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1]2009年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西藏自治区的高校是西藏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主要输送地。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衡量高校人才质量的首要标准。再者,西藏自治区的高校是同达赖分裂集团争夺接班人的前沿阵地,也是构建“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的重要阵地。因而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办学方向,还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稳定大局。这一切都意味着,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以思想政治工作去统一师生的认识,以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师生的理想与信念,坚定他们的意志并凝聚一切力量。惟有如此,才能做好高校尤其是西藏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篇大文章。新时期全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困难。受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内地高校的普遍问题也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高校的一些特殊性,西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不同于其他高校的难点。如汉语言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动力不足等。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来看,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难点还在于,多数学生受西藏浓厚宗教氛围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宗教信仰心理,对宗教的本质认识不清。西藏分裂势力往往利用此一特点不断地对西藏高校的学生施加影响,严重地侵蚀着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地,威胁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问题主要还是文化和心理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灵的沟通,因此还得从心理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积淀,不同的民族文化自然反映出各自的心理历程和心理状况。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都希望本民族的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藏族大学生因为知识层次的提高,其对民族文化的敏感和热爱更乐于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德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和尊重藏族学生的这种心理,对于藏族学生的宗教信仰尤应如此,并创造条件,通过一定的形式使之得以满足。在此基础上才有利于打下心理互动的基础,形成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或许能够使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打开新的局面。但文化的力量是一把双刃剑,文化既是统一的力量同时也潜伏着分裂的力量。西藏的传统文化是古老而神奇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传统文化形式多样,既有物质的文化,也有非物质的文化;既有世俗的文化,也有宗教文化。在西藏的传统文化中,宗教文化是其核心。这往往是达赖等民族分裂势力常常利用其进行分裂活动的领域,也是思政政治工作较为薄弱的地方。当前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待西藏传统文化的作用重视不够,而且运用不当,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一是放任自流。这都给了达赖分裂份子以可乘之机。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党和政府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放松了思想政治的教育,尤其是对适当地宣扬西藏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得不够,甚至媒体宣传一些与藏族传统、宗教相违背的文艺。西藏传统优秀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内容未能获取较多藏族民众的认同。达赖集团则在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乘机煽动,蛊惑西藏民众,为其所用。而国内的反制行为往往难以采取主动,反而随之起舞,使西藏的高校思想教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而,在西藏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重视对西藏传统文化的运用。我国“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就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因此,要击破达赖等民族、分裂势力的企图,必须恰当的运用西藏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利用得法就能为我所用,化被动为主动,就能为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作出贡献。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地运用西藏传统文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关键在于恰当的运用。高校应成为运用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因为在促进社会协调的功能上,西藏传统文化与思想教育的一致性是思想教育运用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在高校应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多元和谐文化为目标。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迅猛袭来,文化的全球化也在悄然发生。不可忽视的是,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科技实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试图通过文化的全球化对其他文化进行同化,解构文化的多元化格局,以便建立一种惟我独尊的“世界新秩序”。为了迎接挑战,非西方文化必须对自身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深度理解本土文化的思想意蕴,积极探索如何在开放条件下弘扬民族文化,在文化多样化发展的条件下坚持民族特色。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地位具有基础和凝聚的重要意义,也是考察和运用传统文化是否恰当的标准,这在将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同样适用。在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西藏传统文化的原则是在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批判地利用,它包含叁个意思:一、尊重藏族文化的独特性;二、存其精华,去其糟粕;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首先,恰当运用西藏传统文化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西藏传统文化,这是运用的基础。西藏的传统文化既有宗教文化,也有世俗文化,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西藏传统文化的主体,因此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可偏废。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尊重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不应忽视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但须提倡世俗化的宗教信仰,应彻底去除藏传佛教的神性。因此,须提倡世俗化的宗教信仰以解决如何对待藏传佛教的问题;发挥宗教爱国人士的影响作用以抵制达赖集团并促进宗教的世俗化;建立一支谙熟藏族传统文化的红色导师队伍以人性化地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等主旋律。同样重要的是,尽量满足学生对世俗文化的需要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须采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和借鉴传统文化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突出网络建设的文化特色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在西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文化这种武器的时候,要趋利避害,全靠应用得法得人,既要强调因地制宜地、因势利导的运用原则也要造就人尽其才的机制。只要把握好尺度,就能取得双赢局面,既满足了学生对精神和世俗文化的需求,传承了西藏传统文化,也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
