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十堰市为例论文

新常态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十堰市为例论文

新常态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研究
——以十堰市为例

陈瑞雪,刘晓东1

(1.汉江师范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2.新乡市第一中学,河南 新乡 453000)

摘 要: 十堰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布局的以汽车产业为重点的老工业基地,虽然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制造业占比较大等问题十分突出,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文明兴市是一个新的发展战略,对于推进十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路径;十堰;新常态

一、十堰产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初步成效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7年,十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2.3亿元,是2011年的1.92倍,年均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7亿元,是2011年的1.89倍,年均增长11.2%。第二产业增加值783.4亿元,是2011年的1.73倍,年均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666.3亿元,是2011年的2.20倍,年均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91.4亿元,是2011年的1.61倍,年均增长8.3%。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11.4:53.1:35.5调整为2017年的11.2:48.0:40.8,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5.3个百分点。2017年,汽车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07.4亿元,增长19.6%,占全市规模工业的64.2%。其中,生产专用车13.2万辆,增长7%。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3万辆,增长33.13%,产值突破1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实现产值301亿元,增幅超过35.6%,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13.7%。

(三)产业布局不断集中

开发区产业平台建设不断加快,通过多年的创建,截止2017年底,十堰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共7个,批准规划面积29.16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个,即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全市开发区入驻企业共633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0家,高新技术企业 162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2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2.7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市的54.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9.6亿元,增长10%,占全市的80.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5.5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市的55.4%。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规模化产业集群。产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流动、企业向园区聚集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园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主战场。

高校在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中,须加强高校内部各部门间协调与合作的力度。由于高校学生的数据信息多分散于学校内部的各部门中,所以,高校必须加强内部各部门信息资源整合的力度,通过建立大学生管理信息平台的方式,构建出符合高校发展要求的大学工系统。首先,高校必须加强信息管理与资源综合利用的力度,积极进行学生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挖掘、分析等功能,进行校园大数据的有机整合与分析,将不同类型信息数据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四)产业集聚不断加强

全市汽车主导产业(整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达600余家,从业人员20余万人,具有年产各类商用车90万辆、专用车25万辆、新能源汽车5万辆的能力。十堰商用车产业集群、十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十堰竹房城镇带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丹江口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郧阳区铸锻产业集群、竹山绿松石产业集群等6个产业集群纳入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正在全力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2017年,6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规模企业总数达600家,营业收入、税收总额分别实现1489亿元、72亿元,分别增长14.5%和18%,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81%。

二、产业发展不足及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

三是现代服务业规模小,结构欠优。2011至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34.8%提升至40.8%,但仍分别低于全国10.8、全省4.4个百分点,处于全省靠后位置;传统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仍占据主导地位。电子商务、软件信息、互联网、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落后于制造业。研发、设计、创意等服务业供给明显不足,尽管家庭服务、游乐和休闲观光、体育文化等新兴服务业正在快速发展,但企业数量规模均存在明显不足。电子商务、互联网资讯等研发创新领域较为滞后。

(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个人空间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良师益友,能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个性化进行包容,使得教师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教师可以在个人空间进行个性发挥,展示个人的教学风采,还可以将自己对于教学的感受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促进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空间的建设为教师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发挥,使自身取得进步、收获成功。

2.致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要突出重点加快构建产业体系步伐。立足推动全域GDP产业意识,立足资源优势转化,通过行之有效战略谋划、精准设计引导及政策扶持引导,项目推进、技术改造、智力集聚、服务保障,构建一二三产业结构支撑体系,形成地区特色主导产业明显、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具有竞争力、带动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要放大产业能级。要围绕“一主四特四新”产业格局,超常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产业总量、影响力、带动力、竞争力。二要优化产业生态。立足构建保障力强且充分的要素市场,围绕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形成衔接紧密,布局完整的产业服务、保障支持,着力打造一批企业集群、产业集群、要素集群、技术集群。三要制定并有效落实产业政策。力求各产业政策整合、协调、配套有力,引导、引领及红利释放到位。

