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刘亚民,李勇通讯作者

血管生成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刘亚民,李勇通讯作者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现代癌症治疗学中,肿瘤血管生成途径已被确定为重要的治疗靶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亦不例外。血管生成在原发肿瘤生长、增殖和转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影响新生血管生成的最主要的因子,贝伐单抗作为抗VEGF单克隆抗体针对VEGF和VEGFR的靶向治疗,可有效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整体生存期(OS)。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贝伐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治疗

肺癌作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居不下,严重影响着全球人类的生命与健康【1】。近几年,抗血管生成治疗方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NSCLC患者的预后有了较大的提升。但若想有效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发病率和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我们仍需进行大量的相关研究【2】。

目前,包括NSCLC在内的众多癌症,肿瘤血管生成途径已被确立为重要的治疗靶点。血管生成在原发肿瘤生长、增殖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组织缺氧是肿瘤血管生成的一个关键的刺激,其可诱发机体产生更多的促血管生成因子。最具代表性的驱动因子当属血管内皮生长因(VEGF)家族,其中又包括VEGF-A、B、C、D、E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其中,VEGF-A在成人组织的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4】。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的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RTKs)被称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s)【5】。与VEGF结合最具亲和力的是VEGFR-1,但是VEGFR-2在血管生成中却是起着最主要的影响,可通过一系列的作用参与到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过程中【4】。VEGF结合VEGFR-2后触发下游信号传递,可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分化、渗透、迁移进而完成新血管的生成作用【6】。贝伐单抗作为一种人源化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通过同VEGF结合进而抑制其与VEGFR-1和VEGFR-2结合【5】。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在前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前景,且为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治疗思路【7】。

贝伐单抗应用

2004年,Johnson等【8】开展的一项Ⅱ期临床试验发现使用贝伐单抗的肺鳞癌患者咯血发生风险同其他患者相比较高,而后,贝伐单抗用于NSCLC的临床研究一致避开将病理组织类型为鳞癌或含鳞成分的患者纳入。但对于晚期NSCLC的治疗(排除鳞癌或含鳞成分的患者),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与安全已毋庸置疑。

ECOG随后进行的一项大型III期临床试验(ECOG 4599)。将卡铂+紫杉醇和安慰剂设立为对照组与卡铂+紫杉醇联合贝伐单抗(15mg/kg)对照比较【9】。相比较,结果显示:贝伐单抗组OS(12.3vs.10.3个月,P = 0.003)、RR(35%vs.15%,P<0.001)以及PFS(6.2 vs 4.5个月,P<0.001)均明显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贝伐单抗组可以观察到整体耐受性表现为良好,在安全性方面,贝伐单抗组CTCAE 3级以上不良反应的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化疗组(4.4% vs 0.7%,P<0.001)。基于ECOG 4599相关研究,2006年贝伐单抗被FDA批准可同其他一线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晚期NSCLC。为了进一步评估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在临床上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世界各地的临床工作者和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及研究【10】。

小结与展望

贝伐单抗针对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的临床靶向治疗是临床医疗上的一次重大进步,在相关治疗中,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的疗效与安全已得到大部分研究的证实。但贝伐单抗的剂量尚无标准及不同的联合方案之间缺乏直接对比。此外,大量关于贝伐单抗用于维持治疗及后续治疗的疗效研究结果并不明确。若要解决上述问题,未来仍需开展大量的临床研究来推动和完善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只有这样,临床医生才能更好地针对不同的患者群体,把握合适的介入时机并选择适宜的联合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整体疗效。

【1】姚晓军,刘伦旭.肺癌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8):1982-1986.

【2】 Kris MG, Johnson BE, Berry LD, et al. Using multiplexed assays of oncogenic drivers in lung cancers to select targeted drugs. JAMA 2014;311:1998-2006.

【3】Hanahan D, Weinberg RA.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Cell 2011;144:646-74.

【4】Lohela M, Bry M, Tammela T, et al. VEGFs and receptors involved in angiogenesis versus lymphangiogenesis. Curr Opin Cell Biol 2009;21:154-65.

【5】 Ferrara N. Pathways mediating VEGF-independent tumor angiogenesis. 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2010;21:21-6.

【6】Hicklin DJ, Ellis LM. Role of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athway in tumor growth and angiogenesis. J Clin Oncol 2005;23:1011-27.

【7】贺腾.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7,57(6):104-106.

【8】Johnson DH, Fehrenbacher L, Novotny WF, et al.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comparing bevacizumab plus carboplatin and paclitaxel with carboplatin and paclitaxel alone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2004;22:2184-91.

【9】Sandler A, Gray R, Perry MC, et al. Paclitaxel-carboplatin alone or with bevacizumab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06;355:2542-50.

【10】刘贤忠,徐志波,张先元,张丽婷,童卫泉,王帅,王璐,陈芳.贝伐单抗联合铂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11):1382-1388.

论文作者:刘亚民,李勇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  ;  ;  ;  ;  ;  ;  ;  

血管生成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刘亚民,李勇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