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行苏州分行太仓支行)
摘要:在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下,将其应用到互联网医疗金融行业中,能促使其工作的实现和作用的稳步发挥。因此,在文章中,通过对互联网医疗金融风险识别的分析,为其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在未来发展下能为我国互联网医疗金融行业提供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一、医疗供应链融合互联网金融的可行度
(一)我国医疗供应链中企业资金的需求面
从医疗产业链的视觉角度出发,我国目前的医疗供应链中各参与主体的议价能力不同,在医疗供应链上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面临这融资困难的处境。药企和医院之间药品采购的供应链中,医院占据其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应收账款账期,药企面临融资难的严峻问题。而近几年 我国对于医疗方面的政策不断改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度就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新的融资模式和互联网金融的滋生也给予了医疗供应链的诸多支持。医疗金融成为了新的一种融资方式,极大有效的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实质性问题。从目前我国的医疗供应链规模来看,医疗供应链金融尽管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规模和完善的体系,但笔者坚信,在未来的医疗供应链市场,医疗金融将会成为最大的趋势,其发展前景还是相当客观。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过程中,其金融运作模式还有不少问题存在,该文分析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特点与金融需求,针对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互联网医疗金融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既有问题提出互联网医疗金融商业模式的完善对策,希望能够为这一新型金融商业运作模式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
(二)国家政策对于医疗供应链的支持力度
2015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的指导意见》,其相关意见表明各医院对于内部的管理要细化、细致,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的管理与培训,提高医院在金融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强对于医药成本的把控和核算的细致化。“两票制”、“零成本”等相关政策使得医药品成为医院的主要经营成本,故而医院在之后的物资采购上极大的控制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对于医疗供应链的改革制度,让其相关部门及业界人士对于医疗供应链金融展开了新一轮探索,从而推进“互联网+医疗金融”的新思维模式产生。
(三)互联网+的推进使得医疗金融快速演变
依托互联网这艘大船,我们踏在船舱上前行,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于大数据的收集进行整理分析,将企业核心数据实时上传更新,从而建立及完善中小企业对于企业核心的信用评价。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中,我们将医疗金融也嫁接到这棵大树上,即将医疗金融的整个供应链进行捆绑,从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在线化,全面把控医疗供应链与所属企业的实时运营状况,从而有效的把控在医疗金融中存在的风险。
二、我国互联网+医疗金融的新模式出现的问题
(一)医疗金融的服务模式依旧很传统
从成熟的市场角度入手,基于药企和医院之间药品采购的医疗供应链金融系统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规模,从中参与的公司和相关企业完成力度也较为薄弱,更多的还是依赖与传统的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而并没有结合互联网+医疗金融的新型服务模式发挥出来。在传统的医疗金融服务模式中,大体是围绕药企和医院的药品采购的相关环节,都是以线下的医疗供应链为服务标准。传统的医疗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流程繁琐而效率低下,而数据的获取也都是相对静止的,得不到最新的实时数据,从而需要从现场实时检测各部门经营状况,从中获取最新的可靠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一定的数据风险,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控成本增加。
(二)医疗系统的数据不完善
我国医疗服务系统的大数据信息还不够完善,这促使我国“互联网+医疗金融”的开枝展叶也会受到一些阻碍,使其发展“互联网+医疗金融”的脚步进程缓慢,而收集医疗健康大数据亦然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搜索过程,况且很多的医疗患者的信息还不是很全面,无法做到实时统一,全网覆盖。很多的医疗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融合系统,这就导致金融机构也不能得到实时的准确医疗大数据,从而对于金融评估的不准确,严重影响了医疗金融发展的大趋势。
(三)医疗数据安全系数低下
