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批发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超效率DEA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经营论文,批发零售论文,绩效论文,长三角地区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批发零售企业是实现消费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零售企业的投入产出经营绩效进行科学评价与研究。如岳中刚[1-2]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用5个方面的18个评价指标对我国2003年30个省市的零售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刘勇等[3]采用DEA模型,用7个评价指标对我国2004年30个省市的连锁零售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徐健等[4]采用DEA-Tobit方法,用门店数、从业人员数和资产总额3个投入指标与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2个产出指标,研究了我国30个省市2006年连锁零售业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受宏观因素影响的情况;叶盛[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用20个评价指标数据对我国2006年31个省市的零售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等等。这些研究采用的方法、指标均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较大差异,但它们均主要从省市的区域竞争力和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进行研究,而没有涉及不同投资主体、不同所有制形式对经营绩效或竞争力的影响。
对此有研究认为,对批发零售(以下简称批零)企业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涉及多个输入指标和多个输出指标,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或因子分析法等综合评价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和可靠的结论。而数据包络法(简称DEA)是目前较为成熟的针对具有多个输入指标(投入量)和多个输出指标(产出量)的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工具和建模方法,超效率DEA(SE-DEA)方法又能克服传统DEA方法不能对DEA有效单元进行经营绩效排序和生产规模效率分析的弊端,是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产规模效益和系统分析方法,在现代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领域中获得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6-7],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分析工具之一。因此,本文尝试将DEA和SE-DEA方法引入对长三角地区不同投资主体和所有制形式的批零企业的投入产出经营绩效的研究中,以期能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提供一点启发。
二、DEA及其超效率DEA评价与决策模型
DEA方法利用采集到的决策单元(简称DMU,文中也称为样本)的多个输入、输出指标数据,对决策单元进行生产有效性和投入产出效率的多目标进行综合评价与决策。其原理简述如下:
1.基于DEA的CCR模型
3.建立基于DEA的CCR模型的基本条件
DMU越多,越能可靠界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且能对更多输入、输出指标进行分析。但DMU数目越多,也越容易增加影响评估结果的外在因素,降低决策单元的同构型。因此,DMU数量和输入、输出指标的多少都会影响DEA的评价结果。根据Golang的研究,要使DEA方法的分析结果有效、可靠,基本建模条件是决策单元数量至少是输入与输出指标数之和的两倍。此外,DEA方法是指标和数据驱动型综合评价方法,必须仔细甄别、慎重选取输入、输出指标,并且获得可靠、有效的数据,否则,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4.超效率DEA模型
对于同时DEA有效的多个决策单元,DEA模型无法再做是否可增加决策单元的投入量等进一步的分析和排序研究。为了克服这一缺陷,Andersen等[8]于1993年提出了SE-DEA模型,即:
三、批零企业投入产出经营绩效综合评价的DEA、SE-DEA建模
1.输入、输出指标的确定
2.样本数据的采集和确定
根据统计年鉴,一般把批零企业分为内资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其他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大类。本文既研究不同投资主体的三大类企业,也研究内资企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绩效。鉴于江苏省2009年的统计年鉴中有关国内贸易的统计指标中缺少投资主体的各种数据,本文仅对浙江省和上海市2006年-2008年、江苏省2005年-2007年的批零业不同投资主体和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共计有63个研究样本(限于篇幅,具体数据略)。为提高DEA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须剔除投入(产出)指标中高度相关的指标。经相关性分析,流动资产与总资产密切相关,所以,本文删除了流动资产(X3)指标,实际采用4个投入指标、5个产出指标进行经营绩效分析,样本数量满足大于输入与输出指标数之和的两倍的DEA和SE-DEA建模要求,分析结果有效。
四、实证研究
1.长三角地区批零企业经营绩效的DEA、SE-DEA计算结果及其相对效率分析
把上述投入、产出指标数据进行线性归一化处理,得到在[0.1,1.0]内的数据,导入DPS软件[9],启用“专业统计”——数据包络分析CCR模型,得到批零业不同投资主体和所有制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对效率值θ。在63个样本中,有25个样本是DEA有效的(其中3个样本弱DEA有效),占40%。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对效率值、平均效率值、2007年的组合权重、生产规模效益等结果如表1所示,2007年各类企业的松弛变量值如表2所示。
为了进一步分析上述DEA有效的企业之间经营绩效和生产规模效率的差异性,本文再应用SE-DEA模型进行建模,得各类企业的超效率值(表1仅列出2007年的经营绩效值及其排序)。如表1所示,在63个样本中,有25个样本的经营绩效相对效率θ=1,即这些企业的经营绩效至少是弱DEA有效的,除江苏省2005和2006年外资企业、2006年集体所有制企业的S-和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因而是弱DEA有效外,其他22个θ=1的样本都是DEA有效的。38个样本的θ<1,其经营绩效是非DEA有效的,θ值越小,表示经营绩效的相对效率越差。
