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及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论文_成会敏

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及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论文_成会敏

广东鸿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现代公路桥梁建设要求保证质量,以满足日益加大的交通运输需求,这对施工技术和质量提出了高要求。基于此,本文以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流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作为重点进行分析,给出成孔作业、成桩作业、混凝土参数控制、加强检查和养护等内容,并通过实例分析论证上述理论,服务于后续工作。

关键词: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混凝土;质量控制

前言:桩基施工属于工程基础施工部分,包括预制桩、灌注桩两大类,混凝土一般作为桩基的主要材料,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施工便捷性。现代道路桥梁工程中,桩基施工、混凝土施工得到广泛重视。受到理化性质、施工方式等因素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可能出现下降,桩基工程的建设成果也受到波及,有必要给予优化。

1.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流程

1.1前期准备

公路桥梁桩基施工作业前,需要进行复杂的准备工作,其核心部分为各类客观数据的收集,包括建设区域土质条件、地下水水位、总工程量评估等,此外还应进行长期清理、位置标注,明确需要打孔的区域。完成数据收集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数据代入BIM等模拟软件中进行动态模拟,了解不同作业压力下公路、桥梁等能否满足通行要求。如土质条件方面一般可按国家标准分为1类土、2类土、3类土等若干类别,不同类别对应不同的处理技术,也影响具体工作中混凝土的水灰比等参数。前期准备完成后,需出具完整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

1.2成孔与成桩作业

成孔作业的基本流程以施工方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等为基准,如选用了钻孔灌注桩旋挖钻技术,要求在确定灌注桩位置后进行放样,结合前期准备工作中的标志结果进行位置纠正,一般误差不应大于2cm。之后将施工设备和用具移至施工地点。成孔前需要埋设护筒,如土质条件不理想、较为干燥、疏松,可设置泥浆护壁,护筒与孔壁周边土体要求紧密连接,加强抗渗,之后进行土体夯实,护筒长度一般在2m-2.8m左右。成孔过程中还应注意进行参数校对,确保无位置偏移,也不存在过深、过浅问题。完成钻孔后,要求进行孔内杂质的清理,之后将钢筋笼置入孔中,确保钢筋笼的规格略小于预成孔4%-5%。钢筋笼置入后,需观察其位置是否存在偏移和放置不牢等情况,无异常,可进行灌注。混凝土一般可采用现场制备的方式,如现场场地狭窄,预制混凝土应在20min内运至施工现场。灌注过程中,借助设备保证灌注的效率和持续性,单桩灌注时间不超过5min,完成灌注后直接借助设备进行5-8s振捣,之后封孔,根据水泥理化性质确定干凝时间,要求至少进行24h养护、至少进行36h的保护性管理。

1.3需要控制的重点问题

公路桥梁桩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施工安全、断桩控制、位置偏移控制等多个方面,其中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均可通过通用性措施予以执行。以断桩控制为例,要求首先明确导致断桩的原因,现有研究证明,排水问题、沉降问题是导致断桩的两个核心因素。一般要求在施工前了解地下水水位以及降水信息,建设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滞留或冲击牢固性尚未达到最佳的混凝土结构导致断桩。对于沉降问题,则应在施工前进行土体压缩率分析,压缩率达到8%以上,需要进行夯实,可选取重量2.5t以上的重锤,将其吊离地面5m以上,之后由重锤借助重力作用锤击地面,将土体内的水分和空气压出,实现土体夯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公路桥梁桩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2.1参数控制

混凝土是公路桥梁桩基施工的核心材料,在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中,首先需要进行参数分析和把控,如水灰比、灌注速度等。原则上一般需要结合工程建设需求调整水灰比,或考虑加入辅料。如我国北方地区的路桥建设,气候较为干燥,土体较为疏松,在进行混凝土制备的过程中,可增加2%-5%的用水量,以免水泥水化热作用下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中空等问题。辅料主要作用在于维持混凝土的理化性质并提升成桩后的整体强度,主要用于一些特殊的施工地点,如软土基环境、多降水的环境等,可添加1%-5%左右的化学辅料,并取试件测定其性能,获取最佳制备参数[1]。

2.2规范施工流程

公路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规范的工序、高质量的管理,使混凝土结构以及工程整体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一般可借助现场管理、总体质量管理、标准文件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使施工过程规范有序。现场管理重视参数分析、工序分析和养护管理等,要求做好责任落实,根据施工方案检查所有环节工作,确保水泥型号合格、骨料大小均匀,施工方式合理。总体质量管理强调对各个施工工段质量进行分析评估,如灌注桩完成后,其干凝强度是否达标,干凝后内部是否存在断桩、偏移等情况,一般借助抽样检测、超声检测方式进行缝隙。标准文件管理是指借助施工方案、国家标准等文件,为管理行为提供参考,获取明确指标标准,确保管理在数据参数的指导下有序、高效进行[2]。

2.3加强检查和养护

检查和养护应重视的环节包括混凝土抗渗性分析、干凝时间分析、强度分析等。目前多以施工前试件检查的方式进行性能评估,可制作若干试件(一般至少为8个),采用相同材料和养护方式,调整材料比例、养护环境和时间等,进行理化性质的分别评估。上述方式可获取混凝土基本信息,但其内部结构情况仍无法完全得到明确,可通过无损检测的方式进行评估,如超声检测法,取试件前后的对称位置,前方放置超声发射器,后方放置接收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衰减强度存在差异,如果回波强度存在明显的强弱波动变化,且总体较强,表明试件内存在裂缝和空隙等问题,需更改制作或养护方法保证质量。

3.实例分析

2018年,某地进行道路工程建设,因建设里程偏长,施工环境和区域内的土质因素等也比较复杂,为保证工程质量,拟加强对施工技术、施工技术施工等方面的管理。施工方和建设方、监理方共同进行工程分析,成立联合质量管理流动小组,将工程拆分为若干部分,根据施工难度拟定管理的具体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桩基部分均取钻孔灌注桩旋挖钻技术,由现场负责人进行质量监督,无断桩问题、严重偏移问题。管理小组随机抽查8个灌注桩,平均偏移量为1.03cm,满足施工质量标准。混凝土材料进场前,对骨料、钢筋、水泥等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上看,骨料粒径大小均匀,水泥标号无异常。但在钢筋材料的检查中,流动小组发现现场负责人未按规范进行抽检。方案要求每300件抽取10件测定延伸率和抗屈服强度,现场负责人以500件进行一次抽检,可能导致劣质材料入场。小组要求暂停钢筋笼的制作,所有钢筋材料停止入场,并按标准要求,重新进行测定,结果上看,钢筋质量优良,综合合格率99%,准予继续施工。常规进行成孔、成桩作业管理、混凝土灌注桩的制作流程管理、工序管理和养护管理,工程完成后,混凝土质量、公路路基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

总结:综上,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复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十分必要,也具有理想的可控性。公路桥梁桩基施工要求做好前期准备,之后进行成孔、成桩,并控制可能出现断桩、偏移等问题。混凝土质量的控制要点在于核准作业参数、保证作业规范,同时做好检查和养护。实例分析中,技术人员以明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作为标准,完成全程管理,保证了混凝土结构以及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苠龙.探析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及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4):127-128.

[2]李广琪.探析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及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2):71-72.

论文作者:成会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及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论文_成会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