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较米索前列醇和缩宮素用于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催产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产科收治的144例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米索前列醇组和缩宫素组(n=48),所有产妇阴道试产前做好抢救、输血及剖宫产手术的准备,米索前列醇组产妇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片,缩宫素组产妇静脉滴注缩宫素,对照组自然分娩。比较三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总产程、产后2h出血量,母婴结局。结果:(1)米索前列醇组和缩宫素组产妇的阴道产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总产程和产后2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米索前列醇组和缩宫素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产后2h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米索前列醇组产妇总产程较缩宫素组显著缩短(P<0.05);(2)米索前列醇组和缩宫素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是米索前列醇组和缩宫素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米索前列醇组和缩宫素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是米索前列醇组和缩宫素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可以显著降低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剖宫产的风险,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但是米索前列醇较缩宫素显著缩短产妇的总产程。
【关键词】瘢痕子宫妊娠;催产;母婴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055-02
瘢痕子宫多发生于剖宫产、子宫穿孔或破裂修复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成形术等妇产科手术之后,其中剖宫产是导致瘢痕子宫的最主要原因[1-2]。本研究对米索前列醇片和缩宫素用于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催产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比较,以期为瘢痕子宫妊娠产妇患者选择在母婴并发症的前提下可以缩短产程的药物催产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产科收治的144例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米索前列醇组和缩宫素组,每组48例。三组产妇的年龄、产妇体重、孕周、均上次剖宫术时间、癜痕厚度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各组产妇临床资料的比较(n=48)
1.2 方法
所有产妇阴道试产前做好抢救、输血及剖宫产手术的准备。米索前列醇组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并消毒后将米索前列醇片(25μg)放在后穹窿处,定期监测胎心、宫缩频率、宫缩持续时间和宫缩强度(1次/30min),若6h未临产再次放药,如24h仍未出现规律宫缩,则视为催产失败,改行剖宫产手术。缩宫素组产妇静脉滴注缩宫素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2.5U/500mL),启始速度为7~8滴/min,调整滴速(不超过36滴/min)至产妇出现有效宫缩,临产或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对照组由资深的助产师观察自然产程进展,予以吸氧,监测胎心,做好接生及剖宫产术前准备。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 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三组或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方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及产后出血情况的比较
三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总产程和产后2h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索前列醇组和缩宫素组产妇的阴道产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总产程和产后2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产后2h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米索前列醇组产妇较缩宫素组的总产程显著缩短(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及产后出血情况的比较(n=4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瘢痕子宫进行阴道分娩时,若产妇及胎儿情况出现异常,可及时实行剖宫产,改善不良分娩结局[3-4]。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用于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催产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是米索前列醇可较缩宫素显著缩短产妇的产程。
总之,地诺前列酮栓和缩宫素可以显著降低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剖宫产的风险,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但是米索前列醇但是可较缩宫素显著缩短产妇的产程。
【参考文献】
[1]张珊珊.再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发生并发症的对比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4):608-609.
[2]陈丽英,瘳月容,李少芳.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状况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17):2606-2608.
[3]田吉顺,潘飞霞,何赛男,等.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孕妇孕中晚期引产的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4(3):247-252.
[4]阮焱,张为远.剖宫产的现状及剖宫产率高居不下的原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04):241-243.
论文作者:董文辉,及艳芳,刘坤,韩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产妇论文; 前列论文; 瘢痕论文; 子宫论文; 产后论文; 总产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