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研究 抗日战争领导权新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抗日战争论文,领导权论文,新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界在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上存在争论,是很自然的。从政治上讲,当时同时参加了抗日战争而又长期处于对立和斗争的国共两党,对于这样一场神圣的、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来说,自然都认为是自己领导的。大陆和台湾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的根本原因,就产生于这种政治的制约以及由此产生的认识。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自然强调共产党领导说,而国民党史、中华民国史则必然强调国民党领导说。
但是,笼统地说抗日战争是共产党或国民党领导的,对于当时那种复杂的情况来说,都有些简单化,不易为各方学者所共同接受。正是为了弥补上述说法的不足,有的学者强调共产党领导是指政治领导,有的提出国共两党共同领导说,有的提出分别领导、共同进行说,有的提出具体分析说,有的提出领导权转移说,有的提出不应笼统地说是谁领导的,应认为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人士和爱国华侨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这些说法是否科学地、令人信服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呢?
一
要科学地、令人信服地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领导权的含意。
按照一般理解,所谓领导权,就是率领和引导的权利。所以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就是谁有权率领和引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也就是谁领导了抗日战争。
但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战争的领导权这个问题,并不是指谁领导抗日战争,而是从无产阶级怎样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角度来谈的。
关于无产阶级必须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权的思想,最早是列宁1905年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等著作中提出来的,其中提出“马克思主义者教导无产者不要避开资产阶级革命,不要对资产阶级革命漠不关心,不要把革命中的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①”后来斯大林在指导中国革命时,把列宁的这种策略思想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说“中国革命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中国农民的领袖,必然应当由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担任。②”无产阶级要争取和保证自己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他们还指出,这种领导,主要是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为了保证和实施这种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在同资产阶级的联合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是保证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必要条件。
正是根据列宁、斯大林的这一思想,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在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提出了要争取和保证“共产党和红军在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的问题。③。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历史判定不能经过资产阶级的领导,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够完成。……使无产阶级跟随资产阶级呢,还是使资产阶级跟随无产阶级呢?这个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④”同年11月他又提出:“在统一战线中,是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呢,还是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是国民党吸引共产党呢,还是共产党吸引国民党?在当前的具体的政治任务中,这个问题即是说:把国民党提高到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全面抗战呢?还是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和片面抗战?”“必须尖锐地提出谁领导谁的问题,必须坚决地反对投降主义”⑤。
在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担任民主革命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责任的同时,毛泽东还指出这种领导权是要同国民党进行争取的,争取的对象主要的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自由资产阶级。1936年9月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事实证明,只有共产党有力量领导抗日统一战线,但这样的领导是要争取的,现在正在争取。国民党也正在争取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领导。中间阶级有成立新的政党的可能,他们有广大的群众,但他们是动摇的,我们应当争取他们。⑥”1945年4月24日他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又说,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所谓人民大众主要地就是农民,人民战争主要地就地农民战争,坚持领导权主要就是争取农民,它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可以比较好地接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小资产阶级虽有动摇性的一面,但是一般地说来能够用教育的方法去克服,能够团结他们。自由资产阶级有更大的动摇性,但他们要民主,在我们坚决的影响下,是能够使他们中立的,以至于跟我们一道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则千方百计要争这个领导权,要把广大人民,主要地是三亿六千万农民,放在他们领导下,不受我们的影响。
