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目的:探讨PDCA模式应用于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于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DCA模式。记录两组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研究组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PDCA模式对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予以术后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术后;PDCA模式;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299-02
结肠癌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据相关资料统计高达10%~30%结肠癌患者将发生肠梗阻。研究表明,现阶段临床接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后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但术后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将选取90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区间2016年9月—2018年7月),探讨PDCA模式应用于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以期为今后提高此类患者护理质量提供切实依据,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57~89岁、平均(72.13±0.17)岁。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n=45。研究组、对照组一般资料对应各项对比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于术后给予病情监测、体征观察、遵医嘱用药、配合检查、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DCA模式,具体如下:(1)P(计划阶段):组建PDCA护理小组,组员由高年资、高职称临床护理人员组成,根据相关资料(就诊病历资料、既往病史及药物治疗史、相关文献等)制定针对性的术后护理计划;(2)D(执行阶段):①为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对策等内容,提高其对疾病认知度;②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异物及分泌物预防院内感染、窒息等异常情况,定时翻身、叩背协助其有效排痰;③造口者伤口周围应保持清洁干燥,遵医嘱涂抹相应药物保护皮肤,定期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更换造口袋,消除咳嗽、食用产气食物等可能增加腹压的因素;④保持外生殖器清洁干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提供干净衣物、柔软床单并定期翻身预防褥疮,适当予以下肢抬高、按摩、被动或主动运动等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⑤遵医嘱予以胃肠减压、抗菌药物预防感染;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营养支持,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如提供语言及肢体鼓励、例举既往成功治疗病历资料等;(3)C(自我检查阶段):组长(一般为护士长)监管本阶段护理工作情况,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及时发现、指出并纠正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㈣A(问题处理阶段):上述阶段结束后需分析实际不足,全员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借鉴兄弟单位经验等途径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并应用于下一个PDCA循环过程中。
1.2.2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价方法:于本次护理工作结束后,指导患者独立、不记名形式填写由本科室自拟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应注意若患者意识不清、死亡等异常情况则需由家属代为填写,该量表总分0~100分,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关爱患者、护理效果等,量表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评分情况属于计量资料,经(x-±s)表示;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属于计数资料,经n(%)表示,数据传入SPSS.19软件并实施t/χ2检验,检验结果显示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反之(P>0.05)提示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
研究组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20.00%,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1。注:本次研究中未出现1例患者同时发生2种及以上不良反应情况。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也是导致肠梗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病情复杂、机体状态差,术后患者将面临营养不良、疼痛、消化异常、负面情绪等情况,加之手术治疗属于严重应激反应、患者间个体差异客观存在等因素,因此将对术后护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难。研究表明,既往临床常规模式对不同的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行统一护理服务,因此并不利于部分患者术后获得满意护理效果,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
PDCA模式是一种基于信息反馈原理的质量管理方法,既往多应用于各领域管理工作中,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领域深入研究,部分学者认为将PDCA应用于护理护理服务可。研究表明,PDCA模式将质量管理工作划分为不同阶段,即行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等,其最终目的在于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循环改进现行护理模式、达到更优护理效果。目前已有相关资料认为将标准化、科学化的PDCA循环体系应用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相较于传统护理更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本文也已通过分组研究证实,经PDCA模式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优。
PDCA模式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的优势如下[1]:(1)摒弃一成不变的护理内容,及时总结前一阶段护理不足并改进护理措施,将改进后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下一阶段护理工作中,从而达到不断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2)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组员共同讨论护理问题、寻找解决对策,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3)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实际临床操作中的具体风险并有效规避,有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保障患者、护理人员安全及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经PDCA模式对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予以术后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如女,罗玲,周嫣,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1):48-51.
论文作者:封学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肠梗阻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结肠癌论文; 并发症论文; 模式论文; 满意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