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与系统重构_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与体系重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构论文,系统分析论文,体系论文,心理学研究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概述

用艾宾浩斯的话说,心理学有悠久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自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最早发表有关人类心理现象的著作《灵魂论》以来,有很多思想家对心理现象的实质和规律进行了探讨,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有悠久的过去。但是亚里士多德后的2000多年时间,心理学一直没有脱离哲学的樊篱,在中世纪甚至曾沦为宗教的工具。所以在那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心理学还不能被称为是一门独立的科学。直到19世纪后期,在很多科学家开始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并发现一些重要规律之后,心理学才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为了与过去的心理学有所区别,人们将这时开始的心理学称之为科学心理学。因此科学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至今仅100多年。从心理学的历史发端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研究方法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心理学跟古代心理学的本质差异主要表现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19世纪以前,哲学家多采用“思辨”的方法去探讨心理现象。他们利用臆测、内省、推理和直觉的方法,或基于个人的主观经验来推测心理的本质。他们常被心理学史学家称为“安乐椅上的心理学家”。现代心理学家则特别注重采用观察、调查、访谈和实验等方法来研究各种心理现象。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表明,研究方法对心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轨迹有着关键性影响。在科学心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初期,研究者就开始运用物理学和生理学等学科的方法来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科学心理学独立之后,出现了许多学说和流派。这些流派在学术观点上的差别,在很大程度是因方法论和研究技术的不同引起的。如实证主义方法论和现象学方法论构成了各心理学流派发展两大主线。实证主义强调以方法为中心,强调直接观察的重要,主张还原论,以科学性为研究的基本原则。而现象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强调对意识经验的直接描述,主张整体论,以现象描述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等流派沿承了实证主义思想;意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则遵循着现象学的思想。当前科学心理学正进入脑科学时代,越来越多的认知心理学家正转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认知神经科学之所以能成为当今科学心理学的焦点,关键原因也在于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脑磁图、单细胞记录技术和脑损伤技术等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的来说,当前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各发展阶段、各研究领域中所产生的各种方法及其研究技术共存于当今的心理学研究中。即使在同一研究领域,由不同方法论指导的研究方法也常同时并存。可以说,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也必然是多水平、多层次和多角度的。

2 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的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器”就是工具、方法。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其研究方法的发展与进步。如巴甫洛夫所说,“科学随着方法学上获得的成就不断跃进,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梯,于是我们就展开了更广阔的眼界,看见从未见过的事物。”方法学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和学说,它以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方法的研究,改进、加强和发展科学方法,为科学研究提供最佳的研究方案和途径。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极大的推动了心理学的研究,因此,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应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面我们已经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总的来看,自从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首创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以来,心理学研究方法有了重大的发展,然而,由于心理研究的复杂性,因此,在研究方法上至今还是百花齐放,心理学家们按照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心理,各自按照不同的方向推进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形成了研究方法庞大的体系。对整个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理清这个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以往不少人也注重做了这项工作,并且发表了不少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的论文,或者按照对研究方法的分析编写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著作与教材,这些研究及观点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对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体系建构有重要的价值。然而,从整体来看,前人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析都存在着两个重大问题。

第一,研究方法层次混乱。以往大多数人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理解混淆了研究方法的不同层次,将不同层次的方法列为同一层次,这样造成系统层次不清,根据这种层次不清的系统分析所撰写的论文或者编写的教材,会造成读者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解的困难。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是根据研究的顺序和阶段组织起来的。这种框架一般由“课题的选择与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研究结果的整理、呈现与评价”等部分组成,这种组织方式是否合适暂不评价,只看“研究方法”部分,就是将实验法、测量法、问卷法、评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并列起来,这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尽管研究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各种方法与技术都可以统称为心理学研究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是有不同层次的:第一个层次的研究方法,是完成整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例如,实验法就是完成整个研究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就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程设计;而第二个层次的研究方法,只是完成整个研究的某些环节的方法,例如,问卷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只是涉及到设计问卷来获得某个变量的数据,因此问卷法只是获得变量数据的一种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并实施某个问卷,并不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程设计。前人关于研究方法的分析显然是将这两个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混为一谈,按照这种思路,无论是撰写论文还是出版教材,出现重复交叠,层次不清,给读者带来较大的混乱,致使他们无法清晰地建立关于研究方法的知识结构。

