程建设需求进行满足;第三,振捣。在混凝土平仓处理后,通过2台φ100高频振捣器的应用从完成振捣的混凝土层搭接位置开始进行振捣处理。在实际振捣过程中,要做好振捣间距的控制,即保证其同振捣间的距离在振动半径的1.5倍以内,在将振捣器插入到下层7cm的情况下保证混凝土间能够实现良好的整合。在具体对振捣器进行使用时,要按照快插慢拔的方式进行处理,保证振捣的规范性,以此保证振捣效果。同时,在该过程中也需要做好接缝位置处理,即在浇筑混凝土材料后进行冲洗,以此保证混凝土表面具有较好的情节性,而在开仓的24h内,则要完成最后一次冲毛处理;第四,混凝土养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14-18h以内,即需要对混凝土侧面以及表面及时做好洒水养护处理,通过该方式的应用保证其表面具有较好的湿润性。如施工环境较为干燥、温度较高,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进行养护。如施工环境温度较低,当气温在5℃以下时则需要停止养护。为了避免大坝混凝土当中具有过大的温差,则需要根据相关要求加强混凝土的保温处理,具体措施有坝体内孔洞遮盖以及对拆模时间进行延长等。
3质量控制措施
3.1施工过程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能够对模板的截面、垂直度以及标高等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控制,同时联系图纸做好预埋管以及预埋件的检测,看其是否存在遗漏情况。同时,要及时清除模板内杂物,在浇筑混凝土材料前做好其洒水处理,联系图纸对钢筋的数量与直径进行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需要对所购买的材料加强检查,安排专人做好材料质量的检查,严格避免不符合标准混凝土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情况,并在检查合格后及时浇筑。在具体施工中,也需要能够加强观察,如果在观察当中发现混凝土材料发生均匀性变化,则需要及时做好其调节处理,在浇筑时,则需要保证其倾落高度小于2m。混凝土浇筑竖向构件方面,则需要在底部位置对100mm厚的水泥砂浆材料进行铺设,保证同混凝土材料具有相同的成分。竖向构件方面,需要保证其浇筑高度小于3m,如处理存在困难,则可以通过斜槽的应用做好其辅助处理。在具体浇筑中,也需要能够对预埋件、模板以及支架是否发生移位以及变形情况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存在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停止浇筑,在做好事故安全处理后再进行操作。在混凝土凝结前,对于非结构行成的裂缝则要及时进行修正处理,保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尽可能缩短间隔时间。
3.2养护过程控制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在水泥水化作用影响下,混凝土材料则将存在逐渐硬化的情况,为了避免进一步增加混凝土强度,则需要做好适当湿度以及温度的保持,加强其养护处理。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特点,在实际混凝土养护中尤其要做好保温处理。具体来说,在水里工程混凝土养护中通常会使用打湿的麻袋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铺盖,同时对其余保温材料进行铺盖,同时在混凝土材料上做好遮阳以及挡风保温棚的搭建,从经济角度考虑,使用麻袋进行铺盖可以说是较为实用的一种方式,其主要养护过程为:第一,在将模板拆除后,当流动水源同混凝土表面具有接触时即需要能够做好混凝土养护,同时适当对养护时间进行延长;第二,如混凝土直接同盐渍土以及海水直接接触,在强度没达到设计要求前即需要能够对其加强隔离养护,在强度达到要求后才能够同腐蚀性环境进行接触;第三,在低温状态下,要避免通过洒水的方式养护混凝土,如环境气温在5℃以内,则需要通过对养护溶液喷洒的方式做好保温处理;第四,在实际进行混凝土养护时,需要能够对周围以及表面环境温度加强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科学养护方式的采取与应用。
3.3原材料控制
第一,水泥。对于水泥材料,在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前,即需要做好正规厂家出厂证明的出具,做好其质量合格证书的检验。在现场,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加强质量监督工作。在施工场所当中,需要能够对专门的水泥仓库进行设置,同时加强防雨以及防洪方面的准备。同时,在水泥材料选择时要尽可能从大厂家中选择,对同强度等级具有较大富余系数以及强度相同情况下具有较小需水量的水泥进行选择;第二,粗骨料。需要能够对粗骨料的含泥量以及颗粒级配做好控制,在对骨料进行选择时,需要保证砂子在含泥量以及级配方面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同时,要联系混凝土强度对砂子材料进行选择,对于高强混凝土,适合对粗砂材料进行选择,而对于普通混凝土,则可以对中砂进行选择;第三,外加剂选择。在实际外加剂选择时,要做好混凝土性质情况的考虑,以此为基础确定外加剂类型,同时联系混凝土配比情况做好其掺加量的确定。
4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工程建设中,需要能够做好重点把握,通过技术的科学应用以及施工重点内容的把握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新林.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6)
[2]史华卫.提高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技术措施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1)
[3]吴峥.浅析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
[4]连新强.浅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
论文作者:支旭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方式论文; 强度论文; 则需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