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_周邵成,舒文峰,唐接福,曾,捷,黄,沙

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200

摘要:目的:分析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190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平均手术时间(138.93±11.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46.83±19.34)ml,本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出现(P<0.05);对患者实施为期两年的随访发现,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患者未出现1例内固定失败、植骨不融合等现象。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L4-5椎间盘以上的3个椎间盘突出称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该病病理更加复杂,治疗难度更大,手术风险也更高,很容易引起术后手术节段不稳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1]。近年来,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逐渐广泛用于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本文旨在分析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特收集我院的190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190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本组患者中男110例,女80例,年龄36岁-66岁,平均年龄(51.24±16.24)岁,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检查和腰椎CT检查确诊,患者的突出节段为:有120例患者为L1-2,60例患者为L2-3,10例患者为L4-5,有60名患者伴发有椎体后缘离段,有170名患者合并腰部疼痛,80例骨神经牵拉试验阳性,80例双侧腹股沟大腿前疼痛,140例下肢肌力减弱,70例单侧腹股沟大腿前疼痛,50例单侧下肢感觉障碍,70例大腿后放射疼痛,所有患者均通过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日常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本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手术取俯卧位,术前将腹部悬空,利用C臂机透视进行定位,选择变间隙腰椎后正中作为手术切口,常规切开一个纵形切口,对骨膜下的椎旁肌进行剥离,一直到关节突外缘,充分将关节突和椎板显露出来,对病变程度较重的部位椎间孔进入,将上下关节突、黄韧带、椎板常规切除,并实施神经根减压处理,以使椎间盘充分暴露出来,然后将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切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角度利用髓核钳将椎间盘摘除,同时将病变部位间隙及椎间盘组织的上下软骨终板清除干净,最后应用合适型号的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隙,依据CT臂机的透视观察融合器的位置是否符合规范,常规利用椎弓根螺钉对融合器进行加压和锁紧,确保腰椎的形态符合正常,对患者实施负压引流,将手术切口关闭。

1.3效果判定标准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两年的随访,并应用功能障碍指数(ODI)[2]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和疼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平均手术时间(138.93±11.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46.83±19.34)ml,本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出现(P<0.05);对患者实施为期两年的随访发现,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患者未出现1例内固定失败、植骨不融合等现象,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上腰部椎管往往为三角形或者卵圆形,部分患者存在较浅的侧隐窝,可见明细的椎管狭窄,正是由于腰椎的特殊结构,在患者发生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往往会对很多神经组织产生压迫,同时由于神经根比较短、囊前间隙比较小,在受到压迫之后,其活动的范围也明细缩小,很容易导致神经损害发生,患者的症状主要为:背部、大腿前侧、腹股沟区麻木、疼痛,严重时可并发大小便失禁、鞍区麻木等表现,其复杂的解剖结构使得治疗难度明细提高,因此采用常规的保守治疗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4-6],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予以治疗。积极通过手术干预可预防神经急性挤压损伤而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造成影响。

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刘巍[7]等表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治疗难度也相应的增大,治疗效果明显低于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情况下,L2-3间隙盘突出的手术成功率大约为百分之五十,而L3-4间隙盘突出的手术成功率则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吴锐辉[8]则表明,而L3-4间隙盘突出患者的疼痛等症状改善率可达到百分之九十,而L1-2、L2-3间隙盘突出患者的疼痛等症状改善率则仅能达到百分之六十,主要是由于高位腰椎与下腰椎之间的生物力学差异和解剖学差异导致。

本文主要对我院的190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所有患者实施了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后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表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分析认为,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以往主要采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而该术式往往会对神经根和硬膜产生严重的牵拉,从而损伤到脊髓圆锥;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则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该手术主要通过将关节突切除,有效的避免了对圆锥和脊神经造成损伤,同时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奖所有椎板或者部分椎板切除,并进一步降低椎管的压力,提高了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当然,将关节突切除虽可避免对对圆锥和脊神经造成损伤,但也会降低该节段的稳定性,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结合内固定和椎间融合,避免术后出现脊柱失稳的现象。

综上所述,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松凯,倪斌,蓝旭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1):20-22.

[2]魏振,夏青,江海良等.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2010,23(4):308-310.

[3]何其俊,段扬,王华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J].浙江创伤外科,2010,15(2):159-160.

[4]陈成东,范新星,詹碧水等.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3,25(5):19-21.

[5]王章富,洪正华,陈海啸等.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3(11):146,封3.

[6]马春雨,邱红梅.TLIF技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J].中医正骨,2010,22(6):72,74.

[7]刘巍,李健飞.高位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诊治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8):969-971.

[8]吴锐辉,廖绪强,赵新建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3):224-226.

论文作者:周邵成,舒文峰,唐接福,曾,捷,黄,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_周邵成,舒文峰,唐接福,曾,捷,黄,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