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涯管理思想看大学素质教育的引导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管理思想论文,生涯论文,功能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00)04-0100-03
一 生涯管理的基本涵义和基本特点
生涯管理是管理的一个新领域,也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色研究方向与重要内容。它的含义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加以诠释。一般而言,大多数学者是从组织角度给予定义的,它包括从组织出发的生涯计划和生涯发展两部分。
生涯计划,也叫事业生涯设计(Career Design),是指对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进行设计和规划,它包括选择什么职业,在什么组织和地方从事这个职业,在这个职业队伍中担任什么角色以及个人一生各个发展阶段的职业变更,为适应新的职业而接受的各种教育和训练。由于个人事业生涯设计不仅要考虑个人自身的因素,还要考虑到社会环境所给予的支持和制约因素以及所在组织所提供的发展条件的因素,而后者往往起到更为重要的引导作用。这样生涯设计可以理解为组织与员工共同指定基本员工个人和企业组织双方需要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的活动。这一含义将组织与员工双方共同纳入计划的主体,以兼顾个人和组织双方需要的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作为计划的内容,是借生涯计划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结合的一种最佳方式。
生涯发展(Career Development)是生涯计划的实施。在生涯计划的不同阶段,所有的影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人将沿着原有设计的发展道路,不断地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岗位,从较低层次上升到较高层次,这是一个不断平衡与前进的过程,直到达到自己的生涯目标。来自生涯计划的两个主体——组织和个人会在个人生涯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产生影响力,使生涯计划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透过涵盖生涯计划和生涯发展两部分内容的生涯管理,我们可以揭示出生涯管理作为组织与个人共同作用的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涯管理是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的最好体现
生涯管理首先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起点,充分结合自我实际情况,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生涯管理从组织角度帮助个人完成其期望达到的生涯目标,并在这一实现过程中不断给予引导与支持,这便确立了个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生涯管理的全过程是本着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则实施贯彻的。
2.生涯管理是帮助人力资源实现持续发展的最好体现
在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领域中,没有任何一个领域比生涯管理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首先站在长远的角度,立足未来发展,将时间延续,从时间维度(可能是一生,包括退休后的规划安排)去看待人的工作和工作中的人。它将企业个体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紧密关切企业中人的长期发展,不仅能够客观分析任何一个正常人力资源所要经历的人生职业发展价值,并能做出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投资。
3.生涯管理是个性与共性有机统一的最好体现
生涯管理与其他管理行为不同的显著特点在于没有明确的管理方和被管理方,只有主动引导方和主动接受方。组织帮助个人制定其生涯计划并帮助其实施,在这一系列“管理活动”中,个性首先得到了满足,组织的任何帮助都来源于个人的切实需要,而这需要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个人自发的强烈的主观需要,其二是组织引导下的转化为个人动机的需要。这一转化过程中组织极大地发挥了引导功能,充分考虑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组织的帮助正是在引导基础上的从组织角度出发考虑个人需求与发展的帮助。
生涯管理本身内含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其作用之重要,对个人与组织两方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生涯管理中渗透的管理理念和哲学思想是值得深思的。在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大学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莘莘学子作为大学的活力源泉,作为走向社会的高层次人力资源,如何更好地适应飞速变化的时代是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为适应新形势,变革势在必行。大学教育管理有所创新是一个突破口,将企业组织的生涯管理及其具体实施导入大学的教育管理之中,旨在增强大学教育的引导功能,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也切实让学子们能更早地树立职业目标,动态调整自我行为,规划人生职业生涯,以适应社会需求。完成生涯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达到学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知识经济时代下适应型人才的目标。
二 知识经济对大学教育目标的冲击
知识经济的发展首先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从而赋予作为知识产业中心、培养高级人才基地的大学更多更重的历史使命。集中表现为知识经济正以强烈的要求更迅速的促使大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素质一词的涵义限定为个体范围,是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和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和根本因素。素质对行为与发展起基础作用,是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和内在条件。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人的其他素养的培养,尤其是作为基础性素质的文化素质。它的思想核心是做人,即素质能够把外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素质教育的内涵是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共事,辨别各种是非,明确历史使命,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筑精神支柱。它以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目标,紧扣知识经济的灵魂。