对于工农群众的领导,毛泽东曾谈到可以分为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两个方面。1939年9月24日,他在同斯诺的谈话中说:“所谓共产党对工农的领导,可以分为政治上的领导与组织上的领导两方面。象在陕甘宁边区和在华北八路军的游击区,这些地方的工人农民,共产党不但在政治上领导着,而且组织上也领导了。其他区域,在有共产党组织的地方,那些地方的工人农民,凡是赞成共产党的主张,他们就是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上的领导,如果已经组织起来了,也已有了组织上的领导。”⑦
那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怎样实现对于工农群众以至全国人民的政治领导呢?毛泽东指出:首先,是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为了实现这种口号而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段和每一重大事变中的动员口号。第二,是按照这种具体目标在全国行动起来时,无产阶级特别是它的先锋队──共产党,应该提起自己的无限的积极性和忠诚,成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的模范。第三,在不失掉确定的政治目标的原则上,建立与同盟者的适当的关系,发展和巩固这个同盟。第四,共产党队伍的发展,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的政治领导,就是由执行上述这些条件去实现的。这些条件是保证自己的政治领导的基础,也就是使革命获得彻底的胜利而不被同盟者的动摇性所坏的基础。⑧”
周恩来在《论统一战线》的讲话中,在谈到领导权问题时也说:无产阶级比别的阶级先进,是应当领导别的阶级的,但无产阶级也不是天然的司令官,不是从农民一直到大资产阶级都公推你、公认你为司令官。领导权要用力量来争,因为领导权是有人和无产阶级争、和共产党争的。和我们争领导权的最主要的力量,还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这个统治集团。这两个集团在那里斗争,双方争取的对象就是农民、小资产阶级、自由资产阶级。我们和农民的关系搞得最好,和小资产阶级的关系也很好;自由资产阶级并不那么听话,常常闹独立性,所以我们对自由资产阶级的领导,只能是主要问题上的领导,而不可能是完全的领导;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般地说不能领导,只能在某个问题上、某个时期内领导,例如“在要不要抗战的问题上,蒋介石受了我们的领导,就是我们推动了他抗战。但是如何抗战,他要按他的办法,不愿意照我们的办法,不受我们的领导。⑨”
张闻天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谈领导权是要争的,“国民党企图控制这一运动,要同我们争夺领导权。它在这方面有很多优势。它拥有全国的统治,拥有全部的政权机关。它有长期的政治经验。它参加抗日,会提高它的地位。……总之,争取领导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党的政策与领导是否正确,将决定于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工作是很艰苦的。⑩”
从列宁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本意,以及毛泽东等人以上的谈话,可以看出下列几点:一、所谓无产阶级领导权是指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责任,以使革命能够按照自己的主张进行,克服资产阶级的动摇和妥协,而不是指对于革命运动的直接领导,只有在解放区、游击区以及其他地方有组织的群众中才能实施直接领导;二、无产阶级领导权要与资产阶级进行争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自己就要有力量,并且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三、与资产阶级争夺的对象主要是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自由资产阶级,争夺的手段、方法和途径,主要地靠自己的正确主张和模范作用进行影响和引导,因此主要是进行政治领导。
二
弄清了关于领导权的含意,对于抗日战争领导权的问题也就容易理解了。
既然无产阶级领导权主要是指对于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自由资产阶级的政治领导,而不是指对于抗日战争的组织领导(即行政领导、直接领导),那么对于抗日战争来说,就存在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即行政领导、直接领导)两个方面;既然政治领导的实现需要争取和争夺,也就存在一个领导责任、斗争过程和实际发挥领导作用的区别。
按照这种理解,就可以看出现有的许多观点虽各有道理,但都不够全面、准确。正如胡绳在谈这个问题时所指出的:说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过于简单。总不能说共产党领导了国民党,领导了国民党的反共政策,领导了湘桂大溃退,等等。国共共同领导的说法也站不住。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要消灭共产党,它有一套方针;我们也有一套方针,与国民党根本不同。不可能也没有形成共同领导的局面。但如果把国民党与共产党,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统区和解放区看成各不相干,也不符合事实。因此,分别领导的说法也没有全面地说明事实。至于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等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的说法,作为历史现象的描述,当然是对的,但是并没有说清其领导权问题。另外,这几种关于抗日战争领导权的说法,一句也没有提到团结中的斗争,不能使人看到在团结抗日中存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大资产阶级要按照它的方针领导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实际上是消灭共产党,断送抗日战争。我们要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抗日战争,“要概括说明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就不能不看到无产阶级同大资产阶级、共产党同国民党争夺领导的过程。不研究这个过程,是说不清楚领导权问题的。(11)”
那么,应该如何来说明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把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即对农民、小资产阶级、自由资产阶级的政治领导,与对抗日战争的组织领导(即行政领导、直接领导)分开;其次应着重阐明无产阶级同大资产阶级、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的过程。
