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中医院 湖南衡东 421400
摘要:目的:验证枇贝止咳汤治疗肺炎痰热阻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参照《湖南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中关于病例数的规定,临床试验计划完成病例数12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考虑在临床试验中病例脱落的可能,增加20%的病例,故样本量为144例,治疗组72例;对照组72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效果明显,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枇贝止咳汤治疗痰热阻肺咳嗽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枇贝止咳汤;痰热阻肺;化痰止咳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采用以病为主,病证结合方式,选择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阻肺证患者为本次临床试验观察对象。
1.2、一般资料
参照《湖南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中关于病例数的规定,临床试验计划完成病例数12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考虑在临床试验中病例脱落的可能,增加20%的病例,故样本量为144例,治疗组72例;对照组72例。
1.3、处方组成
枇杷叶10g 浙贝母9g 法半夏9g 桑白皮12g
黄芩10g 射干6g 厚朴10g 瓜蒌皮10g
葶苈子10g 桑叶10g 罗汉果15g 桔梗8g
藕节10g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枇贝止咳汤,口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
1.4.2、对照组:鲜竹沥口服液。每次10-15ml,1日2-3次。
两组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1个疗程。
1.5、疗效观察
1.5.1、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相关内容制定。
1.5.2、中医证侯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拟定。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90%;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9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证候积分减少<7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6、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喘咳、气促,咯痰,胸闷,心悸,乏力,小便赤热,身热等分级记分。服药前及服药后3天、7天、10天、14天各观察记录一次。
1.7、统计学分析
1.7.1、统计分析的意义判定:所有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以下所有(P)为参数检验,(N)为非参数检验。
1.7.2、统计表格的格式设计:统计表格统一采用三线表。表格内容主要包括:标题、组别、检测项目、例数、统计参数(均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或构成比、百分率),统计量(t值、χ2值、Z值等)、统计结果(P值)。
2、结果
3、结论
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景岳全书·咳嗽》说:“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内伤病因包括饮食、情志及肺脏自病。饮食不当,嗜烟好酒,内生火热,熏灼肺胃,灼津生痰;或生冷不节,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致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塞气道,致肺气上逆而作咳。情志刺激,肝失调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致肺失肃降而作咳。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疾病日久,迁延不愈,耗气伤阴,肺不能主气,肃降无权而肺气上逆作咳;或肺气虚不能布津而成痰,肺阴虚而虚火灼津为痰,痰浊阻滞,肺气不降而上逆作咳。内伤咳嗽,是病邪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故在治疗时宜采用止咳、平喘等治法。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咳嗽,即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肺系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症和多发症。中西医在治疗本病方面各有其特点,西医主要通过抗生素和抗病毒类化学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且存在耐药性问题。中医药以其辨证施治,用药安全可靠,制剂剂型多样,疗效确切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咳嗽患者欢迎,发掘中医药宝库,研究和制备新型有效的药物是一项艰巨而意义重大的任务。
现代中成药制剂中,可用于咳嗽的药物较多,立法各异(重复亦不少),其中适用痰热阻肺所致咳嗽的药物并不多,且市场上所售多数如用肺宁颗粒、熊胆川贝口服液、京制咳嗽痰喘丸、咳嗽糖浆之类,未发现针对痰热阻肺所致咳嗽使用方便,且疗效较好的药物。故枇贝止咳颗粒可以弥补市场药品种类之空白,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论文作者:阳召平,罗学林,刘红丽,陈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例数论文; 疗效论文; 体征论文; 积分论文; 内伤论文; 病例论文; 临床试验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