兰秀英[2]2002年在《西藏现代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中指出加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等院校教育目标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西藏建设现代化的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有利于维护民族地区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分裂主义集团的阴谋;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使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具有优良的品质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为西藏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全文共分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特殊使命。本文认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文化观、民族观和宗教观,认清达赖分裂集团的反动本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西藏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二部分:分析了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原因。由于国际、国内、区内、学校等因素影响,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现实性、针对性和民族性;教育方式单一、落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不稳定,素质偏低;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滞后性。 第叁部分:探讨了提高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本文认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实事求是、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在对策上: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罗桑才旺[3]2005年在《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概况、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是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不仅是高等院校教育目标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西藏现代化的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有利于维护民族地区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分裂主义集团的阴谋;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使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具有优良的品质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为西藏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全文共分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西藏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实现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西藏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的必然性、重要性、目的和基本要求等四个方面,结合实际分析和阐述了西藏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对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确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文化观、民族观和宗教观,认清达赖分裂集团的反动本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西藏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等方面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部分:分析了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概况、问题及原因。由于国际、国内、区内、学校等因素影响,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现实性、针对性和民族性:教育方式单一、落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不稳定,素质偏低;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滞后性。 第叁部分:探讨了提高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实效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本文认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实事求是、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在对策上: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革考试办法。
杨文仙[4]2013年在《当前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承担及实现路径研究》文中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最终实现其价值,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生活科技化、社会世俗化、交往虚拟化以及家庭环境多样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功能实现路径存在着诸多障碍。西藏高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以及复杂的政治环境,同时西藏高校学生与内地高校学生在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竞争意识等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较之于内地高校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承担,分析其功能承担与内地高校的共性与特性之处,挖掘影响其功能实现的若干障碍因素,探究实现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路径选择,是本文目的之所在。文章分析认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的功能有意识形态功能、政治教化功能、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心理调适功能。文章认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包括:“泛政治化”与大学生“去政治化”倾向之间的矛盾、“专业化教育”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现状无法适应现实需求等等方面。文章最后探究了包括建立现代化的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西藏高校公共课程体系、创新和改进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方法、加强当前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在内的实现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路径选择。
王亮[5]2011年在《论西藏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文中提出西藏自治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且具有其特殊性,它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办学方向,还关系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稳定大局。文章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的有利因素运用到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姚婷婷[6]2013年在《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作为科学祖国观的典型代表,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始终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核,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是新时期改革和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生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及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依据,以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实效性为目的。具体而言,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共产党的祖国观及其教育理念为根本依据,指导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理论体系构建和教育对策构思;以有关权威部门滚动调查结果为基础,进而剖析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现状;最终根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现状特点、突出问题及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建议。以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推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本论文共计七章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基本依据研究,包括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思想溯源”。该部分着重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述评、相关概念界定及辨析、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难点及创新点;运用哲学方法、比较法梳理了中西方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及历代领导集体的祖国观及其教育理念,展现了人类社会祖国观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第二部分: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第叁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目标·内容·特征”和第四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原则·结构·条件”。该部分着重对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理论体系构建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从目标、内容、特征、原则、结构、条件六个层面的视角予以系统论述。第叁部分: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即第五章“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现状剖析”。