从对抗日战争的组织领导即行政领导来说,按毛泽东对斯诺的说法,是共产党直接领导了解放区、游击区和其他地方的有组织的群众。但从全国来说,抗日战争还是由国民政府领导的,即主要由国民党的,因为国民政府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一切有关全国的军令、政令都是由它发出的,中国的一切对外活动都是由它出面进行的。对于国民政府以及国民党、蒋介石当时在全国的这种领导地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也都是承认的。如1938年2月,毛泽东在同合众社记者王公达的谈话中说:“我们拥护现在的中央政府,因为它坚持抗战的方针并领导抗战的行动。(12)”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说:“由于蒋介石先生的领导”等原因,“就使得日本帝国主义灭亡全中国的侵略步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民族的抵抗”;“七·七”事变后全中国“在民族领袖与最高统帅蒋委员长的统一领导之下,发出了神圣的正义的炮声,全中国形成了一个空前的抗日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全民族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号召全国“全体一致诚心诚意拥护蒋委员长,拥护国民政府”;所有各项紧急任务,有待于各党派推动全民族,“在蒋委员长统一领导之下,坚决的实行起来”(13)。1939年1月2日,毛泽东说八路军在抗战一年半中,“在蒋委员长与战区司令长官的领导之下……,协同各部友军,进行了英勇的抗战(14)”。同年6月和9日,毛泽东在《反投降提纲》和同斯诺的谈话中,谈“拥护蒋委员长的口号,过去是对的,现在是对的”,“蒋先生是抗战领袖”(15)。到1944年6月,毛泽东在接见西北记者参观团时还表示:“拥护蒋委员长”等政策,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抗战前期是如此,抗战中期是如此,今天还是如此。”(16)
当然,承认国民政府及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属于全国的领导地位,并不是说它自始至终对全国的抗战真正起到了领导作用。在抗战初期,即战略防御阶段,由于它坚决实行了抗战,它领导的几百万军队在全国抗战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也接受了它的领导,因而它的军令,政令基本可以下达到除日本已经占领的东北四省以外的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它的领导作用在全国是明显的。但是,随着日军的不断进攻和它的败退,它所能直接领导的地区越来越小:同时由于它进入相持阶段后推行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制造反共磨擦,妄图削弱共产党和它领导的武装力量,压缩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游击区,中国共产党被迫实行独立自主的政策,各解放区和人民武装不再听命于它的领导,从而使能够领导的地区更加缩小。从对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自由资产阶级的政治领导来说,国民政府及国民党的领导地位更是日益削弱,号召力急剧下降。“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领导集团坚持“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方针,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它被迫起而应战,一时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但是,它在农民问题上,只是在湖北等少数地方实行过短期的减租,始终不敢全面实行减租减息,解决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而且随着战争的延长,国民党统治地域的缩小,大后方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地主、商人的剥削也越来越厉害,致使广大农民怨声载道,从而逐步失掉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城市,随着物价的上涨,实际工资的下降,广大工人阶级和城市贫民甚至职员的生活也越来越苦。与此相对照,国民党和政府各级官吏却逐渐腐化,趁机大发国难财,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从而使它在城市也大失人心,在政治上,国民党始终坚持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不敢广泛实行民主,并且千方百计压制民主运动,限制言论和人身自由,致使许多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逐步离开了它,在军事上,国民党从进入相持阶段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越来越依靠外援,采取消极抗日方针,与此同时却不断制造军事磨擦,积极进行反共活动,从而使拥护团结抗日、热盼抗战早日胜利的广大人民对它大失所望。这样,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倒行逆施和错误政策,就丢掉了越来越多的群众,从而使它在人民群众中逐步丧失了政治号召力,丧失了领导中国历史前进的地位和作用。
与这种情况正相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却越来越大,号召力越来越强。在根据地的广大农村,共产党领导农民普遍实行减租减息,使广大贫苦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政治上也翻了身,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在政治上,普遍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政权,团结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群众。在全国的政治生活中,它始终坚持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得到了多数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支持。在军事上,八路军、新四军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大胆进入敌后,始终战斗在抗日战争的第一线,给了日寇以沉重的打击,使广大群众看到共产党是真正坚决抗战的。对于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中国共产党也坚持了既统一、又独立,既团结、又斗争,而斗争也是有理、有利、有节的正确方针,努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打击顽固势力得,得到了广大中间阶层的同情和支持。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的清正廉明的作风,也与国民党的腐败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延安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圣地。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正确和广大党员的模范行动,使它的力量迅速增强。到1945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有19块,总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9550万人,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上升到91万人,民兵上升到220万人,成为抗日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与这种力量的增强相一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号召力也越来越大,政治领导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成为抗日救国的重心。
