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交通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十分常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若是软土地基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到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还会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经济、社会效益,甚至是引发出工程事故。所以,在土建工程施工中,注重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就要采用了适当、可行的处理技术,按照实际情况应用合理防范,增强软土地基强度,避免工程事故的出现。下面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入手,对交通土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交通土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交通土建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因此,为了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此项工程的建设质量也被逐渐重视起来。而软土地基问题是影响整个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背景下,研究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软土是淤泥与淤泥质土的总称,组成成分主要包含淤泥沉积物以及少量的腐殖质,这些组成成分的特点就是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对于大部分的软土来说,具有的特点包括渗透性弱、抗剪强度低以及压缩性高。正是因为软土具备这些性质,导致其不能直接成为开展土建工程的路基。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大部分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左右,含水量较大,再加上软土渗透系数较高,土体的固结过程会较为缓慢,而且较高的孔隙水压力现象也会经常出现,变形大而且不甚均匀,影响标准地基强度的形成。排水固结条件会对各种土质的抗剪强度和加荷速度产生重要的影响,较高的软土含水量会导致抗剪程度的降低。
2 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普通的道路建设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高速化已经成为主要的交通道路发展趋势。因此,在这个背景下,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必须得到全面的质量保障。为了保障建设质量,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从软土的性质以及特点、分布情况上来说,需要对路基的建设情况进行充分、有效的分析。因为软土地基是在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地理本质,缓慢的流水以及静水环境促成了其稳定性低、粘性低以及可塑性弱等特点的形成。随着经济生产生活的发展,用地紧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软土问题亟待解决。连接土地资源以及交通建设情况,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高效、高质配置,能够实现质量可靠的交通工程的建设。
3 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3.1 换填法
换填法主要是指挖出基层下面的深度软土,换填碎石、粗砂等材料并进行分层夯实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因为此地基将作为基础的持力层,所以这种方法大多应用于地坪、道路和轻型的建筑物的施工中。有时还要是情况而定,将这种方式应用到多层的建筑物换填工作中。在进行换填的时候,对于不同材料的垫层来说,在实际的操作中都需要运用抗剪程度较小、压缩性较小的填筑材料来进行软土的替代,以实现地基承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因为垫砂层中会存在一些应力扩散作用,如果减少垫层材料下软土的附加应力,那么软土地基的沉降量也会随之减少。而且,垫层材料的透水性较强,空隙也较大,低温冻胀的情况可以实现有效避免,提升软土的固结速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强夯法
如果遇到软土地基空隙大、含水量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时,强夯法是不错的选择。强夯法就是利用较大的力量对地基进行冲击,在土地基中形成较大的冲击波。这样的做法能够压缩土体中的空隙,实现良好的排水通道的形成。软土地基中的空气液化之后,会随着通道流出,提升土体的固结速度,加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3.3 降水预压
降水预压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井点抽水,实现降低地下水位的效果,提升土体固结的有效增强。这种方式比起其他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来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比如,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土体中的孔隙水含水量,保护土体,也不需要对荷速率进行控制,一次性实现预定要求的达成。在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砂质土是降水预压操作方法较为适用的操作环境,因为这种方式能够降低水位、改善土质性能,提升地基的稳定性。
3.4 振冲碎石桩法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软土地基周围的土,聚合起来共同组成复合地基。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将地基挤密,而是要在软土地基中运用振冲器,在高压水流的作用下进行边振边冲工作,使软土地基中形成小孔,并且在小孔中填充入一定的碎石,振压密实填充的碎石,促使碎石完全嵌入土体中。因为碎石料成桩的过程中,四周的土体起到积压的作用,因此,碎石之间要具备一定的咬合力。碎石桩是组成地基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够发挥一定的支撑作用。碎石桩中具备良好的排水通道,能够实现软土地基排水功能的高效发挥,尤其是在过渡路段,碎石桩法的运用能够尽可能减少地基变形,增强地基抗滑能力,提升地基的承载力。
3.5 深层搅拌桩法
在这种方式的运用过程中,常用的固结剂为水泥浆。深层搅拌机能够以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于地基的深部强制性搅拌软土,将加固土体的抗压强度提升至水泥渗入量适应的程度,以保证地基整体性以及稳定性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加固土体以及天然地基之间形成复合地基能够达成共同承载的效果。这种方式因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所以受到了广泛的青睐。
4 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的创新
在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地基作为最为基础的部分,会对路桥等结构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坚固、稳定、耐用的路基才能够保证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因为软土路基的情况各不相同,施工设计人员要做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具体的实地施工情况,进行不同施工处理方式的选择和创新运用。比如,在进行路面侵蚀问题以及沉降问题的处理时,不能只采用一成不变的施工方式,针对性的进行地基的填材工作。对于软弱程度较高的路基,要选用较为均匀的碎石颗粒开展填埋工作,有效保证工程施工建设质量,不断创新运用施工方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对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想要做好这项首先应该了解软土地基存在的危害,并且分析软土地基处理的相关技术,要从土建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妥善运用好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地基的整体性,减少地基的变形,从而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黎,潘良材.浅析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1942-1942.
[2]刘晓梅.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装饰装修天地,2015,(8):240-240.
[3]蔡华福.水利堤防工程施工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507-507.
[4]刘宏坤.关于土工织物在软土地基中应用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1(15)
[5]郑颖人,李学志,冯遗兴,周良忠,陆新,何红云.软粘土地基的强夯机理及其工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05).
论文作者:刘丹
论文发表刊物:《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7
标签:土地论文; 地基论文; 土建论文; 交通论文; 碎石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方式论文; 《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