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以台州商业银行为例_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对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的调研——以台州商行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台州论文,为例论文,新农村论文,商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州市商业银行)成立于2002年3月,是以成立于1988年台州市银座城市信用社为核心、将8家城市信用社合并改制而成。其中民营资本占95%,国有资本占5%,经营区域覆盖台州主要县市区。截至2007末,全行总资产达183.4亿元,资本充足率为9.4%;各项存款余额达164.5亿元,贷款余额达115.5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至0.53%。全年实现税后利润3.3亿元,资产利润率为2.05%,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银行水平。靠自身盈利,消化了原组建商业银行时带入的几家高风险城市信用社的3.5亿元不良贷款。

一、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一)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2006年1月份,该行对外推出小本贷款,目标客户是生产经营性的小型和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等小业主,金额在0.2万-30万元以下,期限0-3年,分期还款,不注重抵押。

(二)与中小企业互相取暖。截至2008年7月末,全行累计发放小本贷款21276笔,累放金额166965万元,平均放款额度7.8万元,有余额贷款12002笔,贷款余额67252万元。

(三)提高金融生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该项业务的推出对缓解就业压力、打压非法融资、维护社会安定等起到了积极作用,较好地推动了当地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台州的金融生态环境在全国二级城市里排名第一)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银行的管理与创新

(一)商业可持续的微贷款。该行引进国外微贷款技术—商业可持续小额模式,为社会弱势群体和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无门槛的贷款 (包括信用贷款) 服务。特点:以商业化市场模式解决高成本及高风险问题,让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户均控制和大面积覆盖;不断剔除坏账。

(二)创新经营管理理念。树立以一些有劳动技能并勤劳的小业主为目标客户的客户观、以不追求“零风险”为核心的风险观、以奉行小客户普遍接受的“高利率”为特征的效益观和以贷款为先导的服务观。

(三)完善公司治理及小额信贷组织建设。实行市场化管理,设立小额信贷处。

(四)建立标准化管理的信贷业务流程,解决技术的可复制性。在2-3个工作日内处理一笔贷款,达到成本和质量控制的预期效果。

(五)信贷技术建设与风险控制。重视第一还款来源;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重视现金流与还款计划匹配;重视“眼见为实”和“交叉检查”的调查技术;坚持“四眼原则”——在贷款决策环节有两个以上有权审议人审议,在合同签订环节实施主管与后台双签制约;充分授权和监督机制;对客户激励约束机制。

(六)人力资源建设

1.数量保证。截至2008年9月,该行客户经理占到全行员工的2/5,平均每人管理200多客户。

2.质量保障。表达沟通能力、亲和力、财务及数学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性格、品行等对信贷员开展工作很重要。故就此方面的能力要求制订相应的招聘程序和题库。招聘程序包括公告、简历收集、笔试(逻辑及智力数学、作文)、集体面试、单独面试、体检、政审、报名录用等7个主要环节。为了确保招聘质量,报名与招聘人数之比需达到10∶1。前四个程序,一般每轮要淘汰50%。在培训方面,该行颁布了《试用期小额信贷人员管理办法(试行)》,详尽规定了以3个月为转正目标期的培训目标、内容、导师、评价等程序,建立了理论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着手培养了一批内部讲师和实践培训导师队伍。

3.激励机制。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小本贷款项目开展两年多时间里,已破格提拔多名优秀信贷员担任副行长,包括部分入行不到半年的员工,主管支行小额信贷工作。

4.信贷文化。文化建设、行为规范与内控并重,建立、完善中小客户贷款管理机制,收入充分向一线信贷人员倾斜,绩效薪酬占收入大头,上不封顶,按月考核。体现道德风险“小事”也会受到最严厉的处罚或警告。

5.信息平台建设。小客户的数量和特点决定了IT建设在信贷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

6.产品与服务创新。初创阶段的小客户融资需求以贷款为主,小本贷款利率定价充分体现风险程度、客户贡献与利率定价的关系(见表1)。小本贷款实行按贷款次数逐次降低贷款利率的做法,如小本贷款实行初期,使用3次可降低利率档次,对小客户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另外,若小客户在该行有存款业务,也可根据存款业务量状况进一步下浮贷款利率,最低下浮到基准利率下浮10%。

逢年过节,工作人员往往提着礼品到客户家,相互沟通,增加彼此信任。

三、小额信贷技术与管理能力建设的成效

小银行只能做小客户,这是台州市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台州市商业银行有一个很值得赞赏的理念就是银行要去提高自身的能力来适应环境,而不是抱怨环境没有为银行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故该行总是基于商业可持续发展经营战略,分析内、外部环境与资源来制定发展方向和政策。

(一)切实解决小企业和微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企业富国,小企业富民”,而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是这一切的源泉。解决微小企业融资问题无疑是让这些小业主在创业初期得到珍贵如血液的资金,得到更大机会的生存与发展权,而得到的方式是商业的、平等的,可不需任何政府资助、财政补贴。

(二)促进新农村建设。在所发放的小本贷款中,失土、离土农民贷款份额占94%,城镇下岗创业居民占5%,外地创业民工占1%。

(三)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小企业和微小企业获得融资后扩建厂房、添置设备、增加存货等,将明显增加就业机会。

(四)提升核心竞争力,增进发展后劲。遵循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小本贷款,2006年项目盈利281万元,2007年利润2000余万元,2008年预算利润6000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跨区经营问题。虽然在政策上没有限制银行跨区经营,但实际上首先须得到银监部门的批准,造成事实上的准入门槛。

(二)贷款双重管制。我国对银行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存在双重管制,而国外一般只要求满足资本充足率一项约束。小额信贷的运作规律表明,小额信贷客户不可能有很多的存款,这样将限制小额信贷银行的创新发展。

(三)缺少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小额信贷业务作为一项国家支农的政策措施推出后,需财税、工商等部门的协同支持。如财税有关银行业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自主呆账拨备与核销,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发展的优惠政策等。

(四)农户信用评定制度尚未建立健全。服务区内的农户贷款档案没有全面建立,有的虽已建立但档案内容记录不全。

五、对策和建议

(一)鼓励业绩优良的金融机构跨区经营。到农村设分支机构改审核制为备案制,政府应按市场化的方式运作,让银行自负盈亏,适度竞争,为城市的低端客户、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二)尽快落实相关政策配套措施。一是建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建议由有关部门建立专门的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国家财政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并为可能产生的贷款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贷款呆账核销由谁承担或分担等问题提供立法支持,调动银行发放小额信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取消双重管制。对实施小额信贷的银行只考核资本充足率,为其业务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三)加强小额信贷风险防范。一是使2000元-50万元小额信贷标准化。提高小额信贷的规范性、可复制性。深入村组、农户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健全农户经济档案,建立农户信用评定制度,完善农户贷款信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并通过交叉检查提高调查准确性;二是加强外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高度重视宏观经济变化和汇率波动下的贷款风险管理,全面提升风险识别、评价、预警的处置能力,完善银行卡风险控制机制,进一步提升稽核手段。

(四)稳步推进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建议允许实施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依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利率,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小额信贷的经验表明,只有在市场化利率条件下,小额信贷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商业银行对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以台州商业银行为例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