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妊娠合并梅毒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论文_刘正莲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 湖南 417000

【摘 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妊娠合并梅毒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于2012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其中接受干预治疗的48例观察组和没有接受干预治疗的48例对照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正常新生儿分娩率、早产、死胎、先天梅毒等不良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正常新生儿分娩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45.83%的正常新生儿分娩率,观察组患者的早产、死胎、先天梅毒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17%,比对照组54.17%的不良妊娠结局少很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患者是否在确诊疾病后进行治疗与患者的RPR滴度。结论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主要有患者是否接受治疗干预和患者的RPR滴度有关,接受治疗干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率明显低于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RPR滴度越高,不良妊娠结局率越高。

【关键词】妊娠合并梅毒;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RPR滴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syphili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2 to July 2018 were dur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80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80cases of control group without intervention treatment of pregnancy with syphilis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trial study objec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ormal newborns births,premature birth,stillbirth,congenital syphilis and other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Results:The normal neonatal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83%,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45.83%). Th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such as premature delivery,stillbirth and congenital syphilis,were 4.17%,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4.1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related to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were whether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after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and the RPR titer of the patients. Conclusion it can be clearly seen from the above results that th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regnancy complicated by syphilis mainly depends on whether the patients receive treatment intervention or RPR titer,and th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rate of patients receiving treatment intervention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without treatment. The higher the RPR titer,the higher th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rate.

[keywords] pregnancy with syphilis;Poor pregnancy outcomes;Influencing factors;RPR drop degree

为了减少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提高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正常优质分娩率,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势在必行。本文对2012年7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共96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根据其是否接受干预治疗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于2012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其中接受干预治疗的48例观察组和没有接受干预治疗的48例对照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在观察组的48例患者当中,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37岁,平均年龄为(30.64±4.75)岁,从产次来看,初产妇有18例,经产妇有30例;在对照组的48例患者当中,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30.05±5.93)岁,从产次来看,初产妇有19例,经产妇有2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产次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本次临床试验研究在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支持下完成。

纳入标准:本次入选的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3-2007》当中的梅毒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在妊娠期时行妊娠期母亲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且两种试验结果均呈阳性;所有患者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各期梅毒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本次临床试验研究。排除标准:妊娠期至分娩后1周时间内,母亲没有接受梅毒血清学RPR试验或TPPA试验检测的患者;妊娠期至分娩后1周时间内,母亲梅毒血清学RPR试验和TPPA试验检测结果中任意一项检测结果呈阴性的患者;在确诊患有梅毒后选择终止妊娠的妊娠患者[1]。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在临床确诊患有妊娠合并梅毒疾病后产前没有接受任何抗梅毒治疗。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临床确诊患有妊娠合并梅毒疾病后遵医嘱积极进行相关抗梅毒治疗,具体如下:

早期梅毒治疗:早期梅毒包括早期潜伏期梅毒、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早期梅毒治疗具体措施为:先给予患者两侧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与苄星青霉素G,剂量为每周240万U,分2-3次注射。

晚期梅毒治疗:晚期梅毒主要包括三期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治疗的具体内容为:肌肉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G,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80万U,以连续肌注20天为一个治疗疗程;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在2周后进行第二个疗程。其中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任意用红霉素代替,给予患者由陕西君寿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61023223的红霉素片口服治疗,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400mg,以连续口服30天为1个治疗疗程。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期间每隔1个月进行一次梅毒血清学滴度的检测,其中对于观察组患者,血清学反应滴度在3个月内没有下降或者上升了2个稀释度的患者,需要进行复治。

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内进行TRUST、TPPA和19s-IgM的检测,对于确诊为患有先天性梅毒的患儿进行规则、系统治疗,并在治疗后的每隔3个月进行梅毒血清复查直至检测结果呈阴性。

妊娠梅毒的诊断标准:孕妇本人或者配偶有婚外性行为及梅毒感染史,孕妇本人有流产、早产、死产、死胎或分娩梅毒儿史;存在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标准:母亲患有梅毒;患儿存在典型梅毒症状和体征;胎盘或皮损取材进行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呈阳性;新生儿的脐血或者新生儿血清筛查试验呈阳性;抗体滴度大等于母亲的4倍,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呈阳性;19s-IgM检测呈阳性[2]。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正常新生儿分娩率、早产、死胎(妊娠期超过20周以上胎儿在子宫内死亡)、先天性梅毒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不良妊娠结局的判定标准:本次临床研究当中的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早产、死胎、先天性梅毒;正常新生儿的指标为足月分娩、新生儿的体重正常、新生儿分娩后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8.0 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采用卡方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法对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

观察组患者的正常新生儿分娩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45.83%的正常新生儿分娩率,观察组患者的早产、死胎、先天梅毒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17%,比对照组54.17%的不良妊娠结局少很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具体情况n(%)

3结论

梅毒指的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梅毒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会造成患者的多器官损害;近几年来,随着梅毒病发率的不断增加,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也随之呈现出上升趋势,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体内的梅毒螺旋体会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梅毒,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4]。

从上述结果当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与没接受干预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干预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正常新生儿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与同类研究当中的相关结果一致[5]。

总而言之,从上述结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主要有患者是否接受治疗干预和患者的RPR滴度有关,接受治疗干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率明显低于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RPR滴度越高,不良妊娠结局率越高。

参考文献:

[1]窦丽霞,王爱玲,王潇滟.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治疗及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7):538-541.

[2]袁晓莉,程琳.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临床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7,26(8):111-113.

[3]白冰,刘新彬,刘鑫.妊娠合并梅毒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251-253.

[4]漆静.妊娠合并梅毒的孕期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14):114-115.

[5]李云霞.98例孕产妇合并梅毒妊娠结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8):99-101.

论文作者:刘正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分析妊娠合并梅毒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论文_刘正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