1.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紧迫感、责任感。一要充分认识产业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内涵之一,经济体系的基础,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健康发展的基础。二要深刻认识产业体系是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必然。随着我国经济多年持续高速增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产业动力减弱,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在新的动能转换中,必须构建现代体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三要认识产业体系是应对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必然选择。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信息技术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新一轮产业在国际分工的格局正在重塑,随着“高端回流”“低中端分流”双向挤压,产业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应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纳入工作目标,抓实抓细抓出成果。

一是总量不大,实力不强。2017年6月,在中共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正式将十堰市等6个城市纳入全省多级发展大格局中。在六个多级城市中,2017年十堰市GDP总量位居第5位(高于黄石153亿元,低于荆州、黄冈近3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位居第5位(高于荆门6.4亿元,低于孝感、黄冈20多亿元)。工业产值居第5位,低于第1名荆门130多亿元。二是区县经济实力普遍偏弱。2017年,全市完成GDP总量为1632.3亿元,除张湾区531.38亿元、茅箭区319.44亿元、丹江口市225.1亿元外,其余的五个县区GDP总量均在百亿元及以下水平。其中,郧阳区112.2亿元、竹山县96.9亿元、房县86.3亿元、竹溪县78.4亿元、郧西县72.6亿元,县域经济块头不大,基础薄弱,发展水平差距十分明显。

(三)产业层级偏低

一是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处于初加工阶段多,精、深加工少,产业链条不长、集聚度偏低。二是新旧动能转换慢,新型产业规模小,支撑力不强,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三是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偏少,支撑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不足。四是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品牌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薄弱。五是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产业发展面临优惠招商、举债融资难度增加、环保要求提高等系列挑战,融资难、人才紧、技术优势难以形成,要素服务跟不上成为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是农业规模化集中度不高,特色、高效、高端产业少,深加工滞后。十堰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6家,占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800家的3.6%,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1家,占全省644家的6.3%。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占全省48家的2%。过10亿企业1家,占全省67家的1.4%。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从业人员比重不足20%,低于省先进地区60%以上水平,大部分农民处于分户经营、低组织化状态。

三、关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探索

(一)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可见,在涉外家事诉讼中,欧盟不方便法院原则对迁徙自由权的考量对象存在严格限制,目前仅限于对儿童迁徙自由权的考虑。此种做法的积极意义在于,体现了《布鲁塞尔条例Ⅱa》第15条将儿童权益保护置于优先的、最主要的地位。其不足之处在于,并未充分体现促进人的自由流动的目标。

二是工业增速慢,方式单一,结构不优。一方面,长期以来十堰工业存在的“轻工业过轻”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化解。2015—2017年重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在85%以上,轻工业占比虽然逐年提高但始终没有超过15%。汽车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始终在60%以上,若包括与之配套的橡胶、塑料制品等达80%以上。东风板块的产值和汽车产量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汽车总产量的比重近8年虽有所下降,但一直高于30%。且传统产业占主导,高技术占比低。另一方面,汽车制造业以外的重点行业不强,对全市工业保持平稳增长未能起到有效支撑。从2017年全市工业前五大行业看,除汽车制造业以外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四大行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未超过5%。

3.构建产业服务平台。一是制定现代化产业体系规划。统筹产业布局,形成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通过引入国内外一流智库进行研究,采用“借脑”办法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引导产业链延伸,促进同类项目有集群,形成科学产业空间结构。二是建立健全加快产业发展的“七大平台”。即财富金融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及研发设计指导、现代物流、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七大平台,建立主动入企服务新机制,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

