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_图书馆论文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现状调查论文,我国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放存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学术成果的交流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科学及人文信息的广泛交流,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开放存取资源这一新型的学术信息交流运作理念对于相关的学术机构特别是对图书馆界意义非常,影响深远。

开放资源是一种全新的文献出版模式,也是一种全新的学术信息与共享模式,还是一种全新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1 目前国内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现状

开放存取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模式,迅速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图书情报界,近几年研究成果颇多,据喻丽①统计,从2003年到2007年5年间已有640篇关于开放存取资源的文章,5年的年均发文量是128篇,特别是2006年-2007年出现快速增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对开放存取的研究热度。2005年7月50余所大学图书馆馆长提出的《武汉宣言》明确表示支持《布达佩斯开放存取首倡计划》的原则,在《武汉宣言》的行动方针中有:“开放存取是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交流的新模式,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新形式,我们鼓励并积极参与学术信息的开放存取”②。《武汉宣言》明确表达了图书馆界建设、开发、参与研究开放存取这一运动的决心。然而,与热闹的研究氛围和轰轰烈烈的宣言相比,我国高校图书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1 数据调查结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高校图书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情况,笔者利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对国内“211”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1.2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共有“211”高校114所③。调查过程中除了有部分高校由于出现死链无法访问以外,目前我国共有52所“211”高校图书馆建设有开放存取资源。占“211”高校图书馆总数的46%。从各地区的分布情况来看:北京10所,陕西7所,江苏6所,上海4所,湖北、辽宁各3所,天津、重庆、山东、黑龙江、广东、安徽各2所,甘肃、湖南、吉林、广西、福建、浙江、海南各1所。从目前52所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中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2.1 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开发率低,数量较少

开放存取资源对于图书馆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实上,全国114所“211”高校图书馆只有52所图书馆提供有开放资源的链接,不到“211”高校总数的一半。各高校图书馆对网络开放资源开发率低,数量较少。有些著名的高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还没有进行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现状的确令人尴尬。从现状来看,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并没有引起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普遍重视。

1.2.2 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名称设置不统一

各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名称设置不统一,有的图书馆将开放存取资源冠名为“免费学术资源”,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有的冠名为“免费数据库”,如西北大学图书馆,有的冠名为“免费存取资源”,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冠名为“免费获取资源”。开放资源的这种名称设置不统一,难免造成读者的困惑,使读者在检索时发生困难。因此,图书馆界急需制定一个开放资源的建设标准,使开放资源的名称设置统一、规范。

1.2.3 高校图书馆对开放资源的组织揭示方式存在差异

各图书馆对开放资源的组织揭示方式缺乏统一的规划,大部分图书馆没有设置开放存取资源专栏,为读者查找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将开放资源设置在电子资源栏目下的推荐学术站点,在推荐学术站点下再链接开放资源。中国农业大学是在网络导航栏目下设置链接了开放资源。而中国人民大学将开放资源放在了常用资源下的电子资源栏目下,在电子资源栏目下又设置电子期刊栏目,在电子期刊栏目下的其他电子资源栏目下才设置链接了开放资源。有的图书馆经过层层设置、层层链接才能找到开放存取资源,这极大地考验了读者的耐心,使读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造成读者查找不便。而值得借鉴的是海南大学图书馆,在其主页上设置了开放资源专栏,使读者一目了然,大大方便了读者的检索,节省了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1.2.4 高校图书馆对开放资源链接数量偏少,维护更新较慢,有的并不是免费资源

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开放资源链接数量偏少,维护更新较慢,有的还存在死链,有的并不是完全免费资源。清华大学图书馆汇集整合了11种国外免费电子期刊站点,提供了6个开放存取机构库。中国农业大学链接有21个中外免费数据库,24个中外免费期刊。据笔者调查,目前开放资源链接最多的图书馆是西北大学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总共链接有20个中文开放资源网站,66个外文资源网站,并且按学科进行了分类整合。相比之下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对于开放存取资源的链接数量值得我们借鉴。香港科技大学链接了不同类型各种开放存取资源17 000多种④。尽管如此,相比国外大学我们的差距依然明显。

