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区农村休闲旅游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贾秀琴

南郊区农村休闲旅游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贾秀琴

贾秀琴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文化馆 山西 大同 037004

摘要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已经有了长足发展,随着农村产业转型的力度加大,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农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农村休闲旅游文化已经成为发展大趋势、大方向。本文结合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农村旅游产业和农耕文化发展特点,围绕如何加强农村休闲旅游文化建设、提升农村综合旅游形象与价值,积极地引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农村休闲旅游的课题,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南郊区 农村休闲旅游 建设 对策研究

一、南郊区农村休闲旅游文化建设的现状和价值取向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南郊农村的休闲旅游文化发展主要有三种类型:民俗民乐型、休闲娱乐型、农庄采摘型。呈现以下特点,主要体现在:

首先是突出休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发展农村休闲旅游,就是要协调乡村文明、城市现代文明的和谐。文化宣传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休闲旅游文化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战略措施。近年来,南郊区秉承“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构成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的理念,加强农村旅游资源利用和文化保护,使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让人更加理解休闲旅游能给环境和经济带来的好处,在感受高质量的休闲旅游体验同时保护后代的资源。

其次是突出休闲旅游农村形象的传播与文化的传承。南郊区地处大同市近郊,既有城中村、工矿结合村,又有纯农业村、采煤沉陷搬迁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旅游地的形象是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每一个农村有其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旅游形象是向游客传达农村品牌描述性和说服务性信息的高度概况,是用于向大众传递乡村信息和资源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所以对于在发展期、成熟期的农村旅游地来说,有必要进行旅游地形象的定位和形象的传播,促进农村旅游地的发展。农村旅游地形象是旅游者首先接触到的有关休闲旅游的信息,在目的地宣传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更是农村营销活动组织过程中所离不开的中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三是突出休闲旅游农村产业属性定位与形象价值提升。农村休闲旅游地的形象,是人们对乡村的综合印象和感知,是人们对农村休闲旅游价值的评判,这其中包括诸多的文化要素,如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活动项目等,综合各种要素特征并形成综合性的特定形象。农村形象以其自然与人文景观特色为根基,也是农村休闲旅游特点、文化及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农村之所以存在某种层度上的注释,是一个农村在人们心目中的具体印象、总体看法和全面评价。

二 加强农村休闲旅游文化建设的途径和建议

1着力加强农村休闲旅游文化建设总体谋划。通过精心组织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养眼、养胃、养肺、养心、养脑,为城乡居民提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首先是围绕优化布局,着力在丰富类型和融合集聚上实现重大提升。重点要在适宜地区布局,充分发挥各地区文化特色优势,促进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特别是以传承农耕文化为核心,兼顾度假体验,建设具有科普、教育、示范以及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功能的休闲农园和美丽田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防止同质化发展、平面化竞争。其次是围绕丰富内涵,着力在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上实现重大提升。注重农村文化资源挖掘,强化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竞争力。按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思路,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掘,推动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文化遗迹和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休闲乡村,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

2 着力打好农耕文化的“名片”。首先要以农耕文化开发农村资源。农村拥有文化、生态、特产、民俗民族特色等资源,通过农耕文化的渗透融合,就可以开拓农业农村资源利用新型模式和领域,带动观赏类农产品消费、餐饮住宿接待、交通运输、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全面发展,在不增加农业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单位面积的多功能产出,促进农民形成“一季两收、四季不断”的多元收入格局,使农民从务农变成农商旅并举,把资源转换为财产性收入,把传统观念变为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的熏陶,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重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水平。其次要以农耕文化增加城乡互动交流。促进绿色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都需要具有文化内涵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载体,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受过度开发,补充绿色景观和生态修复区域,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开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体验农村生活的场所,也给农民带来了城市生活体验和文化体验,同时城里游客把先进理念和信息带到农村,使得城乡二元文化渐趋融合。

3加强农村休闲旅游文化宣传平台的建设。随着世界进入“图时代”和“微时代”,生产和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乡村休闲旅游需要迅速适应新环境。这一新形势要求政府服务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政策调整到主要以信息服务为主上来,通过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首先要体现在设施设备方面,各乡村旅游地要建设乡村基础网络工程,包括无线宽带网络工程、室内WIFI覆盖工程;架设气象、交通、信息等旅游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电子宣传牌。基次要在软件技术方面,各景区及所在乡镇、村要建设乡村休闲旅游门户网站、并开通官方微信微博平台,除传统户外宣传牌、指示牌,配以电子显示器、电子讲解平台。官网应主要展现农村地方历史文化、休闲旅游设施文化、特色农村景观文化、休闲饮食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等信息,其中节庆活动影像资料应该注意原创性、真实性,而景区景点文化介绍视频与音频资料要注意科学性、应用性。核心是打造农村旅游地形象口号标识并配以图文介绍。民俗活动项目和相关文化性旅游项目的内容建应建立专门的链接网站,并做到网页内容实时更新。设计开发乡村休闲旅游App应用,支持微博、微信等视频信息的共享,让游客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休闲旅游文化体验。通过引进人才、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拉动文化资源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许秀群,《传承》2010.24期

【2】尹家喜,《现代商贸工业》2011.19期

【3】强波 黄元红,《农村休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调查研究报告》

论文作者:贾秀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南郊区农村休闲旅游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贾秀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