(二)强化工业基础支撑,做大做强现代制造业

一是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突破性发展十堰市已具备雏型的“144”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六大产业集群的同时,突出新能源(含氢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信息产业,超常规实施精准招商及创新驱动战略,力促产品、技术、业态、商业模式创新。二是强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充分挖掘十堰市汽车及人才资源优势,推动汽车及零部件链式发展,通过组建工业研发设计平台(院),推动从生产向设计、研发、销售、售后服务延伸以“高”“精”“特”“新”为方向,提高产品集成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系列化、规模化,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三是“两化”融合。持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四化”即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装备制造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四是集群发展。以产业集聚为主载体,通过完善园区功能,优化服务、引领、指导,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引领,价值链提升、品牌创建、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形态新、带动作用大的“百十亿”产业群、“千亿”产业园。

(三)强化增长及培育,推动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优势

一是做大服务业,培养发展速度快、空间大的新型服务业。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打造一批潜力大龙头企业及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引领集群发展,形成发展新高地。二是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商贸、节能、养老、金融、文旅等生产性服务业。以支持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构建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四大平台,发展文化创意、软件信息等新型服务业。三是提质升级生活性服务业,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管理,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重构服务、价值链。以高端、时尚、前沿为方向,构建现代商贸、文体、旅游、健康四大行业为主的服务。大力实施资源整合战略,充分挖掘武当文化、汉水文化、工业文化的精髓,科学制定文化旅游整体发展规划,打造文旅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四)强化新体系构建,推进形成高成长现代农业

一是构建农业产业体系。要发挥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形成规模、协调发展。在夯实耕地保护、提高质量、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切实改变农业传统、自发占据主动局面,通过科学谋划,顶层设计,进行强有力地引导、服务、管理、激励,本着发挥优势,一乡镇一个主业、一村一个主打产品原则,先形成规模,面向市场,调优内部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深度融合,提高附加值,实现由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二是构建农业生产体系。要运用现代技术,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要立足老年社会、青壮年劳力外出的实际,通过大规模土地流转,并通过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构建种养业、土地、装备业、水利、市场、餐桌一条龙质量体系。三是构建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推行 “三权分置”,鼓励土地向转型经济主体流转,形成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切实解决小而全自发自给自足的被动局面。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都市休闲农业,立足本地消费供给,最大限度发挥生产基地作用。通过财税、金融、保险、电子信息及技术支持,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延伸产业链,培育品牌,大力提高农产品加工附加值,促进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统计局.2017年十堰市统计年鉴[EB/OL].http://www.stats-hb.gov.cn/images/tjnj/sy20180302.pdf.

[2]十堰市委、市政府.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shiyan.gov.cn/xwzx_2477/syyw_2479/201608/t20160830_593328.shtml.

[3]十堰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shiyan.gov.cn/sysgovinfo/snyj/sfgwgkml/ghjh_1105/201802/t20180228_1342537.shtml

[4]十堰市委、市政府.十堰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EB/OL].http://www.shiyan.gov.cn/tzsy_2437/fzqj_2439/201610/P020161009527636386770.doc.

[5]十堰市委、市政府.2017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EB/OL].http://www.shiyan.gov.cn/xwzx_2477/syyw_2479/201712/t20171229_1316658.shtml.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onstructing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under the New Normal——Take Shiyan City as an example

Chen Ruixue,Liu Xiaodong
(1.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Shiyan 442000,Hubei;2.Xinxiang No.1 Middle School,Henan Xinxiang 453000)

Abstract: Shiyan,as an old industrial base focused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during the"third-line construction"period of the country,has long been a prominent problem with a sing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latively larg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but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the economy.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call of the party,it is a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establish an ecological city,a strong industrial city,and a civilized city.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iyan.

Key words: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Development paths;Shiyan;New Normal

中图分类号: F40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01-07

作者简介: 陈瑞雪(1982— ),女,汉,河南开封人,汉江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及区域经济。刘晓东(1988— ),男,汉,河南开封人,新乡市第一中学,中教二级,硕士,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及地理教育。

标签:;  ;  ;  ;  ;  ;  

新常态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十堰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