第二,研究方法主线不清。在传统关于研究方法的知识体系中,还缺乏贯穿整个体系的主线,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相互分离,看不出其内在联系。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没有准确地、科学地确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逻辑起点而造成。根据我们的观点,心理学研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探讨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而研究变量的性质,决定了该研究应该采用相关法设计还是实验法设计,研究变量的数据模式决定了研究设计的具体程序与技术,同时确定了结果分析的统计方式,而研究变量的数据模式则由变量的性质与变量数据的获得方式决定。因此,要以研究变量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逻辑起点,将对变量关系的研究方法与获得变量数据的方法区别开来,将变量的类型与研究方法的类型联系起来,将变量的数据模式与统计检验的方式联系起来,从而使整个研究方法体系融为一体。

3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

在总结吸取前人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分析的见解并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系统的看法。我们认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心理学研究设计方法”,也就是完成整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第二层次的研究方法是“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是涉及到研究的某个环节的方法。根据上面的宏观的思路,我们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提出一个整体模式。

3.1 第一层次研究方法的分析

第一层次研究方法称之为“心理学研究设计方法”,或简称“心理学研究方法”,也就是完成整个心理学研究设计的方法。

从实质来看,心理学研究主要是通过探讨情境与心理(或行为)、心理(或行为)与心理(或行为)之间的联系与关系,也可以说是通过研究变量与变量的关系,来揭示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

因此,对变量关系的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就是第一层次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这个层面的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理论或思辨的研究方法、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的研究方法。

第一类是理论或思辨的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等对心理现象或规律提出新的见解。从古代的哲学心理学直至近代联想主义,研究者一直是用这种思辨的方法研究心理。直到目前,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心理学研究也是必要的,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也有其一席之地。

第二类是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称为描述性的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观察、案例分析、访谈等方式获得事实材料(证据)以表明或证明关于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看法。思辨性的研究方法常常也要通过事实等作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作为现象学研究方法与思辨的研究方法在事实证明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作为描述性的研究方法,其事实证据产生于研究设计之后:首先研究者提出一定的设想,然后根据这个设想进行一定的操作,获得一定的案例或事实,用以证明自己的设想或观点。而思辨性的研究方法是选取或收集已有的事实材料作为证据,其事实或证据产生在研究之前。现象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个案法、访谈法等。

第三类是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测量、评定、实验等方式获得变量的数据材料以证明有关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看法,因此,需要进行统计检验等。与描述性的研究方法相同,实证性的研究方法也是要首先有一定的设想,然后根据这个设想进行一定的操作,以获得证实这个设想的材料证据。但是,作为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它所要获得的不是一般的事实证据,而是获得量化的证据,因此,它必须首先考虑如何将概念操作化、数量化。心理学研究从实质来看主要是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所研究的关系的性质,实证研究可以分为相关关系的研究与因果关系的研究两类型,所谓因果关系的研究就是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因此,实证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研究变量相关关系的相关法与研究变量因果关系的实验法。

这三类研究方法各有其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正由于此,心理学研究应该运用什么方法,一直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尤其是现象学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之争,构成了现当代心理学研究方法论争之焦点。现象学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之所以产生激烈的争论,数十年以来一直相持不下,关键在于,到目前为止这两种方法都未能解决心理学研究的意义性和客观性统一的问题。所谓意义性,就是要求心理学研究尽可能地揭示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尤其是解决对当前社会实践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学问题;所谓客观性,也就是要求心理学研究尽可能地得出客观的、确定性的结论。

实证研究方法比起现象学研究方法显然更符合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要求。大量的事实证明,心理规律基本上不是以完全的、必然的形式发生作用,而是以概率的方式起作用的,因此,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用个别事例与例证来论证观点,实际上是不可靠的。从客观性的要求来说,实证研究方法应该是研究心理的科学方法。但是,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目前为止,很多心理现象尤其是复杂的、高级的心理过程,确实无法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尤其是当前实践需要研究、需要心理学科解决的许多重大问题,都难以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如果坚持实证的研究方法,就必然是方法中心,也就是说研究的内容是由研究方法来决定,即某个课题能够通过实证来研究,则进行该课题的研究;无法通过实证进行研究的课题,就暂时不研究这个课题。然而,按照是否可以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来处理研究对象的方法中心,必然直接导致了心理学研究中的分析主义(将复杂的心理现象人为地分解为简单的元素)、还原主义(将动物心理过程类比为人的心理过程)。与此不同的是,如果运用描述性的研究方法或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则可以研究高级的心理过程或有意义的心理学问题,就可以以问题为中心,研究有意义的、重要的心理学问题,可见,现象学研究方法也就更符合心理学研究的意义性要求。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两难选择:要么就牺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性,只研究能用实证方法所研究的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甚至像行为主义那样走到极端,不研究内在的心理而只研究外部的行为;要么就像现象学研究方法论所主张那样,只要研究问题有意义、需要研究,就可以采用描述、例证、个案等各种方法来进行研究,正如意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那样。