知识经济对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主要表现在构成素质的三个方面:知识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知识素质是指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经验的浓缩、概括与总结,这里主要指学生在大学阶段掌握的知识,通过知识的结构和知识的深度两个方面来考察。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创新是从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方面协作产生的,要求人才具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广博的知识面,深入的专业技能。生理素质包括健康和体格两个方面,它是指影响个体行为活动方式、活动能力和活动效率的解剖和生理特点。知识经济时代高效快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是离不开健康、强壮的身体的,在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有必要注意这方面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现代大学教育中最为缺乏的,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它主要包括价值观、人格、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实际就是价值观的形成、人格特征的显现、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强调的是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严谨的学风,这都有赖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三 大学素质教育与生涯管理的结合点
大学和企业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企业的目标是使利润最大化,而大学更多的注重社会效益。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教育同样面临来自市场的挑战和竞争。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发生着变化,其一对人才素质和质量要求提高;其二对人才层次需求的重心上移;其三对大学知识创新,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出贡献的期望值增大。这些变化势必冲击着现行大学教育的诸多方面,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大学教育与管理的未来创新之路。所以大学与企业一样也面临着市场,也存在效益最大化问题。同时大学素质教育的自身特点也说明在大学教育中导入生涯管理具有可能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大学素质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人本管理,学校充分尊重个人发展,为学生提供“硬件”和“软件”条件,帮助学生成长。符合生涯管理的思想。
2.大学素质教育作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起点,是学生养成各种素质并不断提高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道路的选择影响重大。
3.大学素质教育目标和学生个人生涯目标都以服从社会的客观需要作为目标制定的依据和衡量标准。这种统一性促使大学教育能充分发挥其引导功能。
四 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导入生涯管理思想
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导入生涯管理思想就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素质教育的引导功能,促使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养成与发展。从生涯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引导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这是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起点工作,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文化素质水平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应该客观分析学生个性特点及其主观偏好,结合知识经济社会提出的要求,帮助学生找到暂时的生涯锚,即初次发展定位,树立大学求学阶段的朦胧生涯目标。这是学生日后形成良好职业生涯观和养成创新意识的基础。
2.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生涯发展实施方案。这是培养学生构架完善知识结构,对未来发展领域深挖掘的阶段。在求学期生涯锚的过程中,关键是不断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生涯目标,并赋予坚定执着的实际行动。在这一阶段要给予学生具体的引导和切实的支持,甚至包括教学课程的选定和课余求知的规划。需要说明一点,这种方式决不是一种填鸭式的包办管理,而是在学生个性非成熟阶段给予的一种重在引导的规划性行为。
3.帮助学生在自我实现过程中不断纠偏。阶段性成果奖励、经验总结和阶段性目标调整、计划完善是生涯管理的关键方面。在第二方面的进行中,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偏好转变和实际的努力效果,及时地给予动态的考核评价和调整生涯规则。这是一个持续激励的引导过程,对于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职业倾向、成熟地走向社会至关重要。
在引入生涯管理发挥大学素质教育的引导功能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以下几个原则,才可能不落入管理的“陷井”。
(1)学生主体性原则,即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我想学到如何学,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形成一个可能并不成熟的自我规划,然后再加以引导。
(2)阶段性调控原则,即注重学生发展动态,及时把握发展进度,了解发展情况,建立系统、动态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目标的调整、努力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奠定基础。
(3)设计多样化原则,即结合个性,因人而异,规划不同的发展道路。要求创新的时代,只有充分发挥个性特点,把一般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土壤,才可能涌现出创新之苗。
(4)社会适应性原则,即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具有自我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这就要求在引导过程中要充分解放思想,密切关注社会,利用高科技信息手段尽可能地获取外部信息,让大学真正面向社会。
(5)持续性原则引导,即强调大学教育生涯管理的长期性和长远性。学生求学过程中的引导看起来只有短短几年,实则是贯串学生一生职业发展的。这种引导性可以诱发学生逐渐具备自我规划和自我学习能力,这种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变动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所以这种引导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以学生一生的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
【收稿日期】200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