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探索论文

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探索论文

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孟立永

(百色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西 百色)

摘 要: 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建立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之上,通过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全方位实践体系;构建“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协同育人机制等措施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从加强实践教学指导队伍建设,深化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的合作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师范生掌握教学技能的核心和关键,它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效果,决定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此,教育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的开展,增强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如《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就对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其附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更是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实践教学内容、掌握技能和课时安排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又进一步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2016年教育部直接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的需要。”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

一 地方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不同层次高校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根据人才类型和培养目标, 将高等教育第5级分为5A1、5A2和5B三种类型,分别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1]学术研究性人才是面向学科设置专业,注重培养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围绕学科的系统性来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专门人才是面向行业设置专业,注重知识的复合性和应用性,围绕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来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是面向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注重培养技能性的实践操作能力,围绕岗位要求来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把目标确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而促进高校自身发展。这一定位决定了地方本科高校的师范专业要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要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目标,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中小学校的实际教学环境。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教学理论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实践教学对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地方高校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

(一)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使其达到预期培养标准的一种相对固定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方式。[2]根据教育部对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统筹协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坚持“理论够用、实训为重、模式创新、能力本位”的原则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组成。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素质、基本知识和能力素质;专业课程则按照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来设置,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素养;教师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教育理论,提高专业素养;实践教学则设置职业实践和创业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兼顾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是二者的深度融合。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不仅把已有的理论和成果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发挥教学理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3]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难以调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缺乏参与性和创新性。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强调学生情感与心理需求,强调课堂的学生活动主体,强调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4]这就需要高校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5]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具体融合,加深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理解,培养参与者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处理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无缝对接”。[6]

近日,广东珠海一网店店主因代购境外服饰且逃税300万元人民币,被法院判处走私罪,获刑10年并处罚金550万元人民币。这则消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一是高校要选拔一批责任心强、学有专攻、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进驻实践基地现场指导学生开展教育实习活动,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实习生面临的教学困难,也有利于高校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的提升。二是聘请实践基地的骨干教师为实践指导教师,要求实践基地学校的教师真心实意的指导学生,不仅带领实习生听课、评课,参加集体备课、撰写教案、学科教研等活动,还指导实习生参与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经指导教师认可后,实习生才能承担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工作。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全方位实践体系

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7]这就需要高校统筹协调整体设计、分阶段安排教育实践的内容,坚持专业技能训练全程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第一,规范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实行专业技能考核制度。大一、大二强化“三笔一话”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基本技能训练;大三实施模拟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实践基地协商共同制定训练方案,制定培训手册和考核标准,教育实习前进行职业能力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教育实习。第二,举办师范生技能大赛,为师范生搭建专业技能交流平台,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三,强化教育见习环节,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2周的教育观摩活动;定期聘请优秀校长、教师传授中学教育和班级管理等经验。这样使学生对基础教育有了初步的感知,并感受教师的人生追求和职业精神。第四,规范教育实习,制定实习手册,强化过程监督和效果考核。根据专业特点,与实践基地协商制定教育实习方案,明确实习内容和要求,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调研等方面的锻炼,切实提高其教学实际操作能力。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实习结束后,结合专业特点,注重反思总结,促进学生对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再提升。

(四)组建优秀指导团队,构建“双导师制”协同育人

(1)建筑工程设计智能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建筑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人们越来越渴求迅速见到建筑物“成品”。BIM技术则满足了这种需求,利用计算机技术和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使得三维空间及立体结构的运用,使人们能够看到设计完成后的建筑物“成品”模样,给客户更加直观的判断,并对建筑工程提出其个人意见或建议,从而使建设完成后的建筑物成品更加符合其现实需要。

三 反思

(一)围绕培养目标,持续优化教育实践体系

有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有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就需要地方高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的原则,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要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问题(任务)导向和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要进一步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强化阶段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加强师资建设,锻造高水平的实践指导队伍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一支专业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师德高尚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一是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师资培训机构,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作为指导教师要熟悉中小学的教学实际情况,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深刻理解中小学课程标准,知晓和掌握从事中小学教学所需的各项技能,这样指导教师才能够对师范生进行针对性的全方位训练。二是鼓励实践指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为其成果转化创造条件。科学研究源于实践又要回归于实践。这就要鼓励实践指导教师及时发现和研究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他们解决问题创造条件,促进其研究成果推广。对其在实践教学中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可在晋级评职、薪酬分配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或许因为容易被忽视,很多时候,简单的事情往往很难做好,但事实上,它们产生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参观中的几处细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后道车间,我们看到了一台小设备,不起眼的外形却能代替据说至少约10个工人,其关键功能的设计由吴重蔚亲手操刀;再有,针对车间人员的工作台,简单的造型,却实用且占地小,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其同样出自吴重蔚之手。为方便客户查阅,栢科富翔还为每个客户、每个产品建立了档案。在资料室中,我们看到了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柜子,据介绍,里面保存了公司自成立以来所有印刷品资料。胶片、打样稿、客户签字意见、过程稿等等,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查阅。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构建人才培养协同机制

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锻炼和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平台。为进一步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实现培养目标,这就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地方高校要创新管理体制,开放办学,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联合设计实践教学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参与主体的优势资源,深度合作,开展实践基地学校教师在职培训、教育课题合作研究、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等活动,推动地方高校师范生的培养、实践基地学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地方政府教育均衡的发展,进而实现三方共赢,形成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海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4):88-92.

[2] 高玉蓉,邓逢光.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师素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05):42-44.

[3] 胡田庚主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2:8.

[4] 胡田庚主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2: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Z].

[6] 田建荣.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J].当代教师教育,2015,8(03):12-1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Z].

[8] 张守波,史宁中.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高师院校实践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8(07):77-80.

[9] 田玫,樊千,辛学文.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重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0):98-100.

[10] 石洛祥,赵彬,王文博.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教育实习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05):77-81.

本文引用格式: 孟立永.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9,6(35):15-16,2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5.005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A345);百色学院2013年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 :孟立永,男,河北藁城人,百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