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分析论文_颜铁桥

如何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分析论文_颜铁桥

颜铁桥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灵官镇文吉小学 421600

【摘要】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及工具,但是并不是教学的唯一标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打破常规,对教材活学活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在的教学条件灵活组织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应用,才能将教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创造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03-01

一、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的内涵

所谓教材是指在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其主要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心理、实践中获取的学习内容,是教学活动转化的文本。而创造性使用教材并不是盲目的更换教材内容,简单的更改例题的情境与数据,更不是忽略教材的作用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而是要打破传统的教材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老师在充分了解课程标准及学科特点,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灵活组织教学,对教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改编与重构,以达到拓展教学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老师对课程的重构。

二、小学数学教材创造性应用的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学目标

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在研读教材时要注意避免重局部、轻整体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前要对教材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解决:首先,要读懂课程标准,对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8版)》确定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再将整体教学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其次,认真解读教材内容安排,将教材内容经过梳理整理成教材内容安排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可以将其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再根据各年级的具体安排对每个知识模块进行分解,比如“数与代数”可再划分为三类,即“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数量关系与解决问题”等。老师基于整体的学习目标可以清楚的了解具体课程中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的位置及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最后,课堂教学中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在具体课时中要对教材的显性材料进行细读,科学安排教材内容呈现的顺序,注重数学思想的分析与渗透,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落脚点,老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还要兼顾整体教学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还要照顾学生是否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

任何科学知识均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要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得数学真正根植地生活,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真正意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其学习主动性。比如在学习《秒的认识》时,老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秒针,观察秒针与之前学过的分针、时针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演示秒针的走动过程,并跟随秒针的节奏击打桌面,体会1秒钟到底有多久。接着再为学生创设情境:首先先播放一段音频,使学生估算这段音频的时间,与音频实际时间最接近者表示胜利;然后再计时10秒,让学生在10秒内画圆,看10秒钟可以画几个圆。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回家统计各种活动的时间,比如跳绳100下用了多少秒、早上喝水用了多少秒、从校门口走到教室要多少秒等等。这种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秒的理解更加直观、深入,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材呈现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其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老师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教材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更好的吸引其注意力,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模仿超市标价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不同物品的价格,由于小数的加减法重点、难点在于“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知识点,所以老师可以通过方格图、计算器等比较直观的手段让学生对比252+13与2.52+1.3的计算方法,学生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需要着重掌握“小数点对齐”这一要点。数学教材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其体现出静态化的特点,老师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应用,就必须让知识“活”起来,使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及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学方法的“动”与教材的“静”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材是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与参考,但是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老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深入解读课程教学目标,从整体到局部对每个部分的知识进行准确定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此外,还要丰富教材的呈现形式,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丰富其情感体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贾启英.探究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刊,2018,(3):12.

[2]齐鑫.浅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几点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264.

论文作者:颜铁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如何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分析论文_颜铁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