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论文_杜晓磊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论文_杜晓磊

身份证号:13068219801005XXXX

摘要:建筑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学生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提高高职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就要加强对美术类课程教学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全面突出美术类教学效果的措施,希望能够逐步增强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辅助。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引言

建筑因人而生,由人而变,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三大要素是“实用,坚固,美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境界也在不断的的提升。要跟上人类的这种审美需求和审美境界的前进步伐,社会就需要大量的具备创造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建筑设计专业专门人才。而美术类课程作为高职建筑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学习活动能否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拓展创造理念,如何通过美术类课程教育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的优秀高职建筑设计专门人才,这是摆在我们美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传统美术课教育模式

传统培养计划设计及课程要求传统的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培养计划里,美术类课程教学时间安排及教学基本要求,《素描》第一学期,72学时,熟练掌握物体的结构和调子。《色彩》第二学期,72学时,熟练掌握水粉表现。教师授课模式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满堂灌式的课堂讲解、板书模式向学生传授各门美术类课程,所有的绘画知识整堂灌下来,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根本没有机会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美术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培养计划设计不科学

从高职建筑设计专业招生情况看,学生具备美术基础者较少,综合素质相对较弱。而在整个三年的学习时间里,美术类课程教育只有短短的1个学年里学习的2门课程。同时培养计划中设计的课程都是理论性课程,缺少美术实践类课程的设计,造成培养的学生只懂理论不敢动手的尴尬局面,这样的设计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了先天缺陷。

2.2课程目标要求过低

所有美术类课程大纲的要求上看,只要求学生了解国外和国内的美术发展史,掌握美术绘画的基础知识,强化理论学习,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无法体现学生创新创造性学习。

2.3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

在美术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令性动作较多,学生的自主探索性操作较少,形成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教师的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而要达到高职建筑设计学生的培养目标,则必须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3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对建筑设计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问题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为了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活动,教师要从多角度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组织方案,增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3.1增加美术类课程比重,引入创新教育

基于美术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活动中,建筑设计专业可以尝试增加美术类课程课时比重,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美术类课程知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基础上,要结合美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引入创新教育,积极探索情境授课模式、多媒体授课模式、微信授课模式的综合应用,增强美术类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实现对多种教学资源的应用,在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出美术类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助力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学过程综合设计通过启发、引导、讨论、探究等新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审美并积极思考,在参与、交往、体验、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自去发现、探索、领悟所学的知识和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在教学中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让学生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支配下,将已有的理性和感性的知识信息,借助于直觉和想象,以突发性飞跃的形式进行组合、重建、脱颖、升华直至构成创新思维。在美术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有强烈的创新欲望,他们才会自觉地追求新观念、新方法,激发起新思维。宽松的学习情境的营造,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容的情境中无拘无束、纵横千里、任意驰骋。

3.2调整课程比例,突出实践教学

在美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活动中,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而结合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实践课程进行开发,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增强教学有效性。如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适当的增加《手绘效果图》《速写》《马克笔的使用》等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习。同时,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如针对《素描》课程可以设置《设计素描》《结构素描》;将《色彩》课程转变为《装饰色彩》《设计色彩》等,确保可以进一步增加美术类课程与建筑专业教学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实践课程的过程中自身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化奠定基础。

3.3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

3.3.1学生“换位”实践

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区别,智力高低不同,兴趣爱好有异。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在课堂上讲师生平等和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主动参与,尝试一下当教师的滋味。只有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供良好的氛围,也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放下架子,收起权威,充分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敢于向问题挑战,勇于“异想天开”,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情,让学生的创造天赋与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鼓励对他人的作品大胆评说,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意见。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目标达成状况。

3.3.2引导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竞赛

建筑设计专业科技竞赛包括专业类和普及类的竞赛,其中专业类包含像建筑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等。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引导、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上述科技竞赛,在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基础上,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丰富和深化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竞赛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构建起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的高标准平台。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美术专业基础教学中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强化相对较为重要,在探索教学改革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视,并结合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措施,突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凡.建筑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研[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

[2]张伟.五年制高职建筑装饰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改革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21).

[3]裴元生.基于项目团队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改革与实践-以景观规划与模型制作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21).

论文作者:杜晓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  ;  ;  ;  ;  ;  ;  ;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论文_杜晓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