该部分主要是运用翔实可靠的调查数据和Spss等现代数理统计软件对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现状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调查发现,新世纪以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总体状况良好,大学生祖国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且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大学生对祖国、我党、社会主义、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热爱之情;多数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较为坚定,但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逐步趋同”的看法波动性较大;学生们对国家主权、民族荣誉息息相关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关注度高,政治参与度有待提升,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高度评价党和政府各项工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充满信心;女生的入党愿望比男生更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认同度也更高;党员学生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认可度明显高于非党员学生。同时,大学生对祖国观部分相关问题认知模糊、部分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弱化、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缺乏理性引导、部分学生对祖国发展前景迷茫困惑等问题日益突出,教育理念及内容滞后、教育方式及渠道单一、教育环境复杂、教育主客体自身不足是其主要成因。第四部分: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对策研究,包括第六章“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对策思考”和第七章“结论”。该部分主要以前期的基本依据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和现状实证研究为指导,从发掘教育素材、创新教育方式、加强教育保障、营造教育氛围几方面提出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并对全文内容扼要总结,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探索方向。
尼玛次仁[7]2002年在《在系统方法的指导下推进西藏高校“两课”教育》文中认为高校“两课”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过程要受到组成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状况以及该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关系的影响。用系统的视角研究西藏高校“两课”教育,将有利于发挥西藏高校“两课”教育的整体实效性。本文通过研究西藏高校“两课”教育的系统构成、系统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实现系统的有序化等方面,旨在利用系统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促进西藏高校“两课”教育的良性发展,进而能动的作用于西藏经济实现持续稳步的发展,最终促进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由叁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系统视角下高校“两课”教育。阐述“两课”教育的含义,内容的系统性、过程的系统性和环境的系统性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用系统视角分析西藏高校“两课”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系统视角下的西藏高校“两课”教育。首先,在系统观点的指导下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研究高校“两课”教育实现西藏化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两课”教育作为系统工程,在西藏的特殊性;最后,分析系统视角下西藏高校“两课”教育对西藏社会的影响。 第叁部分:西藏高校“两课”教育的系统化的基本原则、途径。基于系统有序化对系统整体功能的能动作用,从内容的系统化、过程的系统化、环境的系统化等叁方面,提出了西藏高校“两课”教育实现系统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吴颖, 王毅[8]2014年在《试论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其经验》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历经初创理论、列入教学内容到专门化课程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成了有机地整合。作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课程,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程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步形成了鲜明的西藏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独特功能,是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本土化成果。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其经验加以梳理与总结,目的在于凸显其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价值,通过提炼其历史经验,以思考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舒敏勤[9]2006年在《西藏高校有特色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文中指出十一届叁中全会后,在党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导下,西藏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按照中央书记处、中宣部和国家教委以及区教育厅多次下发的有关加强和改进意见,在经过叁个阶段的改革后,逐步建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体系。文章认为西藏高校有特色的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在不同的建设阶段,不仅较好地完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教学任务,而且为西藏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为今后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杨小峻[10]2004年在《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和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历史跨进21世纪之际,西藏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其他高等教育一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加强对西藏高等教育的研究,以促进其现代化发展,不仅对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乃至我国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从西藏经济建设、教育发展、西藏的和平与稳定等方面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出发,论证了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性以及意义,即:有利于推进西藏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促进西藏和国际、国内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西藏社会的稳步发展,有利于反对分裂维护社会稳定。其次详细地阐述了教育现代化应该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师队伍等现代化几个方面的内容。以此为指导,在肯定西藏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五条对策: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建立混合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瞄准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加强学科及专业建设,推进课程和教育内容现代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多层次办学,变单一教育结构为多元结构,推进教育结构的现代化;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育观念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 王亮.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2]. 西藏现代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 兰秀英. 西南师范大学. 2002
[3]. 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概况、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 罗桑才旺. 西南师范大学. 2005
[4]. 当前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承担及实现路径研究[D]. 杨文仙. 西南交通大学. 2013
[5]. 论西藏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 王亮.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研究[D]. 姚婷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13
[7]. 在系统方法的指导下推进西藏高校“两课”教育[D]. 尼玛次仁. 西南师范大学. 2002
[8]. 试论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其经验[J]. 吴颖, 王毅.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9]. 西藏高校有特色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 舒敏勤. 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 2006
[10]. 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 杨小峻. 天津大学. 2004
标签:高等教育论文; 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西藏建设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 大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