“互联网+医疗金融”的融合才刚开始建立,各方面管理体系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在医疗系统和内部管理中还有待提升,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这一版块的约束也不够成熟,这就极容易导致医疗金融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不可逆的损害。互联网的融合对于患者及医疗机构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对于各医疗部门及金融机构的数据录入的保密力度还远远不够,这就使得患者的隐私信息和相关机构的机密文件得不到安全的保障。这就滋生了互联网进入医疗金融所受到的阻碍,需求一个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去检验在各个环节所出现的安全因素。
三、互联网+医疗金融的相关项目措施
(一)传统医疗金融如何融入互联网
“互联网+医疗金融”已经开始逐渐改变着医疗行业的传统模式,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医疗金融服务中,对于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区域、医保支付等系统对接都实现药企、医院与患者的三方联动。就关于“互联网+医疗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已经引入国外拥有DTP药房管理经验的分销企业共同合作,国内典型的医药业商业龙头业在积极布局DTP药房以及互联网+的新模打开市场。
全面推动“互联网+医疗金融”的建设,利用医疗信息化和医疗的大数据来全力发展“互联网+医疗金融”新模块,实现区域化医疗信息数据共享,高效利用医疗数据资源库。“互联网+医疗金融”将是医疗大数据运用于医疗各个场景的根据点,大数据医疗时代在未来的医疗信息和数据化医疗板块有着卓越的发展方向。
2014年6月26日,朗玛信息宣布以6.5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了医疗健康垂直门户的网站,这标志者39健康网也正式向互联网医疗板块发起冲锋,也意味着“互联网+医疗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让互联网医疗金融服务更具象。
(二)互联网的融入推进医疗数据的整合
互联网与医疗领域的融合,可以加快医疗数据的整合,从而确保患者数据的完整性,各种病例能够更好的推广至各部门,同时也能更好的保存患者与医疗系统的数据库不会丢失。在互联网的结合下,使得医疗数据在全国各区域都能够得到透明化,就医看诊皆一目了然。互联网对于医疗患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咨询,可以线上了解相关病情,并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病例情况。关于前期的医疗数据及相关医疗设备,都需要在加入互联网之后再统一上传至云端,让医疗数据做到零死角,让患者在就医和诊疗时都更清晰,医院在接纳病人之后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病人的前期情况,对于患者所存在的病情就更加的了如指掌。
(三)提高互联网结合医疗金融后的安全保障
互联网结合医疗金融系统后使其数据可视化,透明化,从中极大的方便了医院的就诊就医环节,也服务了更多了医疗患者,使其后期诊断更细致。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可以清楚的涵盖着患者姓名、年龄、居住地址、电话、病例等关键信息。医院对于这些医患数据也应当做到相应的保密措施,以确保患者信息不被互联网的第三方黑客所入侵。就关于加密医疗数据这一点,部分医院已经实现数据HTTPS加密传输系统,让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被盗窃,通过高强度的安全防范功能。
四、互联网结合医疗金融可以快速推动三方发展
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医疗金融领域得到了质的改善,从互联网、大数据、SaaS等现代技术,将医院医疗设备、药品等相关医疗供应链的采购进行电子化、可视化、数据化。通过搭建电子化交易平台,以互联网+医疗金融服务为切入点,使其医疗供应链在线上交易,产生最真实可靠的实时数据。在此各供应链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均可在线上进行申请审核,银行等有关金融机构也可通过线上交易的实时数据来综合评估该笔交易的风险把控,进而匹配放款额度。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将交易电子化,对于医疗金融服务的金融融资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把医疗供应链的管理搬到线上进行全方位监管,不仅可以缩短医疗供应链金融的整个服务流程,同时也节约了风控的成本。相比传统模式的医疗金融服务,互联网+医疗金融的新模式更有助于医院物资的供应商、互联网技术公司及银行等相关金融服务领域的公司共同发展。
总结:
从而言之,互联网对于医疗金融的融合对于整个医疗服务系统的推进及升华起到了一个关键的步伐,而我们如何去保障互联网时代维护好患者与医院等相关部门的权益,把互联网的这棵大树和医疗金融的需求捆绑在一起,让“互联网+医疗金融”利大于弊,而在弊端我们也要做到及时的更正及改善在各个环节所出现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庆炜,张晓锋.从本质特征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7):64-68.
[2]张行.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及其防范[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4):14-16.
作者简介:张建超(1986.10-),男,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人,2009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现居太仓,在职研究生专业是金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张建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互联网论文; 医疗论文; 金融论文; 数据论文; 供应链论文; 医院论文; 患者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