1.2.5 高校图书馆对开放资源整合能力存在差距

各图书馆对开放资源整合能力存在差距,大部分图书馆没有与本馆的原有馆藏资源进行整合,更未按照馆藏特色或者学校的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对开放资源进行整合。许多图书馆仅链接Socolar(开放获取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如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大学等。并没有按照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开放资源进行整合的成功案例当推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利用Dspace软件开发了一个数字化学术成果存储与交流知识库,该库整合了教学科研人员和博士生提交的论文(包括已发表和待发表的)、会议论文、预印本、研究报告、工作论文等资源。该库检索非常便利,浏览方式可以按系、机构、题名、作者、提交时间等,检索途径多样,可以按任意字段、作者、题名、关键词等,并与馆藏资源进行了深度整合⑤。

1.2.6 高校图书馆对开放资源宣传度低,造成读者对开放资源认知度低

目前,开放存取资源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开放存取资源越来越丰富,有数据表明,每年约有15%的学术成果可以在互联网上开放存取,开放资源已经成为当代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不可或缺的有效补充。然而,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开放资源的宣传度也极低,据吴漂生、邹佑云⑥调查,在高校中至少有70.08%的读者没有听说过开放资源的概念。92.18%的读者没有利用过开放资源,而大多数科研人员也对我国自创的开放存取资源项目了解甚少。图书馆对开放资源的宣传力度低使得高校图书馆读者对开放资源的利用率也低,实际上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建设不利的主要因素之一。

2 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策略

开放存取资源对图书馆服务方式和资源建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图书馆应该积极、主动、认真地研究开放存取资源这一全新的信息资源交流机制,改变自己的服务理念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成为开放存取资源的倡导者、参与者,使开放存取资源能真正为广大读者服务。针对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尽快制定有效的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策略。

2.1 制定统一的规划标准,成立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联盟

针对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对开放资源认识不足、开发不利的局面,应该建立“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联盟”。合作建设是目前开放存取资源建设发展的总体趋势,开放存取资源是图书馆馆员、研究人员、出版者以及信息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士共同组织开发的,因此,必须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使用统一的建设标准,依托一定的软件平台来共同建设开放资源。如香港地区就联合8家图书馆的技术、资源优势,开发了开放存取资源的集成化检索系统,将不同高校、研究机构同行评审期刊、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资源各自集中在统一的界面中,方便读者浏览、检索,促进了学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联盟”的建立可以避免目前图书馆各自为政、盲目建设、重复劳动,节省建设成本。

2.2 开辟“开放资源”专栏

针对各高校开放资源名称设置不统一,组织揭示方式差异较大等问题,建议图书馆在自己的主页上设置“开放资源”专栏,还可以直接将开放资源作为自己的馆藏,图书馆的主页不仅要成为引导读者利用本馆馆藏的窗口,更要成为介绍窗口。如:北京邮电大学就在其主页上设置了“免费学术信息资源”专栏,链接了“开放获取资源一站式检索平台”。中山大学在其主页上设置了“免费网络资源”专栏,另外,如清华大学等图书馆都在图书馆主页上宣传和推介开放资源,并对相关资源做了文字性的介绍。

2.3 实现开放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整合

为了提高开放资源的利用效益,必须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将开放资源与馆藏资源整合在同一平台,进行集成化检索,利用检索平台,可以将搜索到的开放资源与本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多数据库同时检索,分数据库显示结果。目前国内高校整合工作做得较好的有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开放获取”资源一站式检索平台,利用《中图法》分类,建设了18个学科导航,将网上各类开放资源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又与馆藏资源进行了整合;中山大学也将馆藏的电子资源与免费的开放资源进行了整合,只是开放存取资源的数量相对较少。