那么,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否已夺得全部的政治领导权,对全国人民实现了自己的政治领导呢?我认为还没有。1945年4白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政治报告中就曾说,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到现在,由于我们执行了正确的路线,使国民党的影响低落,势力缩小了。但是,现在国民党影响还有没有呢?还相当大。国民党的影响在中国人民的脑子里,如胶如漆,刮掉一层,还有一层,刮掉一点,还有一点。国民党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又加上二十年,人家有六十年的历史。我们还不到人家的一半,只有二十五年的历史,要我们的影响去,他们的影响才会走;我们的影响不去,他们的影响就不走。按照毛泽东的这种说法,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虽然政治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抗日救国的重心,但还没有夺得全部的领导权,还没有能对全国人民都起到政治领导作用。因此,那种认为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在全国人民中起到了政治领导作用,或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从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就逐渐取代国民党成了抗战领导者的说话,都不是很准确的。
三
综上所述,关于抗日战争领导权的问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与抗日战争的领导者问题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是从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应该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策略思想提出的,主要是指对于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自由资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后者是指谁领导了抗日战争,是指组织领导、行政领导,二者的含意是不同的。
其次,从抗日战争的组织领导、行政领导来说,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解放区、游击区及其他有组织的群众的抗战,但从全国来说,从形式上、名义上来说,还是国民政府及国民党领导了抗战。由于它掌握着全国政权,一直没有放弃抗日的旗帜,而且在前期抗战还比较坚决,它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也是比较大的。然而,由于它本身的阶级局限和错误的政策,它所直接领导的地区越来越小,在全国的政治领导作用也日益下降。而中国共产党由于政策的正确和全体党员的模范行动,不但直接领导的地区和力量越来越大,而且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也越来越大,从而逐渐成为全国抗日救国的重心。也就是说,抗战的政治领导作用在国共两党间逐步地发生了转移。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领导权的转移在战时期没有能够完成,无论是直接领导的地区、力量还是政治影响,共产党在抗战时期都还没有上升到主要的地位,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彻底转移,是到解放战争后期才真正完成的。
这样说,是否贬低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呢?我认为没有,实事求是地讲清这个问题,只能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清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苦历程,认识到它所坚持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独立自主原则以及又团结、又斗争等一整套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认识到只有它才是真正为广大人民所拥护的,认识到后来革命的彻底胜利在这时已奠定了重要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中总结出很多有益的经验教训。如果不切实际地说是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对抗战进行了政治领导,或者从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就逐渐取代国民党成了抗战的主要领导者,这固然有助于肯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功劳,但容易使人忽略它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苦发展历程,忽略它坚持又团结、又斗争等方针政策和坚持争夺抗日战争领导权的重大意义,这既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以往的论述不一致,也不易为各方面的人士所接受。相反,严格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说明这个问题,就会使人觉得我们是真正实事求是的,我们的态度是真正科学的。
注释: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9卷。第34页。
②《中国革命问题》,《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84页。
③④⑧《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分别见第157、261、262-263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391、392页。
⑥《毛泽东年谱》,中册,第580页。
⑦(12)(15)《毛泽东文集》,第2卷,分别见第244-245、102、221与240页。
⑨《周恩来选集》,上卷,第216-218页。
⑩《张闻天选集》,第142页。
(11)胡绳:《谈党史学习中的几个问题》,《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1期。
(13)《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军事科学院1981年版,第121-122、154、164、178页。
(14)《<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1939年1月15日出版。
(16)《解放日报》,1944年6月13日。
标签:抗日战争论文; 台湾国民党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历史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国民党论文; 毛泽东论文; 小资产阶级论文; 国民政府论文; 太平洋战争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