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阴县知源学校
语文课向来是我国中小学开设时间最长、所占课时最多的一门基础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谈起目前语文教学的弊端,清醒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能列出一长串,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让课。著名的特级教师、有“北魏南钱”之称的钱梦龙老师就批评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确实是这样,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尚难以落实,“双基”落实和学法指导有待提高,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尤需加强。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有目标,但落实不够;有训练,但力度不够;有提问,但设计不够;有导读,但指导不够。课堂上,学生累、教师也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原因何在?
笔者通过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提出若干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不揣浅陋地提出一些对策。
一、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不太注意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来看,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得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很多语文教师抱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每天又是翻阅参考书,又是从网上下载资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备好每一课。到了课堂上总是希望充分利用 45 分钟,多讲一些内容,于是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做一番感情充沛的演说,语文课成了老师的演讲课。开始学生还能勉强听一听,可是后来老师即使讲得唇干舌燥,学生也是天马行空,一言不发,或做其它事,甚至打瞌睡,整个课堂没有一丝的生气和乐趣。教师成了每堂语文课的“导演”同时又兼“主角”,而学生只是充当“配角”、或“群众演员”,甚至只能充当“观众”或“听众”。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很少,到头来,老师所讲的也不过是瓢泼的大雨下到了水泥地面上,水势不小,但终归只湿了地表,渗不下去,流跑了。这样的教学 , 到了期终考试 , 成绩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必须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不然怎么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呢 ?
二、课堂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仍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家长与社会给学校教育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以至于不少语文教师把语文课做为应付中考或高考的训练课。考试的内容就是课堂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要考的内容就大讲特讲,不考的内容就略讲甚至不讲。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抽象思辩能力的训练,轻形象感悟素质的提高;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应试,轻应用;重读写,轻听说;重记叙文、议论文,轻说明文、应用文;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发展等,没有完全落实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结果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高分低能,不少学生还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不能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考试指挥棒”成了我与学生河流道上的唯一“航标”。
三、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比较呆板,陈旧单调,不够“活”。多少年来 , 不少语文教师上课的教学步骤总是:生字生词教学;作者简介;段落划分、分析、归纳;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 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始终是一张老面孔。所有的课文都被强行纳入一整套不容置疑的“规则”中了。比如,运用了何种写作技巧、表达方式?选材、布局、语言有何特色?重点语段、重点词句有哪些?这些“规则”几乎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学问”。为了获得这种“学问”,语文老师们不得不把一篇篇课文当成阐释“规则”的“例子”。为了说明这些“规则”运用得何其高妙,甚至不惜把文章拆成散装的“零件”,供学生细细把玩。一篇流光溢彩的文章也会被肢解得惨不忍睹 , 最终使得学生也能操着这套“规则”去对付天下其他的文章。事实上,学生这样学完一篇文章之后,得到的是什么呢?他们会熟知诸如“小中见大”、“情景交融”等“写作术语”,或者用一种近乎思想品德课上的话语复述文章的主题意义,通过叙述什么事情或现象,反映了什么,赞扬了什么,揭露了什么,批判了什么等等,但对文章内容永远都是“夹生饭”。这种教学的弊端显而易见:理性知识多而滥,感性积累少而薄。结果是,学生得到了无用武之地的读写之“技”,丢弃的是影响终身的读写之“道”,得到的是漂亮的皮毛,失去的是质朴的本体。
四.教学设备简陋,教学手段落后。在我国 , 很多乡镇中学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传统“一支粉笔走天下”,而一张讲台、一块黑板仍是,目前唯一的教学设备。究其原因:其一是财政困难,无力支付购买现代化教学设备所需的资金,但更主要的是领导和部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我所任教的学校就配有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计算机等一系列现代化教学设备,但这些都有成了摆设,或者只是上级领导检查学校硬件设施的一部分,或者只有偶尔个别老师上优质公开课是才用,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于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对此我认为这种思想必须得到改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教具的作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
一、观念的落后才是真正的落后,观念转变的程度就是发展的速度。更新观念,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的前提条件,教师观念的陈旧老化,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因循守旧、默守陈规。我们应当冲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语文教学的陈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观念。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毋庸讳言,树立牢固的素质教育观念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方向,亦是归宿。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程度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与实践的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与学生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充分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大胆放手,主动放权,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课文的内容到形式,从文章的字、词、句到谋篇、布局,独立思考,自己质疑,然后经过教师的启发、点评,求得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受用一辈子的自学能力。讲解与讨论的问题。有人认为,老师在讲台上就是要讲课,讲就是“我讲你听”,听明白了就行。这就形成了“讲--听”的模式,一成不变,语文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以致于许多人认为语文课上不上都无所谓,即使是专心听讲了,也只是接受了一家之言。这个观点我不能苟同,我认为:老师要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基础上,到课堂交流、讨论、争论中去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逻辑错误、能力不足,并加以适当的讲解,导之以理;对学生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根据及思考过程,导以思维;同时听取学生的评价,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导之以研究性学习;还有导之以创新,导之以兴趣,导之以意志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找到一条学语文的路即:教是为了不教。讨论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前讨论只是课堂的一种辅助形式,而现在看来,远不能体现其价值。学生参加讨论、争论,哪怕是被动的,也能促进学生思考,因此,我们要让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为此,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几个同学为一组或一个团队,进行互助性学习。这样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解决问题,每位同学都有责任,每个学生都有一些超越的思维,其中隐藏着许多新异的思想,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既达到师生互动,又能增加学生之间互动,使他们能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使得“有疑者无疑,无疑者有疑”,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使其智力品质与非智力品质同步开发,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
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戏”少了,学生的“戏”多了,这样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一改传统教学中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弊病,而且讲得少,讲得精,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也多了。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一定难度的问题下开展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达到“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取长补短的目的,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学生的角色有了改观。学生不在被动地去听,去看,而是主动地思考,于是也不会再打瞌睡或干其它事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比当初第一年提高不少。
二、由于“应试教育”是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活动,则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不改革创新语文教学就没有出路,这绝非危言耸听。虽然“应试教育”给各科教学都造成了严重危害,但相比较而言,语文教学所受的影响最大,伤害最甚。因为语文教学本以形象思维见长,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情商,培养学生完美健全的理想化人格为己任,然而一旦它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它便丧失了其固有的语言形象优势,变得僵硬死板,面目可憎。结果它既不能像数理化等科目,可以多少储存一些实用的知识和解题的技能,又不能使学生享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和神思飞扬的乐趣。
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能以考试内容为取舍,而因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等为指导思想。
三、打破语文课堂教学一成不变的程式化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对此我的意见是:课堂教学要教得活,不能死守一章一法,每节课的教学模式都是:介绍时代背景、分段并概括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指引者,师之功也”,在这种教学模式面前显得苍白。这套模式以教师对语言材料的全面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因此,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的问题:
1 .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认为学生学习是认识真理,不是发现真理,忽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
2 .树立教师权威,坚持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权威主义、命令主义,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3 .只考虑教,不考虑学,不能发挥两个积极性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我们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不少语文教师,锐意改革,创造了不少好的教学模式。如:辽宁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上海高润华的剥笋教学法,上海于漪的情感教学法,武汉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北京宁鸿彬的畅想教学法,江苏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浙江潘风湘的六步骤教学法,上海钱梦龙的“三主四式”的教学法,河北张孝纯的大语文教学法,上海陈钟梁的设疑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提供了难得的借鉴,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尽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熊英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7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法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的是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