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熊论文,怪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点评 徐苗郎 《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小熊一家迷路了,误入了怪物的城堡,里面什么人也没有,只有一桌子好吃的食物。小熊一家乐坏了,吃啊吃!就在这时,怪物们回来了,他们向小熊一家发起挑战——猜猜谁是城堡的主人。小熊不慌不忙地想办法,用分类、再分类的办法,找出了城堡的主人,化险为夷。最后,小熊一家和怪物们成为了好朋友。大家一起过生日,共同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仔细阅读这个故事,我们发现绘本中怪物的形象生动可爱、特征鲜明,并且故事中巧妙地隐含了层级分类的数学内容。对大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分类经验,能按照物体的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也能尝试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肯定与否定标准的分类。而层级分类,则是根据每个人对物体的不同敏感点(如颜色、材质等),进行多层分类,这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想让幼儿一边倾听故事,一边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帮助小熊一家猜出谁是城堡的主人,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活动设计时,我尽量保留原著的主要内容,只做了部分修改,如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原著中20个怪物调整成10个,降低了难度。 1.寻找物体的特征,运用已有的分类经验,用提问的方法解决故事中产生的问题,展示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2.有参与学习寻找特征、进行提问活动的兴趣。 绘本《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PPT、10个怪物、礼物。 一、小熊一家和怪物们 [设计意图]认识故事主人公,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引起阅读绘本的兴趣。 1.介绍小熊一家和怪物们(播放PPT:小熊一家和怪物们)。 提问:看看他们是谁?你觉得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2.小结:小熊一家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着,但是走啊走,怎么也找不到路回家,小熊一家迷路了! 二、猜猜城堡的主人 [设计意图]观察怪物的特征,运用已有的分类经验,用提问的方法寻找城堡的主人。 1.来到怪物的家 (1)提问:小熊一家走着走着,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座大大的城堡。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熊一家走进城堡,看看里面有些什么。 (2)小结:城堡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又渴又饿的小熊一家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忍不住大吃起来。 2.发现怪物的不同 (1)提问:就在大家吃得很欢时,发生了什么事(一群怪物走了进来)?一共有几个怪物?这些怪物有什么不同? (2)小结:就在这时,有一群怪物“哐哐哐”地走了进来,一共来了10个怪物。他们长相不同(头上有角、长胡子)、穿着不同(衣服的花纹、鞋子)、动作不同(有的双手抱着、有的双手打开)…… 3.猜猜城堡的主人是谁 (1)要求:怪物们看到小熊一家闯入城堡,气坏了,要把他们绑起来,最终他们想了一个办法,让小熊一家猜猜谁是城堡的主人,而且用提问的方式来猜。小熊一家可以问任何问题,怪物们回答“是”或者“不是”。如果小熊一家猜对了,他们就放走小熊一家。 (2)小结:勇敢的熊弟弟和你们都非常聪明。你们用提问的方式问了几个问题,从而机智地猜出了城堡的主人,原来城堡的主人是头上有角、没有胡子、没有牙齿、穿着红色绣花鞋的怪物。通过你们和熊弟弟的共同努力,小熊一家获救了。 三、怪物的礼物 [设计意图]观察礼物的特征,运用已有的分类经验,进一步用提问的方法寻找生日礼物。 1.过生日 (播放PPT:怪物们拦住门口) (1)提问:正当小熊一家得意地想走出城门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 (2)小结:呵呵,虚惊一场,原来今天是城堡主人的生日,他邀请小熊一家留下来和他一起过生日。 2.猜礼物 (1)提问:瞧,城堡的主人给大家准备了什么?不过,这么多盒子里只有一个盒子藏着礼物,到底是哪一个盒子呢?请大家也用提问的方式来猜一猜。看清楚哦,这些盒子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最后,小熊一家和怪物们成了好朋友。让我们一起为城堡的主人过生日吧! 利用文学作品开展数学活动,是一个新的尝试,在活动中凸显了文学作品和幼儿学数学的双重价值,起到互相依存又互相推动的作用。就这个活动而言,通过开展数学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文学作品又对幼儿层级分类概念的建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活动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活动前要了解幼儿应具备的前期经验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分类经验,他们能按照物体的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也能尝试按照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肯定与否定标准的分类。因此,本次活动需要幼儿具备的前期经验更多的是提问的方法,所以在活动前我们可以做一些猜谜的游戏,帮助幼儿积累提问的经验。 第二,活动难点的突破策略要有效 活动中对幼儿最大的挑战就是寻找物体的特征,用提问的方式解决故事中产生的问题,而且怪物只能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刚开始提问的时候,幼儿的问题不能让怪物回答“是”与“不是”,比如他们问:“城堡的主人是有牙齿的怪物还是没有牙齿的怪物?”显然,这个问题不能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所以要鼓励幼儿和教师一同分析问题——应该怎么问,才能使怪物回答“是”或者“不是”?这能帮助幼儿在实际问题中理解正确的提问方法。 第三,材料的调整源于幼儿的经验 最初,我们利用原著开展活动,发现幼儿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观察,并且由于材料太多,幼儿不是漏了这个怪物就是漏了那个怪物,显然,20个怪物对大班幼儿来说是有难度的。于是,我对原著进行了修改,将20个怪物调整成10个,降低了难度。 这样的活动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非常有利。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分类本身就是逻辑思维,以前的分类方法都是寻找一个特征进行一次分类,没有连续地往下分。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层级分类对教师和幼儿都是有挑战性的,因为每个幼儿对材料的敏感点不同(有的先观察到的是怪物的长相,有的先观察到的是怪物的穿着等)。当第一层分类有所不同的时候,接下去的层层分类也会不同。如有的幼儿先按照牙齿来分类,有的幼儿先按衣服的颜色来分类,这都会使接下去的分类不一样。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寻找物体的一个特征并不难,但在层级分类中由于每个幼儿思考的点不同,幼儿之间没有办法互相借鉴,他们必须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去寻找物体的第二个特征,从而继续往下分。 活动中的另一个难点是用提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对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新的挑战。以往我们所看到的分类活动,普遍是教师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层级分类的经验;而这个活动要求幼儿自己通过仔细观察,寻找怪物的不同特征,并运用提问的方法进行分类。让幼儿将自己思维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对大班幼儿来说是有挑战性的。 当然,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这样的活动形式,没有了个体的操作,教师如何判断是否每个幼儿都在活动中积累了层级分类的经验?这就对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签:城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