2.不同区域、不同投资主体和所有制企业之间经营绩效的优劣比较
(1)不同投资主体批零企业经营绩效的优劣比较。从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总体情况来看,外资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好,其次是内资企业,港澳台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差。外资企业中,上海市连续3年的经营绩效都是DEA有效的,浙江省和江苏省在9个样本中有7个样本是DEA有效的,DEA有效率达78%。内资企业中,虽然没有样本是DEA有效的,但整体上还比较好,DEA效率值都大于0.930。港澳台企业中,虽然浙江省2006是DEA有效的,但其整体上比较差,在9个样本中有5个样本的DEA效率值小于0.90。
(2)内资不同所有制批零企业经营绩效的优劣比较。就长三角地区整体而言,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好,在9个样本中有6个是DEA有效的,DEA有效率为67%;私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列第二位,有5个样本是DEA有效的,DEA有效率为55%;集体所有制企业列第三位,有4个样本是DEA有效的,DEA有效率为45%;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差,DEA有效率仅为22%。
就各地区3年的平均情况来看,浙江的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最好,连续3年都是DEA有效,其次是私营企业(其中2008年DEA有效),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差。江苏的集体所有制和私营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好,都是连续3年DEA有效,然后是国有企业(其中2007年DEA有效),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差。上海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好(其中2008年DEA有效),其次是国有企业(其中2006年和2007年DEA有效,但2008年较低),私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列第三(其中2007年DEA有效),股份制企业的绩效最差(其中2007年和2008年DEA有效,但2006年很低)。
(3)不同区域批零企业经营绩效的优劣比较。浙江省21个样本中有7个样本DEA有效,DEA有效率33.3%;江苏省和上海市的21个样本中均有9个样本DEA有效,DEA有效率均为42.9%。因此,就经营绩效DEA有效的样本数而言,上海市和江苏省都比浙江省好。但从SE-DEA的计算结果来看,上海市企业的SE-DEA平均值为1.030,明显好于浙江省和江苏省的企业,后二者的SE-DEA平均值分别仅为0.999和0.988。因此,就长三角地区而言,上海市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好,其次是浙江省的企业,江苏省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差。分析发现,江苏省港澳台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绩效明显比上海市和浙江省的同类企业差得多。
3.批零企业减小投入量或增加产出量的计算
四、结束语
第一,批零企业经营绩效研究涉及多个输入和输出指标,采用DEA和SE-DEA方法无需人为确定指标权重,是数据驱动型建模方法,评价结果取决于数据本身的特性和规律,其公正性和客观性较好,但要求数据比较可靠。同时,由于选取不同的输入和输出指标会影响评价结果,因而应科学、合理地选取投入、产出指标,并删除密切相关的指标。此外,采用超效率DEA模型能对DEA有效的样本进行排序和对规模效率等进行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挖掘出更多的企业信息和发展潜力,更好地改善经营绩效。
第二,在63个样本中有25个样本DEA有效,有效率为40%。总体上讲,外资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好,平均相对效率值也最大,内资企业次之,港澳台资企业最差;在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好,私营企业次之,集体所有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较差;就长三角地区而言,上海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好,浙江企业次之,江苏企业较差。
第三,对于25个DEA有效的企业,经营绩效超效率θSE的计算结果表明:这些企业的投入量即使再增加(θSE-1)倍,企业仍然可以保持DEA有效。此外,在38个非DEA有效的样本中,有14个也处于生产规模效益递增状态,即通过增加这些企业的投入也可提高其经营绩效,或能改善为DEA有效。因此,就长三角整个地区而言,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这些批零企业的投入,以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绩效。
第四,对于38个非DEA有效和3个弱DEA有效的企业,在保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除可以按照θ倍减少投入量外,有些投入量还可以减少S-;对于不为0的企业,在投入指标不变的情况下,产出量还可以增加
,从而使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改善为DEA有效。在研究的63个样本中,有24个样本(占38%)处于规模效率递减状态,在没有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以切实提高经营绩效的情况下,不能再盲目增加投入,否则会造成更大浪费,进一步降低经营绩效的相对效率。为此,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均应加强调查研究,分析研究各类企业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资金使用、员工激励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有效改进,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增加这些企业的投入,以便获得更大的发展,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标签:dea论文; 综合评价论文; 企业经营绩效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综合评价模型论文; 绩效指标论文; 经营指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