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景霞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检验科 河南三门峡 472000)
【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92例尿常规蛋白检查为阴性的糖尿病组和56例健康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照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组92例患者尿检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阳性率为39.13%(36/92);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阳性率为0。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不断升高。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定性阴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损伤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24-02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肾损伤严重。一般尿蛋白常规检查、血肌酐、尿素氮的测定值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肾脏的受损,但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是尿微量白蛋白[1]。所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92例尿常规蛋白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糖尿病患者,对其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糖尿病组: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糖尿病的患者92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新标准),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21-79岁,中位年龄51.5岁,尿常规蛋白检查均为阴性;其中Ⅰ型糖尿病34例,Ⅱ型糖尿病58例;病程小于5年的46例,病程在5~10年的24例,病程大于10年的11例。对照组:56例均为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健康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23~71岁,中位年龄56.7岁,患者检测各种急、慢性肾损伤的因素和疾病均被排除,各项检查指标都正常。两组患者均无各种慢性感染、高血压、肝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管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对2组纳入研究对象各项一般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其性别、年龄等对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的试剂。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92例受检测的人员,注意避免剧烈运动,8h以上空腹时间,采用清洁容器收集24h尿液,用甲苯做防腐,计量4ml送检,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必须在2h内完成。正常参考值为0~30mg/24h,>30mg/24h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相关对象数据使用SPSS18.0进行处理,其中用均数正负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如P数值在0.05以下表示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检测92例糖尿病患者中36例尿微量白蛋白为阳性,而对照组中尿微量白蛋白阳性为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可见糖尿病病程不断的延长,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也不断升高,详见表。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还有饮食结构出现剧烈变化,加上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深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呈现升高的趋势,当前已经成为社会医疗保险病种范围内,其中是否存在肾损害功能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糖尿病为全身性内分泌代谢异常所引发的系列症状,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随着病情发展会对患者多个脏器功能造成损害,其中并发症发病率偏高的为肾功能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对糖尿病肾功能损伤患者进行准确有效的早期诊断,是对此类患者制定针对性治疗的重要前提,医学的不断发展让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的并发症,一般起病隐匿,常规检查的方法不易被发现,部分患者因此延误病情并出现严重后果,因此对糖尿病肾功能损害患者早期准确的诊断是制定有效治疗干预的前提,也是延缓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内容。
以往对糖尿病肾病损伤患者主要通过血肌酐、尿素等指标进行评估,但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评估肾功能受损程度。由于早期的糖尿病肾病主要损伤肾小球,所以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成为发现糖尿病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1]。一般情况下人体尿液中存在少量白蛋白,其中尿α-微球蛋白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膜,但在此过程中肾小管会对其中大部分进行吸收分解,只有肾小管受损时尿中尿微量蛋白含量会明显提高,也称为临床对糖尿病肾损伤患者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
常见临床对人体肾脏功能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肾小球滤过率、血清尿素氮、尿蛋白、血清肌酐等,其中尿素氮会被尿标本质量直接影响,使得检测结果准确性不如人意;肌酐检测的准确率相对较高,但需要连续全天对患者尿量进行采集并严格控制其食物摄入量,另外这些指标准确率也受到人体代谢能力的影响,因此在准确反映肾小球过滤率方面准确性欠佳。
目前,使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最早期的指标是尿微量白蛋白,当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持续处于30~300mg/24h范围内,说明患者已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当排泄量持续>300mg/24h后,便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是糖尿病肾病诊断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判断糖尿病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2]。本文研究显示,92例糖尿病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值大于30mg/24h的有36例,阳性率为39.13%,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值均小于30mg/24h,阳性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更好的说明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存在早期肾小球的损伤。可见糖尿病病程不断的延长,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也不断升高(由26.09%上升到63.64%)尿微量白蛋白定性阴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说明随着糖尿病病程的不断延长,肾损伤也越来越严重,肾脏排泄蛋白的量也逐渐增加,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可检测尿微量白蛋白[3—4],对其早期防治和改善预后有至关重要意义。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损伤在早期,尿中白蛋白的含量开始增加,超出正常人范围值,但用常规的方法检测不出这种微量的变化,而采用敏感的免疫比浊法可以准确地测出这一低浓度范围的蛋白含量,可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减少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漏诊,早期进行预防和治疗,可阻止疾病发展。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损伤有重要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受损情况使用尿微量蛋白检查方法为诊断手段不但能够准确反映患者肾功能受损状况,同时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相对较高,有利于治疗和病情控制,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燕,赵敏,张家红,等.尿微量蛋白检查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9)B262-264.
[2]付平,谢席胜.糖尿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5)B414-415.
[3]张振萍,刘建华,李红.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1)B88-89.
[4]潘旭枫,罗晓红,段朝晖,等.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价值[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789-1790.
论文作者:和景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白蛋白论文; 微量论文; 糖尿病论文; 损伤论文; 患者论文; 阳性论文; 肾小球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