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论文_王莎莎

读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论文_王莎莎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

摘要:哲学有什么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会给予我们很多启发。

关键词:哲学;人生;意义

这是一本周国平先生极力推荐的书,正如周先生所说,这本著作做到了两个打通。一是打通各个精神领域,傅佩荣先生讲哲学而不限于哲学学科,也有关于神话、艺术、宗教、教育对于人生哲学的特殊贡献,把人生问题置于文化的大视野中来考察。二是打通中西哲学,西方的重点放在苏格拉底和存在主义,中国则着重阐述了儒、释、道各家哲学的内在理念及其价值,博采众家之长,在建构现代人生哲学时对一切思想资源都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在开篇有一段对话:学生问:“人生有什么意义?”老师答:“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或许,人生就在于不断询问的过程,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我们总会有一种深刻的愿望,就是要了解“与自己有关的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对生活、对学问、对人生时刻保持一种反思的精神,时刻保持住自己好奇的天性,力求探寻事物的真相与本源。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方东美先生说:“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哲学不能当饭吃,但是它能使人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没有人不渴望了解世界的真相,时间总是一去不复返的,如果不明白为什么而活,那每天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尼采说得好: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作者在探讨《哲学与人生》的思想方法问题时,选择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逻辑是研究运思的规则2、语言分析是强调表达的效应3、现象学提供了分辨事物本质所需要的策略4、诠释学则教我们阅读的具体方法。哲学“从经验出发,但不可止于经验”,它还须深入到经验背后,找出“先验条件”,亦即先于经验并作为经验之基础者。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什么条件或因素”使这些事得以发生。不去思索先验条件,则人生难免于原地打转或重蹈覆辙。接着,再由西方传统来说明此理,作者就“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苏格拉底”、“存在主义”、“荒谬之超越”展开阐述。西方有清晰的概念、明确的线索,发展的规律,以及它对今日世界仍有主导的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不先了解西方的,就无法真切地认识自己。回到中国哲学,就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展开探讨,这样就能在中西比较中进行参照。最后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与我们的心灵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艺术与审美、宗教与永恒、教育与自我,以及文化的视野。傅佩荣先生讲:“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容;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本著作将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让人读来趣味横生,不像其他的哲学著作会稍显枯燥,下面摘取几个片段来享。

“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活着”是一回事,而“活好”则是另一回事。哲学,就是解决“活好”的问题。正如方东美先生所说:“哲学不能烘烤面包,但是可以使面包增加甜味。”由此可见,哲学不是针对所有人的学问。首先:对于那些挣扎在“活着”线上的人们,请先不要给他们谈哲学,因为他们顾不过来。其次,对那些已经“活得非常好”的人,也不要轻易展开哲学讨论,因为他们已经不需要。那么,哲学只能是给已经超越了“活着”“有了面包”,而且想让面包变甜的人起作用。这就是哲学的局限性。

“表现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失意时要知道原因所在,如此才能化解心绪,自得其乐。如果一个人表现不好就怨天尤人,那么新的机会到来时,反而容易错过。人不必要双重的损失,假设我现在很穷,就不能再报怨了--既然已经很穷了,起码不能再失去风度。能够穷的很开心,至少还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也就保存了获得快乐的条件。”“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幸福感有没有获得提升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方东美先生喜欢引述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一句话,就是:“哲学!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如果没有你,人生又值得什么?”

论文作者:王莎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读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论文_王莎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