由此可见,实证的研究方法和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在解决心理学研究的意义性与客观性两者各有其优势及局限,迄今为止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没有能完全取代另外一种方法而独占心理学研究的舞台。然而,在过去的数十年,实证研究方法取得了重大发展,明显表现出向意义性与客观性统一发展的趋势,因此,在与现象学研究方法的竞争中逐步占据上风,越来越成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流。如上所述,人们之所以对实证研究方法提出批评,主要是由于运用这种方法尚无法进行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然而,随着实证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与突破,它对高级心理过程、对有意义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能力逐步提高,从传统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范式到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从认知实验心理学范式到认知神经科学范式,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不断朝着意义性和客观性统一的目标演变,力图尽可能地揭示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尽可能地得出客观的、确定性的结论。当前,采用认知实验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范式来探讨人的高级心理过程,成为了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取向。

第一层次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析见图1。

3.2 第二层次研究方法的分析

第二层次研究方法,称之为“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是涉及到研究的某个环节的方法。

整个心理学研究主要就是要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方法对变量关系的揭示是通过量化的方式来实现的,需要获得各个变量的量化的数据,获得变量数据也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类型:第一类是测评法,就是通过测评技术来获得变量数据,测评方法主要包括测量法、问卷法、评价法等。第二类是实验心理范式,即在实验中对各种心理特质或行为的特定的作业测定方式,这些实验范式的形成,都是由某项研究首先创立,由于其准确有效,而为后来的研究经常沿用,从而成为进行某种特质研究时取得量化数据的典型方式(范式)。实验心理范式可以分为传统的实验心理范式与现代认知实验心理范式,采用新的实验仪器如眼动仪等而形成的获得变量数据的手段也列为这类范式。第三类是认知神经科学范式,这种研究范式上个世纪后期开始出现,现在正逐步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取向,它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脑磁图、单细胞记录技术等等手段,从神经机制的水平来获得数据材料,以证明有关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看法。

第二层次的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的分析见图2。

以上是我们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而提出来的整体系统,根据这个系统,可以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体系进行新的建构。

4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体系重构

心理学研究方法作为心理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国内外有大量的相关著作。这些著作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体框架有很大的共性。这种框架一般由“绪论”“课题的选择与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研究结果的整理、呈现与评价”等五部分组成。具体模式如图3。

上述心理学研究方法教材体系,首先是明显表现出我们在前面指出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在研究方法上混淆了不同层次的方法,因而会造成学习者无法建立起清晰的、序化的知识结构;二是缺乏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主线,致使学习者难以建立起严密的、浑然一体的知识系统。

除此之外,这种体系对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知识模块的构思与安排方面,也有较大的问题。总的来说,这个体系是根据心理学整个研究过程的程序(“选题”—“设计”—“实施”—“结果整理与统计”—“撰写研究报告”)来进行构思与组织,这种组织教材的方式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自然过程,但不符合进行心理学研究的知识构成的逻辑。从研究方法的知识构成来看,研究者首先要有统计的基础,否则整个研究设计就无从谈起,因此,第一个知识模块应该是与心理学研究直接相关的统计基础,这个知识模块,是解决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础问题。进一步,研究者要掌握心理学研究整体设计,因此,第二个知识模块应该是阐述第一层次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变量相关关系的相关法与研究变量因果关系的实验法,这个知识模块,从宏观层面解决心理学研究整个设计的技术问题。第三个知识模块应该是阐述第二层次的获得变量数据的各种方法与技术,这个知识模块,从微观层面上解决研究的设计技术问题。上面三个知识模块总体上解决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研究设计这个核心问题,而第四个知识模块则是关于整个研究完成过程的知识模块,由于完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大量的技术问题已经在前面三个知识模块解决了,因此,第四个知识模块可以从宏观角度阐述“选题”—“设计”—“结果分析”—“撰写研究报告”这个研究全程。

在上述对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知识模块的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根据我们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我们对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进行了新的构思,具体如图4。

本体系之“创新”表现为三点:第一,按照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逻辑系列将它分为四个知识模块,按照这四个知识模块安排整个体系,使整个体系安排更符合个体关于研究方法的知识结构的构成。第二,按照我们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将研究方法分为两个层次,将第一层次“心理学研究设计的方法”与第二层次“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区别开来,分别构成相应的知识模块,使整个研究方法系统更为有序化。第三,按照我们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逻辑起点的理解,将“研究变量”作为贯穿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的主线,将对变量关系的研究方法与获得变量数据的方法区别开来,将变量的类型与研究方法的类型联系起来,将变量的数据模式与统计检验的方式联系起来,使整个研究方法体系更为严密。

标签:;  ;  ;  ;  ;  ;  ;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与系统重构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