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解读论文_刘海燕

浅谈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解读论文_刘海燕

(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乐山 614000)【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4-02
开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能够对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科学的预测,并检出细菌耐药性,以此便于医生针对细菌感染问题采用相应的药物。通过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耐药菌变迁的分析,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便于经验性用药。当下,感染性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再加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在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预防、控制与治疗当中,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会导致病原菌耐药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病情加重,诱发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如病死率增加等。现使用回顾性调查与咨询的方法,针对临床医生、护士在微生物实验室关于细菌药敏试验报告中的疑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分析,并进行科学的总结。1 想用药物未用到药敏试验中的原因在药敏试验中没有用到想用药物的原因与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有关,如肠球菌属对于多种药物天然耐药,即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以及克林霉素类,因其不能有效的治疗该菌,因此不会在报告单中出现[1]。2 细菌报告中试验药物种类有多有少一些细菌报告中存在多种药物,有的仅有几种,原因如下:2.1不同细菌种类有不同的微生物报告药物种类,如天然耐药对此菌的治疗无效,因此不会在报告单上出现。2.2药物敏感性可能被其他药物预报,如葡萄球菌属报告中,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可以被青霉素G敏感性预测;肠杆菌科细菌:氨基青霉素类等[2]。3 药敏试验中是否可以应用全部药物全部药物没有必要全部用来开展药敏试验,现如今随着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数目的不断增加,在开展药敏试验中不可能应用全部的药物,选用试验用药物的原则如下:按照CLSI标准文件来开展大多数微生物药敏试验判断标准与选择药物,关于药物的选择极具预报性与代表性,能够有效的提示抗菌药物使用或耐药机制,以此可以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科学的预测,究其原因如下:3.1代表性药物,是一些类似药物组,解释结果与抗菌活性相抵,不需要重复进行试验。3.2代表性药物及一群相关药物,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抗菌谱与解释结果、交叉耐药性与敏感性,为此在开展试验时一般只会选择一种药物。3.3没有可能:在开展药敏试验时,没有必要应用全部药物,由于一些药物在体外缺乏稳定性,且全部试验药物一定要具备操作、解释标准,而一些药物尚未制定上述标准。4 最低抑菌浓度(MIC)在药敏试验报告中的数值与抗菌药物效果是否呈正比经临床试验表明,对于同一种药物而言,感染菌MIC越小,越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且为将杀灭感染部位病原菌的药物浓度必须达到MIC值.但是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所具有的MIC值不存在可比性。如青霉素MIC值在2mg/L及其以下敏感,万古霉素MIC必须小于等于4mg/L,尽管在MIC值的比较上青霉菌比万古霉菌小 ,但是二者不具备可比性[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 选择药敏报告中的药物不能发挥临床效果的原因究其原因这与体外药敏试验只能对体内治疗效果进行预测有关,但是并不等同,通常耐药等同治疗无效,敏感不等同治疗有效,原因如下:5.1MIC存在误差。(1)许多仪器报告的是检测折点,不是真正MIC。(2)在标准化状态下需要对参考值MIC进行定制,而任何抗感染药物在初始应用到应用后的某个时期,其对于同种细菌MIC值都会出现漂移。(3)对于不同药物而言,因其结构差异性会促使其对细菌耐药突变产生不同的抵抗能力[4]。5.2细菌本身因素(1)现如今,三四代头孢菌素在临床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其中枸缘酸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发展为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大。开始时,经过3-4天的治疗后最初敏感菌株会变为耐药,为此需要对这些菌株进行反复的测试。(2)各种抗生素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用,铜绿假单胞出现耐药的可能性较大,为此初代敏感菌株经过3-4天的治疗后会出现耐药,为此十分有必要对重复分离株进行不断的测试。(3)关于抗菌素品种,医院不能进行定期更换。若某种抗菌素长时间的使用,则会引发细菌的耐药机制,为此关于一批药物医院通常需要每隔2-3年更换一次[5]。另外,临床治疗效果与感染部位、药代动力学因素、用药方式与给药剂量有关。总之,在患者感染初期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需要做好感染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工作,以此便于对细菌耐药性进行更加全面且详细的了解,对抗菌药物临床疗效进行有效预测,从而便于开展靶向治疗。临床实验室实验后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在于微生物培养的正确性与药敏结果的正确解读,这也是对抗菌药物进行正确选择且进行有效治疗的基础,关于病原学诊断分析可依赖于培养结果,对药物进行科学的调整 ,且需要提高对微生物检验报告的重视程度。通过对抗菌类药物的规范、合理与正确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致力于细菌感染疗效的显著提高与耐药性的降低。参考文献[1]孙华,吴跃明,李亚学,杨凡,彭永佳,刘建新.体外法研究米曲霉培养物对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3,49(11):37-40. [2]尹秀云,陈建魁,曾利军,于农,宋世平,左向华,金欣,王淼.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解决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0):2499-2451. [3]刘瑶,马晓俞,陈淑萍,徐航,于湘友.痰热清辅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3):134-137. [4]张英,安翠平,杜淑娟,贾聚坤,梁国瑞.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对非发酵菌体外抗菌作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21):3312-3313. [5]刘小凤,丁跃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上颌窦微生物感染的类型对鼻内镜手术近期疗效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36(2):227-229.

论文作者:刘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  ;  ;  ;  ;  ;  ;  ;  

浅谈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解读论文_刘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