2.4 从小处着手,进行开放资源特色化建设

开放资源数量巨大,各图书馆由于人力、物力、技术的限制也的确没有能力面面俱到,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对开放资源也只是做到简单的链接。建议各高校应该先从小处着眼,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学科特色进行特色化开放资源的建设。如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就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特色链接有“中国兽药信息免费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基础数据信息库”、“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等免费的学术资源站点等具有本校学科特色的开放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 利用OPAC深层揭示开放资源

OPAC是揭示图书馆全部馆藏的窗口,也是读者最熟悉最常使用的检索工具之一,读者通过OPAC统一的检索界面检索到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文献资源,利用OPAC深层次揭示开放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开放资源的利用率。利用OPAC揭示网络信息资源,这一做法在中外已相当普遍,目前许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都具有通过OPAC和其他数字化资源联结的功能,如INNOPAC、Horizon、Unicom\、江苏汇文等⑦。这样,读者通过OPAC查找馆藏文献时,也能查找和利用到大量开放存取资源。

2.6 加大技术研发,推进开放资源建设力度

从图书馆层面来看,开放存取技术是制约开放资源建设的瓶颈。开放存取技术研究主要是通过加强以技术线路为主的研究,包括基于OAI开放元数据机制、基于DOI的永久性保存与利用的机制、基于搜索引擎的开放存取机制、基于Web Servicer的开放存取机制等。现在国外一些图书馆开展了基于开放资源不同于传统技术线路的尝试活动。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健康学院Ariel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系统的补充软件Prospero,它将Ariel换为网页文献,选择以开放资源为主导的技术路线,可以有效摆脱版权的干扰,使图书馆接触到开放存取的核心技术⑧。在技术研发方面,国内图书馆与国外图书馆相比有较大的差异。目前,国内图书馆仅停留在对开放资源的介绍、链接、开发与整合研究上,对于开放存取技术的研究较少。因此,我国图书馆必须加大对开放资源的技术研究,从而使我国的开放存取资源建设迈上新台阶。

2.7 加大开放存取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读者的认知度

开放资源作为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一种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许多读者还不太了解。图书馆有义务为广大读者宣传开放资源及其来源渠道,通过主页或者宣传册宣传开放存取资源,或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在线课堂等多种形式介绍并指导读者使用,指导读者如何在开放存取出版物中发布科研成果,让更多的读者不仅成为开放资源的使用者,而且成为开放存取资源的出版者,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开放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读者的认知度,从而促进读者的利用。

2.8 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

据吴漂生等⑨调查显示: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开放资源的陌生也是造成图书馆开放资源较少利用的原因之一。目前开放存取资源的研究与推广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人还不了解。但是高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开放资源的宣传者和推广者,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能力,加强对开放资源的了解和学习,达到能熟练地掌握网络开放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变化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帮助读者利用开放资源。

3 结语

虽然目前开放存取资源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自创的开放存取资源还比较少,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现状也不甚理想,但是开放存取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也不是仅凭某个图书馆的一己之力能够实现的,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多方面合作。然而开放存取的时代毕竟来临,它必然对图书馆造成中击,尤其是对高校图书馆工作重心的资源建设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面对挑战与机遇,有意回避与盲目乐观同样不可取,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寻找变革的方向。正如秦珂所说⑩,“无论是开放存取理念,还是其运作方法,都对以信息收藏和开发为重心的图书馆工作形成了冲击。从另外的角度认识,与其说开放存取向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如说图书馆又迎来了重塑社会形象、开拓服务领域、变革管理机制的新的发展机遇。”

注释:

①喻丽.我国开放获取研究现状分析——基于文献统计的角度.图书馆,2008(6)

②张秋慧.国内外OA资源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现代情报,2007(11)

③“211工程”高校.http://www.hao123.com/eduhtm/211.htm/,2009-02-17

④⑤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知识库.http://www.repository.use.hk.dspaace/,2009-02-17

⑥⑧⑨吴漂生,邹佑云.基于开放存取资源利用调查及图书馆应对策略.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10)

⑦高坚.开放存取对学术图书馆的影响和对策研究.图书馆论坛,2008(4)

⑩秦珂.试论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挑战与对策.图书馆学研究,2006(8)

标签:;  ;  ;  ;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